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函 彭丹 華北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所謂新發展理念,即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是以追求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為立足點。實施創新發展的過程,就是逐步追求均衡、環保、優化、包容發展。協調發展的中心是更均衡全面的發展,協調發展的實施將會加快綠色發展和共享發展的進程。綠色發展,追求的是環保和諧。堅持綠色發展,將對社會發展模式和幸福指數產生正面影響。綠色發展的實現,離不開科技創新和理念創新。與此同時,綠色發展直接關乎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使共享發展成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發展。開放發展是以優化、融合為指導的發展。開放發展的實施將使我國經濟發展更加開放,從而提高經濟發展的實力。在開放發展理念的指導下,創新和生態文明將會成為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從而為實現共享發展提供保障。共享發展,注重的是公平正義,是以上四種發展的基礎和歸宿。綜上,五大新發展理念相輔相成,有機融合。

圖1 五大發展理念的定位與關系
2020年10月,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正式發布,成為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的指明燈。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指南》(2020版)在五個方面進行了重要修訂。
《指南》(2020版)在“課程定位與性質”部分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充分體現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理念,在高等學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中實現應有價值。在“課程設置”部分指明,課程設置過程應該以立德樹人的基本理念為指導,以提高課程質量為歸宿,實現課程的“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并融入課程思政理念和內容。
《指南》(2020版)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相關要求,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即育人素養、學科素養、教學素養、科研素養和信息素養的提高,并對高校如何實施教師發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首先提出高校要重視大學英語教師團隊建設,不斷優化大學英語教師培訓系統,對大學英語教師職業發展要給予系統性的規劃與指導;第二,高校要建立激勵機制,增強大學英語教師的主動性,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和大學英語教育教學的改革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高校教師要有有大局意識,以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為抓手,朝著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新時代四有好老師的目標邁進。
《指南》(2020版)的教學要求部分有機融入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的相關內容。《指南》(2020版)在研制過程當中,在充分應用《量表》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了《量表》對不同等級語言能力的描述,并將大型問卷調查的結果參考在內,對大學英語教學的三級目標,即基礎目標、提高目標、發展目標進行了宏觀要求并對語言單項技能制定了標準。
《指南》(2020版)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材編寫應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為指導思想,為高等學校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提供服務,體現人類文化優秀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在選擇教材內容上,要考慮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入,同時,教材內容還要對接世界科技前沿,結合人類文明成果,培養具有前瞻性、視野廣博的新時代人才。
《指南》(2020版)指出,在高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外語教學的發展離不開多媒體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高科技手段的支持。高等學校更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為師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學與學習環境,利用線上優質課程資源,充分結合線上線下教學優勢,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
大學英語作為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必修課,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以語言知識與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為一體的課程體系。課程培養目標是通過穩步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各項技能,進一步夯實學生英語基礎,培養思辨能力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的需求和國家的發展。
任教大學英語五年來,深刻感受到教學材料及課堂活動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2019年以來,我們所使用的新教材《新一代大學英語》廣受學生認可,教材內容與時俱進,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僅靠教材內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添加適當的補充材料,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材料的選取至關重要,難度水平要與學生的英語水平相當,內容要貼近學生的興趣。比如,與教材主題相關的一些音樂、電影、漫畫都是比較好的選擇。另外,新聞時事等也可以作為補充材料添加到教學中,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借此將課程思政有機融入課堂中。
精心設計課堂活動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好方法。比如,小組討論,互相提問,競賽搶答等。活動形式與活動內容都是決定學生是否積極參與的因素,二者缺一不可。
總之,在選取教學材料與設計課堂活動的過程中,要堅持創新的理念,大膽想主動做,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供有力保證。
從整體上看,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對個人而言,英語各方面的能力發展一般也不均衡。大部分學生聽說能力相對薄弱,個別學生聽說能力強而讀寫能力發展不平衡。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本著“協調”發展的理念,考慮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能力,結合班級或個別情況,為學生量身定做學習任務。另外,除了注重學生的發展,教師自身也應該不斷學習,補齊短板,做到教學相長。只有各方面協調發展,才能突破瓶頸,穩步向前。
1.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前沿知識
有效的教學需要與時俱進的理論指導。作為高校教師,應不斷了解本專業學術前沿知識,更新自己的教學理論與方法。以“綠色、共享”理念為指導,有效利用學術資源,加強與國內甚至國際教師的交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
2.加強與學生的課下交流
有效的英語學習離不開分享與溝通。“埋頭苦干”的學習方法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教師可利用互聯網的發展,與學生建立有效的課下溝通,比如輔導答疑,課前預習指導等。也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鼓勵大家分享學習資源、學習方法,進行問題探討。這本身就是節約資源,共享發展的體現。
3.使學生充分接觸中西文化
學好英語不能埋頭讀書,英語與西方的文化是不能割裂的。學習語言和了解文化是相互貫通的。按照《指南》(2020版)要求,英語的學習要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要讓學生了解世界科技文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與眼光的優秀人才。因此,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開放”意識,吸收人類優秀的物質文化成果,成為綜合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新發展理念為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踐行新發展理念是值得不斷深思與探究的問題。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加強交流,同時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為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