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升營口樞紐的國際和區域連接度,統籌區域性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積極融入沈大經濟走廊建設,對接沈陽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在資源要素配置上向沈陽產業體系核心對接;積極參與大連組合港建設,深化港口合作與產業聯動,全面提升營口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區域優勢;協調發展;新格局
一、 深度融入沈陽經濟區和沿海經濟帶
(一)促進與沈陽經濟區的對接與合作
一是增強海陸互動。充分發揮作為沈陽經濟區出海口的功能,依托營口港口資源,構建海陸聯運系統,增強海陸互動,打造營口—沈陽發展軸。重點推進沈哈紅運海鐵聯運區提質升級工程、港力博星物流智慧糧食倉儲物流等項目建設。
二是強化機場聯動。推動營口蘭旗、大連周水子、丹東浪頭等周邊機場共同支撐以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為核心的沈陽國際航空樞紐,提升航空服務能級,促進功能協同發展,共建空港群,滿足航空運輸的多樣化需求。重點推進營口機場跑道延長、營口蘭旗機場排水溝和周邊回填工程等項目建設。
三是加強信息互通。依托沈陽信息通信樞紐作用,搭建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探索數據中心服務跨市合作途徑。依托市政府數據中心,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及政務云平臺功能,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重點推進自貿區數據湖大數據中心、營口港物流樞紐信息化等項目建設。
四是承接產業轉移。做大做強物流產業,充分發揮營口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營口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作用,服務于沈陽經濟區產業發展。尋求與沈陽汽車零部件產業開展深度合作,加快推動汽保產業和馬勒發動機零部件公司、福泰科技公司等建立產業聯盟。
(二)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建設
一是優化港口布局。優化區域港口布局,加強營口鲅魚圈港、營口港、盤錦港、大連港、錦州港等環渤海地區港口的分工合作,以鲅魚圈港區和仙人島港區為重點,以內貿集裝箱、鐵礦石、石油和鋼材運輸為核心,全面發展糧食、雜貨等運輸,大力拓展現代化的港口服務、口岸功能和臨港產業功能,提升國際樞紐功能,建成支撐“一帶一路”的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二是完善產業鏈條。與大連實行大協同、小差異的產業發展策略,推進石化產業鏈銜接,形成上游原料生產與下游精細加工的錯位發展,實現優勢互補。重點推進康輝石化高阻隔、多功能聚酯薄膜項目建設;積極承接大連新型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轉移,尋求技術合作,推動與大連的產業配套;差異化發展海洋旅游產品,重點對接大連國際郵輪港,在營口增設群島游船、海上客運渡口,推動建設旅游客運專線和旅游協作機構。
二、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戰略
(一)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是發展縣域經濟。以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為方向,發展縣域經濟,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為依托,重點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觀光農業、認養農業、訂單農業等。重點推進三和食品白羽肉雞屠宰熟食深加工、漢吉斯跨境冷鏈產業園等項目建設。
二是實施錯位發展。以湯池鎮、石佛鎮絲瓜村為代表的工貿為主鄉村,重點主動承接城市產業外溢,提升產業發展層級,增強自身承載能力;以溝沿鎮、博洛鋪李大屯村為代表的農業為主鄉村,重點結合資源稟賦,積極發展農業多種經營和農產品加工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效益;以雙臺鎮、石佛鎮絲瓜村為代表的服務為主鄉村,充分挖掘特色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旅游產品,完善服務配套設施。
三是壯大服務業。統籌城鄉信息化融合發展,加快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以網紅小鎮為依托,大力發展“網紅經濟”,運用線上線下融合、“互聯網+現代農業”等營銷模式,擴大農產品市場份額;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線上服務,加強農商互聯農產品供應鏈建設,鼓勵電子商務平臺服務“一村一品”。
(二)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
一是構建新型城鎮體系。實施以兩個縣城(大石橋、蓋州)為中心、9個中心鎮(柳樹鎮、高坎鎮、湯池鎮、榜式堡鎮、萬福鎮、雙臺鎮、熊岳鎮、歸州鎮、旗口鎮)為側應點的戰略,構建縣城和中心鎮帶動農村發展的新格局,形成特色產業優勢。
二是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取消城市的落戶限制,探索戶籍制度與居住證制度并軌路徑。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抓手,吸引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人口舉家進城落戶。
三是推進特色小鎮建設。重點推進建一黃ㄚ口小鎮、雙臺思拉堡溫泉養生小鎮和何家溝體育運動特色小鎮建設,建成10個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市級以上特色小鎮。
(三)統籌城鄉融合發展
一是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大力推進美麗示范村、整潔村建設,重點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清潔整潔和美化綠化、禽畜養殖及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專項行動。
二是強化農村路網建設。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的支持力度,加快建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長效機制。農村公路維修改造工程、青營線改擴建工程、青龍山大街新建工程等項目建設。
三是推進農村電網升級。加快解決偏遠農村供電設備老舊、用電電壓低、動力電不足等問題。提高農村小微產業供電支撐能力,深入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程。
三、實施區域互動發展戰略
(一)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區域
一是強化區域互動。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著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對接互補、科技協同創新、合作平臺共建。
二是推進產業對接。加大對三大區域的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承接三大區域的產業轉移,鼓勵6個省級園區結合產業定位與三大區域探索整體委托合作管理,建設對口合作重點園區,促進更多更好的項目落地。
三是融入“一帶一路”。以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為契機,推動國際合作,積極融入中東歐“17+1”經貿合作示范區。遼寧港口集團與俄羅斯鐵路股份公司合作建設的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遼寧東盛集團與日本知名財團合作項目等。
(二)促進與連云港對口合作
營口與連云港市對口合作城市,因此,我們要立足兩市比較優勢,深入推進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交流合作。積極開展與連云港的產業對接,促進雙方在干部交流掛職、貿易物流、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的合作,爭取連云港市高端人才參與產業園區等管理工作,提升園區管理水平。
作者簡介:
孟鴻玲(1968—),單位:中共營口市委黨校,經濟理論教研部,經濟學教授。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 ?孟鴻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