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共享交通的一種典型交通業態,網約車成為了城市交通的有益補充,滿足人們多元化的日常出行需求,提高了城市車輛和道路的資源利用率。同時,由于新業態的發展,政府在行業監管上也面臨了前所未有的難度。運用協同治理的模式,形成政府、企業、人民共同合作的模式對于整個共享交通業的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共享交通;監管;協同治理
一、以行業龍頭D企業為例,簡述網約車作為城市交通新業態的發展過程
在萌芽期的2012年,一批在線打車平臺作為互聯網平臺經濟相繼上線,平臺運營資質和監管不到位,性質介于黑車和出租車之間。2015年10月,在平臺誕生期,上海市交通委正式宣布,向專車平臺頒發網絡約租車平臺經營許可,網約車從無證到有證的大飛躍,開始和出租車同臺競爭,同時行業規范停留在初步擬定階段。2016年8月,網約車平臺進入爆發期,D企業以3500萬美元收購優步中國,2017D企業在專車市場占據領先地位,市場份額超過90%,在上海乃至全國網約車市場形成的寡頭壟斷地位,網約車司機與乘客的矛盾愈發凸顯,網約車行業內部的競爭越發激烈,同時監管更加嚴厲。2016年12月21日,上海市印發三個政策文件,設定了網約車平臺公司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證”、網約車車輛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以及網約車駕駛員的“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三個行政許可,網約車市場這一共享經濟業態實施法律規制。[1]上海市交管部門對非法網約車和平臺展開了大力整治,要求各平臺盡快清退不合規車輛。2018年3月21日,M企業打車正式登陸上海,D企業方面向司機發出緊急通知,D企業“對公”司機在M企業接單的,一經發現立即封禁賬號,公司將收回已租車輛,列入黑名單,并要求司機賠償相應損失。D企業試圖繼續壟斷市場,為此針對行業競爭者的攻勢采取進一步限制。進入2019年,經歷過“百余罰單、千萬罰款”,平臺逐漸完善,從規范到整治,網約車平臺市場管理的相關規定正在日益完善。2020年4月,上海市經信委發布《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型移動出行,未來5年將力爭投放100萬輛網約車運營。政府參與共享交通新業態發展,與平臺企業開展合作,并開展民眾聽證會,打造專家、監管機構、網約車平臺以及民眾四位一體的溝通協商機制。2020年,行業進入自主期,D企業已成立專門的對接警方調證工作組,并建立了線上調證機制,全年7×24小時待命。它提供專業性意見與平臺數據,協助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使監管策略更接地氣,以達到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為目的。
二、政府監管的職責和有效方式
(一)政策法規的完善,協同治理
政府對網約車的管理有著循序漸進的過程,從2015年的網約車平臺資質許可、2016年實施新政、全面規范市場,到2019年的百余罰單、千萬罰款,從規范到整治,網約車平臺市場管理的相關規定正在日益完善,但仍然還沒有完整法律法規最為標準執行。在制定的過程中應該與平臺企業開展合作,并開展民眾聽證會,打造專家、監管機構、網約車平臺以及民眾四位一體的溝通協商機制,傳達政府監管部門的要求,聽取專家的行業意見,解析乘客的心底聲音,結合平臺的難點痛點,為民眾創造更好的出行條件,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在監管方面,應該充分調動社會公眾、企業的積極性,從整體的監管方式上進行創新。[2]除了要進行協同治理,平衡多方利益關系,還要在政策的制定上及時跟蹤市場發展的動態,在掌握更多市場信息的情況下,對整個網約車行業的發展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動態地調整方針策略,并且做到政策制定和監管執法的透明化,提高政府公信力。
(二)行業大數據網絡的建立
2019年7月31日D企業發布第三期“安全發布”內容,公布2019年1季度《協助尋找“失聯”用戶數據透明度報告》,并首次詳細介紹行程信息調取流程。D企業已成立專門的對接警方調證工作組,并建立了線上調證機制,全年7×24小時待命。網約車每天產生的超大體量的數據,擁有最全面的城市交通數據,可為城市規劃、慢行交通規劃以及推動智慧城市、健康城市、綠色城市的建設發揮重要作用。要建立完整的數據網絡,政府部門應該深度和企業合作,一方面切實的利用企業的優勢和互聯網的先進技術,拿到底層的數據支持,這些信息都能夠貫穿行業,為今后的大數據要素分析、過程推演和結果向用戶的有效傳遞,向決策者及廣大受眾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分析結果和有說服力的依據。另一方面,政府應該給企業安心,對于平臺提供的數據,進行嚴密的數據安全防護,確保企業間的公平有序競爭。同時,立足于企業提供的一手數據本身,也能夠更直接的看到企業在經營過程的真實難點、痛點,幫助企業一起完善優化,達到共贏。
(三)職業化體系建立
網約車司機進入門檻越來越高,職業化趨勢初顯。比如在上海,注冊網約車司機除了需滿足上海戶籍外,還應符合諸多限制條件,如自申請之日前1年內,無駕駛機動車發生5次以上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自申請之日前5年內,無被吊銷出租汽車從業資格證的記錄;截至申請之日,無5起以上道路交通違法行為逾期尚未接受處理的情形。政府在網約車司機隊伍的建立上,可以參考巡游車的標準,但是又給予一定的彈性。網約車司機職業化體系的建立可以很好的激發從業人員的職業榮譽感和歸屬感,從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以及為社會注入新的人員活力。例如,抗疫期間D企業在全國15個城市組建醫護車隊,有近16萬名司機自愿報名加入,累計服務37987名醫務工作者,行駛總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平臺還表示,后續司機還是可以通過自愿報名的形式,幫助更多需要出行幫助的人們,比如為攜帶導盲犬的用戶、需要乘輪椅的用戶提供無障礙出行服務,以及為多領域的社會公益組織提供出行支持。
三、結語
從當前我國的網約車發展情況來看,其良性發展與合理運營可依托市場的自我調節。當前的網約車平臺已經開始著眼于提升車輛安全和服務質量等,進而在市場競爭中增加競爭力。而從許多發達國家的監管實踐看,監管主體從單一性向多元性轉變已更趨明顯,多重主體用其所長進行混合監管成為了更好的選擇。對網約車的監管,僅僅依靠政府規制已經不能符合現實要求,實行“政企配合”混合監管模式既能使政府角色回歸到間接管制的正確定位,又有利于培育社會組織自我管理的能力,將監管從單薄的“線狀”發展成多重力量相互交織的“網狀體系”。“政企配合”監管模式即“政府管平臺,平臺管車輛”,政府制定有關監管操作、效果評估的規則,網約車平臺公司則具體踐行相應的監管規則并承擔法定責任。在現實操作層面,目前網約車安全、駕駛員資質、車輛違章、保險問題等都可由平臺公司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探索等手段加以解決。在“政企配合”監管模式下,平臺公司對車輛和人員采取直接監管,政府將僅制定基本的準入標準,但是在網約車平臺的日常營運過程中持續監督檢查,最終實現最大可能的市場競爭,保留最小必要的行政規制。[3]
參考文獻:
[1] 周蘇湘.,當前網約車行政規制的局限與轉型[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2):56-62.
[2]孫軍英.,協同治理:我國網約車行政治理法治化的可行性選擇[J].晉陽學刊,2019(05):121-125.
[3] 付淑換,石巋然.網約車行業監管困境的演化博弈分析及優化對策[J].經濟問題,2019(12):8-15+51.
作者簡介:
朱文倩(1993—),女,上海人,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2019級MPA研究生,研究方向。
上海交通大學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 朱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