摘要: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發展,土地托管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單一的托管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戶的生產需求,出現托管服務質量低下等問題的出現,監督力度也十分匱乏,這都影響了供銷社為農服務的思想理念。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扭轉這一局面,解決相關問題,推進供銷社為農服務水平和質量,供銷社要打造多元化為農服務中心運行方式,建設農業現代化的綜合性服務平臺,要拉長農業產業鏈條,將價格和銷售服務雙線并行,讓農村成為第一產業的收益獲利者。本文就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運營方式展開探討。
關鍵詞:為農服務中心;運營方式;土地托管
引言
為農服務是供銷合作社的立身之本、生存之基,也是供銷合作社的優勢所系、潛力所在。供銷合作社系統始終堅持為農服務根本宗旨,通過不斷的改革示范和創新引領,在鞏固提升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功能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整省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鑒復制的工作經驗。
一、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運行問題分析
(1)為農服務中心的運營機制情況分析。某些省份的為農服務中心雖然已經建成,但是還是有許多部分閑置,沒有投入運行。因此,為農服務中心的運營機制問題直接影響著未來的發展。筆者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a)明確政府還是企業是為農服務中心的運營主體,兩者不能混淆不清。(b)建立科學清晰的管理機制,這其中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財政管理和組織結構,等等。目前聯合控股是為農服務中心的主要運營方式,但并沒有具體清晰的管理標準。(c)為農服務中心缺乏與社會的對接合作機制。(d)盈利模式的匱乏是為農服務中心的致命問題,這將直接決定資金回籠,如果僅僅依靠托管費,大大不足以支撐為農服務中心的運行。(2)供銷社為農服務范圍問題。供銷社為農服務運營功能實現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要完善功能設計,確定內容服務信息,這將對供銷社后期的資金投入和占地面積起到絕對性影響。第一,供銷社農村服務中心要確定服務內容是什么,是便民服務中心還是農業生產專業化問題,要明確是提高市場化還是專業化問題。第二,農村服務中心設計不能只考慮服務性,也要考慮盈利性,如何獲利和運營才是為農服務中心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所在。最后,為農服務中心的服務項目并不是都實行規?;?,要考慮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成范圍成方塊的形式開展,因此,在為農服務中心設計時要全面考慮問題的可行性。因此,為農服務中心的服務半徑問題也是平臺建設的重頭戲,服務半徑過大會導致服務質量的下滑,服務需求得不到滿足,服務半徑過小會導致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所以,服務半徑問題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運營方式有效途徑分析
2.1夯實基層實力
要采取縣社投資、財政扶持、社企共建等多種方式,通過勞動合作、資本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種途徑,廣泛吸納農民和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共同組建完善基層社,改造升級薄弱基層社,徹底消除無資產、無業務、無人員的“三無”基層社;組建縣社入股領辦、村社共建、農民出資、農民主辦、“三會”制度規范的村級供銷合作社,推進供銷合作社與農民合作社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各級供銷合作社要發揮流通優勢,與農民合作社及其聯合社、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加強資源整合,共同打造惠農服務綜合平臺。要通過采取盤活資產、改造和整合利用村居設施等方式新建改造一批設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村服務站點,為農民提供“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
2.2要深化社有資產體系改革
穩步推進社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建立“聯合社理事會—社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社有資產運營平臺—出資企業”管理架構,推進社企分開。要加快建立健全社有企業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董監事會組成結構和議事規則,形成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要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著重發展農資經營、農化服務、農產品流通、農村垃圾分類回收等主責主業,統籌推進市、縣、鄉、村四級為農經營服務體系建設,集中資金、項目資源等做強縣級經營服務平臺。要持續壯大供銷產業集團經營實力,加強與各層級各區域社有企業之間的產權、資本和業務聯結,促進上下貫通、利益共享、共同發展,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效放大社有資本功能。
2.3多元化為農服務中心土地使用渠道
土地使用問題是為農服務中心建設的困難之一,如果要在全國范圍推進為農服務中心的發展,這就要和國土部門協調,大力支持為農服務中土地批準力度,出臺相應的政策,優先考慮為農服務中心土地使用權利,在土地審批條件方面要適當放寬條件,在政策上給予大力的支持。具體形式有:土地出讓、劃撥方式、申請設施農用地、村集體土地作價入股、利用供銷社原有建設用地、租賃土地。
2.4提升為農服務能力和實力
供銷合作社要想完成為農服務的職責和任務,必須具備有效的實力和能力。要立足系統產業的提升和發展,不斷對接、發展新方向和新領域的產業。大力發展人才戰略,擴大為農服務組織的深度合作。
2.5要加強各級農合聯自身建設
增強服務產業、聯結農戶、帶動農民的功能,在促進生產端與消費端對接、規范行業發展、制定行業標準、打造公共品牌、提供信息咨詢和教育培訓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市縣農合聯要廣泛吸收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龍頭企業、新鄉賢、農村能人等加入,與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專家學者等開展合作,逐步將農合聯服務覆蓋到村、到農戶。要重點抓好專業協會建設,在數量和質量上實現新突破,水稻、茶葉、蜂業、果品、食用菌、再生資源等專業協會要暢通經營服務渠道,打造成為市場經營主體信賴、廣大農民信任的服務平臺,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發揮積極作用。要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指導支持力度,創辦和培育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實現合作社行業類別全覆蓋,帶動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
2.6加強政策扶持
各級黨委、政府要在政策、項目、資金、環境等各方面全力扶持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將供銷合作社培育壯大工程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農村改革重點工作予以推進。支持供銷合作社建設大型農產品收集市場、批發市場、現代物流中心、倉儲設施和零售終端;支持供銷合作社承擔化肥、棉花、防汛物資等國家省級儲備任務和大宗農產品策性收儲;支持供銷合作社拓展互聯網業務和農村新能源經營業務,承接政府改革的涉農職能,承接政府購買服務項目;支持供銷合作社開展各種金融服務,加大對供銷合作社重點涉農項目貸款支持力度,支持社有企業發行企業債券,開展資本運營;加強對供銷合作社重點建設項目和用地的支持,鼓勵利用舊經營場所、閑置倉庫等建設符合規劃的流通設施和職工保障性住房;用好“三支一扶”政策,給予人才支持。
結語
供銷社為農服務中心正在迅速地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雖然我國為農服務中心建設還處于發展階段,但是自從服務平臺提出以后,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因此,各省份要因地制宜地根據地方特色打造符合具有自身特色的為農中心服務平臺,拓展運營渠道,不僅要滿足社會農戶的服務需求,還要不斷擴大為農服務中心的規模發展和覆蓋面積,完善其科學發展體系,提高經營質量,實現農業生產規?;洜I和農業服務規?;洜I的結合。
參考文獻:
[1]鄭文凱.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發展[J].農村工作通訊,2018(10).
[2]仝志輝.論我國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部門化”[J].山東社會科學,2018(07).
[3]郭翔宇,房沫含.家庭農場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東北地區124戶家庭農場的實地調研[J].廣東農業科學,2018(03).
廣東海洋大學寸金學院梁濱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