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駒 哈爾濱體育學院
冰壺運動是一項對運動員的技巧和智慧、個人能力與集體協作要求都非常高的體育項目。由于在冰壺項目的訓練過程以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互相的身體接觸很少,因此這項運動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并不高,這就使人們對其產生的運動損傷不夠重視。其實在冰壺運動中運動員經常會因為冰壺項目獨有的技術動作所做出的特別的身體姿勢都很容易使運動員的身體造成過度使用與靜力性的身體損傷。為了對冰壺運動員的身體損傷進行深入了解,也為引起國內對冰壺運動員運動損傷的重視,本文在查閱大量的有關于冰壺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資料的同時也對冰壺運動員的訓練與比賽進行了研究。并且將其結合國內冰壺界權威人士的觀點看法后得出了關于冰壺運動員運動損傷方面的相關結論。
通過對表1的調查結果進行研究發現,在冰壺運動中發生背部損傷腕部損傷與腰部損傷的多為男子冰壺運動員,造成運動損傷的技術動作按照造成運動損傷的頻率依次為掃冰、非冰、投壺。通過表1的數據顯示,在冰壺運動中肩部以及膝關節等部位經常發生運動損傷的多為女子運動員,按照造成運動損傷的頻率依次為掃冰、投壺、非冰。在冰壺運動中造成運動員運動損傷的大部分是由運動員疲勞造成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準備活動不夠,還有很小一部分是由于帶傷進行訓練造成二次損傷。通過國外對冰壺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發現,在冰壺運動中掃冰與投壺是造成運動員運動損傷的主要動作,尤其是掃冰動作,其會對運動員的膝關節、背部以及肩關節造成很大壓力,很容易發生運動損傷。

表1 冰壺運動損傷部位調查表(n=50)
為最大程度上避免冰壺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運動員首先應該有意識的對自己的身體進行保護,比如在冰壺訓練開始前先對訓練場地進行適應;認真完整的做好訓練前進行的準備活動,一般來說冰壺運動員在訓練與比賽前所做的準備活動都分為陸地與冰上兩部分。在進行陸地準備活動時要求運動員要在進入冰場前進行全方位的熱身,以便盡快適應冰冷的環境,其中柔韌性、牽拉等練習都是陸地準備活動的重要內容。在進行冰上準備活動時要對腳、膝、腰背、肩、肘、腕著重進行練習,在進行過充分的準備活動后,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會被大大縮小。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準備活動時最好的狀態就是運動員身體發熱卻不流汗。
由于冰壺運動屬于冰上運動,正常氣溫偏低于大部分其他類運動。所以,冰壺運動員的熱身運動尤為重要,如果熱身運動不到位,將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并極容易出現運動損傷的狀況發生。
由表2容可以看出,大部分男女運動員的熱身時間都在10-15分鐘,但仍然有小部分男生的熱身時間不足5分鐘的情況。

表2 準備活動調查表(n=50)
在冰壺運動中所使用的冰壺重量在二十公斤左右,在進行冰壺的投壺動作時通常使用高擺動和低擺動兩種動作,就是在推動冰壺動作完成后沒有停頓,將冰壺向后上方拉起至踏板位置,在這時冰壺的壺體會因為動作的進行離開冰面,并且運動員會接連將冰壺后擺到與膝關節同一水平面,接下來在完成這一姿勢后運動員應將左腳向后平移并且稍稍抬起臀部。由于在進行這一動作時,不僅要保持肩部的高度,還要將動作完整的連貫完成,這就造成在完成投壺動作時對運動員的肩部力量的要求非常高,在訓練或在比賽完成后冰壺運動員的肩部背部都會出現肌肉酸痛的情況。由于女運動員相較于男運動員來說力量稍顯不足,所以在投壺動作的完成度上很多時候都不如男運動員。針對這一情況美國首先研究出了至今仍廣泛流行的“非擺動投壺技術”,該技術因使運動員使用起踏器起步從而推動冰壺前進,大大緩解了運動員的肩部與背部的壓力。冰壺脫手后運動員會繼續跟隨冰壺滑行,以便幫助觀察冰壺的行進,在這時運動員應該繼續保持膝關節與髖關節過度屈曲并外展的姿勢,這種姿勢的保持會對這兩個關節造成很大的壓力。髕腱末端病發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肌肉牽拉髕腱施加了過大的壓力。膝關節半月板的受損主要是由受力過大,運動員所做的動作發生變形導致的。在冰壺脫手時運動員為加大腳部與冰面的接觸面,要做出膝關節外展帶動踝關節外展的動作。由于這個動作會產生膝關節髕骨的壓力所以在運動員進行大量訓練后會產生運動損傷。
在冰壺運動中掃冰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負責掃冰的運動員要使用腕關節彎曲緊握冰刷。為完成這個動作運動員需要使用肩部帶動上臂和前臂持續保持運動,因為是在冰面上進行,運動員還要時刻保持自己身體的穩定。這讓運動員的肩部前臂和腕關節都會造成肩袖損傷、腕部扭傷、腕部創傷性腱鞘炎等過勞性運動損傷。在掃冰時運動員需要將上體持續前傾這會致使腰背肌肉筋膜炎,還會由于進行頻繁的彎腰動作對腰椎間盤造成壓力過大出現病變的情況。踝關節會因為運動員的剪步滑行動作而扭傷、拉傷。運動員在進行長時間的掃冰動作后會因腹內壓的升高導致疝氣,所以冰壺運動員以及教練員都應對此有所提防。
雖然在冰壺運動中運動員之間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身體接觸,但也會發生在滑行過程中身體不平衡發生摔倒的情況,這就對運動員的安全造成了威脅,挫傷、擦傷也會時有發生。根據資料顯示,冰壺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也有發生摔倒后造成腦震蕩的情況。雖然在我國冰壺運動并沒有大規模普及,但是在部分的歐美國家冰壺已經被作為娛樂健身項目進行普及,有一些冰壺運動的業余愛好者在進行運動時會飲用酒精飲品,所以時常會發生冰上摔傷撞傷的情況。所以飲用酒精飲品是冰壺項目的參與者特別是冰壺運動員嚴格禁止的。由于冰壺運動所用的場地需要冰場,所以場地的溫度普遍較低,并且為保證冰壺運動員訓練與比賽的正常進行,要時刻注意防止水蒸氣出現,所以冰壺運動的場地都會出現干冷的情況。運動員在進行掃冰時需要注意保暖,防止手腳被凍傷關節炎等。在準備御寒物品時需要注意,在冰壺比賽中每支參賽隊伍的指揮員因為沒有掃冰動作,所以應該準備符合國際冰壺聯合要求的棉衣。
冰壺運動項目主要由投壺與掃冰組成。按照比賽規定在45.72m的冰壺場地內會由兩支隊伍按先后次序進行投壺(冰壺壺體為圓形,周長不超過91.44cm,高不低于11.43cm,含手柄和壺墊的質量在17.24~19.96kg)。冰壺比賽中投壺環節至關重要,這關系到是否可以先一步建立起優勢,并且在每次投壺時能否將優勢擴大變為勝勢。高擺動投壺、低擺動投壺、無擺動投壺是現在主流的三種投壺方式。當運動員進行投壺時運動員要保持身體平衡,確定冰壺的滑行方向,掌握投壺的好時機及時松手,為己方建立優勢。
在冰壺項目的比賽中除了投壺這一動作外擦冰也是冰壺比賽中重要的一環,擦冰就是運動員手握掃帚或者冰刷對冰壺前方的冰面進行擦拭,使冰壺與冰面的摩擦變小,可以讓冰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離變長,也可以控制冰壺速度,使冰壺停留在預期目標點上。按照冰壺賽事的要求,運動員可以進行掃冰的時間最多為10秒。因為在這十秒鐘運動員最多會對30.275m的冰面進行擦拭,所以掃冰對于運動員的體能要求非常高。運動員進行掃冰所使用的工具有掃帚和冰刷。兩種工具的使用方法與動作要求都大同小異幾乎沒有區別,運動員在掃冰時要注意掃帚必須與冰面形成60度的夾角,同時用手握緊掃帚上半部分并且不能影響手的運動。位于下方的手要輕輕把住掃帚的中間部分,因為掃帚的中間部分是掃冰時的著力點,所以一定要把握準確才能更順暢的發力。在掃冰時運動員的身體要和冰壺前進軌跡成直角,將重心置于前腳腳尖部位。如果使用冰刷進行掃冰那么掃冰時身體與冰壺保持水平方向,如在冰壺右側掃冰那么掃帚就要放在運動員身體的右側右手掌向下緊握刷子,另一只手同樣向下但是雙手之間要保持距離。由于掃冰時需要發力,所以運動員在掃冰時要保持剪刀步前進,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群的協調支撐起軀干,以便可以保證不間斷的進行掃冰動作。
雖然冰壺運動中會發生上述諸多產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但是相較于滑雪、冰球、速滑來說還是屬于一項比較安全的運動項目。由于冰壺運動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所以我國目前在二十周歲以下的男運動員占男隊的五分之三左右,二十周歲以下的女運動員占女隊的大多數。這些數據表現出我國冰壺項目具有運動員年輕化的特點,雖然現在并無傷病困擾,但借鑒國外該項目的經驗,我們應該提前做好預防運動損傷的準備。專業人士應在抓技術、戰術的同時向國外同行業的前輩學習經驗,對冰壺運動損傷給予重視。
1.應深入調研我國現有注冊冰壺運動員身上具有的病狀,進行整合分析,整理出我國冰壺運動員身上發生的運動損傷情況。分析出我國運動員身上最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
2.完善傷病報告規定,為我國運動員建設出完善的綜合的病歷制度,為改善運動員身體狀況提供依據。
3.加大各省市以及國家隊中醫務人員的配備,完善醫療設施,教授教練員對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時的緊急處理方法。排除訓練時存在的一切會對運動員身體健康造成威脅的因素,最大程度上降低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