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強

科學技術是生成軍事力量的重要因素,武器裝備發展取決于社會生產力尤其是科技進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國情咨文中曾說:“技術革新的速度越來越快,誰能利用這一技術浪潮,誰就能夠遙遙領先,不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浪潮就會席卷而過,使其溺亡?!倍碥娦滦蛻鹇匝b備發展,是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領域深入運用的具體成果。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顛覆性技術群蓬勃發展為俄新型洲際彈道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高超聲速滑翔彈、高超聲速航空導彈、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和激光武器等新型戰略裝備“賦能”,展現出了基本的技術運用形態和裝備發展特點。
俄《軍事學說》明確提出,利用現代技術器材與信息技術,評估預測全球和地區“軍事-政治”局勢的發展及國際關系狀況,在發展國家的“軍事-科學”潛力、集中財政和物質技術資源、提升其使用效果的基礎上,為武裝力量裝備武器、軍事技術裝備和特種技術裝備,是俄聯邦遏制與防止軍事沖突、滿足遂行任務的需要。俄軍新型戰略裝備發展中的技術運用,也是在這樣的戰略指導下進行的。
注重運用前沿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前沿信息技術不斷催生新的技術領域,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展現出誘人的應用前景,正在并已經為戰略裝備的創新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俄羅斯高度重視前沿信息技術的發展成果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上的應用,大力研發智能化武器裝備,積極探索智能化作戰樣式,并在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中嘗試運用,力圖打造一支智能化的俄軍。在《2018—2028年俄羅斯軍事裝備發展綱要》中,研發和裝備智能化武器裝備被列為重點內容,其中戰略裝備是發展的關鍵,主要包括空天防御、戰略核力量、偵察預警、無人機等建設方向。俄總統普京在2020年11月10日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宣稱,俄戰略核力量現代化武器的比重已經達到了82%。
重視空間對抗技術的深度運用。俄軍認為,其主要外部軍事危險之一,就是“有關國家建立和部署戰略反導系統,破壞全球穩定性和打破(核)導彈領域業已形成的力量對比,為了實現全球打擊構想,企圖在太空部署武器以及非核高精度戰略武器系統”。為了應對來自高邊疆的持續威脅,俄軍非常重視空間對抗技術的研究與應用,不斷升級改進天基武器系統、太空作戰裝備等戰略裝備,已實現對抗平臺天基化、打擊對象高軌化,可以對空間目標航天器進行精準操作。

太空軍事化已成大勢所趨
推動新概念武器技術的實戰探索。俄軍認為,“密集使用效能堪比核武器的新物理原理武器”是現代軍事沖突的特征之一,同時在全球信息空間、“空中-太空”空間、陸地與海洋打擊敵境內全縱深目標已成為現代作戰的基本形式,以高超聲速武器、定向能武器為代表的新概念武器技術正在成為信息化戰場上的新“撒手锏”。為了應對接連不斷的挑釁與制裁,俄羅斯亟需更新具有更大威懾力的戰略裝備,以確保大國地位不被動搖,戰略空間不被壓縮,可有效突破導彈防御系統的高超聲速武器就成為俄軍保持戰略優勢的不二選擇。在傳統武器系統亟需更新換代之時,俄軍系列高超聲速武器脫穎而出,引領世界軍備發展潮流,為其在未來戰場上提供了制勝法寶。激光武器也是俄軍戰略裝備的研發重點,近年來進展顯著。俄軍已列裝了一種安裝于伊爾-76運輸機上的大功率激光裝置,并且陸續研發適用于多元搭載平臺的激光武器。
緊跟無人系統技術的發展潮流。無人作戰系統被軍事強國視為智能化武器裝備的發展重點,俄羅斯也緊跟發展潮流,推動發展包括戰略武器裝備在內的各類無人作戰系統。根據俄羅斯國防部《2025年先進軍用機器人技術裝備研發專項綜合計劃》要求,至2025年無人作戰系統在俄軍武器裝備中的比例將占到30%。俄軍將開發無人作戰系統作為提升武器裝備的優先指導原則,在戰略裝備領域的典型代表包括重型長航時無人作戰飛機、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等。特別是2019年8月3日成功完成首次飛行的獵人攻擊無人機,該機型智能化水平較高,可獨立實施作戰行動或與蘇-57戰斗機“組網”運用,遂行偵察監視與對敵攻擊任務。

俄S-70獵人-B型隱形無人攻擊機的衛星照片
俄軍新型戰略裝備發展主要體現為兩大類型:一是對傳統戰略裝備的升級改造,如對戰略預警系統、洲際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戰略轟炸機、戰略運輸機、防空反導系統等經歷過機械化戰爭時期成熟發展的戰略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提升作戰效能;二是在智能化技術支撐下研制全新戰略裝備,如高超聲速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重型無人機、核動力潛航器等智能化水平較高的戰略裝備,并逐漸提升其比重。這兩大類型的戰略裝備發展,都綜合運用了微電子技術、傳感技術、計算機與智能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光電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等大量高新技術,從而提升預警探測、隱身突防、精確制導、指揮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依靠芯片化實現信息賦能。信息化戰爭無“芯”不戰。芯片化不僅指狹義上使用承載集成電路的芯片,也指廣義上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運用。俄軍新型戰略裝備發展的技術運用,最“內核”的表現也體現在芯片化上,戰略裝備發展過程中,通過芯片化不僅使它們更有“力”、有“智”,甚至還有“謀”。老舊裝備的升級改造、新研裝備的智能體現,都是靠芯片化實現信息技術的“嵌入”和施效。俄羅斯憑借雄厚的基礎科研水平,長期以來自力更生,不依賴于外國元器件,采取自主創新與揚長避短相結合的設計思想,開辟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軍事科技發展與運用路子,較好地解決了芯片與芯片化的難題。

智能化技術支撐新型戰略裝備發展
依靠網絡化實現體系賦能。信息化戰爭無“網”不戰。俄軍傳統戰略裝備主要以“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為主,戰略裝備之間往往是依托獨立運行的指揮體系和控制系統,根據戰略決策獨立使用?,F代戰爭,戰略、戰役、戰術行動的界限日漸消弭,形成指揮關系、行動關系、保障關系等縱橫交互的復雜作戰體系,某一點上的行動可能就會觸發戰略裝備、特別是非核戰略裝備的運用。這樣的戰場環境下,戰略裝備如果不能納入到整個作戰體系中,就難以保證高效運用。

俄將依托網絡信息體系,構建全域融合的戰略威懾能力
正是基于這樣的現實困境,俄軍發展戰略裝備時,特別關注通過“網絡化”綜合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增強戰略裝備的體系化“鏈接”能力,依托基礎或專用通信網系接入網絡信息體系,構成全新的作戰體系。如俄羅斯升級導彈預警系統,將天基預警衛星、反航天器、陸基遠程預警雷達、防空反導系統等依靠網絡化形成大體系戰略預警反導能力;研發重型無人機,具備與有人作戰飛機共同編隊,進行自主或受控行動的能力,形成智能化的小體系靈活自主作戰單元。
依靠融合化實現跨域賦能。信息化戰爭無“聯”不戰!現代戰爭作戰力量與作戰空間不斷拓展,聯合行動或者是某一領域行動中,某一作戰力量與其他作戰力量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程度越來越深。戰略裝備同樣涉及陸、海、空、天、網、電等多維領域,在多元力量行動效果影響關聯如此緊密的信息化戰爭中,不可能再像機械化戰爭時期那樣各自為戰、單打獨斗。新型戰略裝備發展中的技術運用,必須要充分考慮依托網絡信息體系增強裝備使用效能,通過跨域協同、效果跨域,強化實現多域甚至全域融合的戰略威懾能力。俄軍新型戰略裝備發展,在將重點聚焦于有形空間的動能武器、戰略預警等領域的同時,既強調不同軍種研發的戰略裝備,如高超聲速導彈、核動力巡航導彈等要具備空射、潛射、陸基發射多種應用模式,又特別關注在網電等無形領域如何發揮戰略裝備的增效作用。如俄羅斯研發的首款大型長航時無人機,不僅可以作為察打一體無人機使用,還可掛載電子干擾吊艙實施電子戰行動。
俄軍事科學院前院長馬·加列夫大將曾指出:在發展軍備和國防科研工作中,不要陷入別國的軍備競賽軌道,應努力選擇符合國家經濟能力和戰略目標的途徑,力爭把軍事技術發展放在首位;應當重視研究裝備體系,而不是某一種武器。他認為,不能分散力量和資金追求發展其他國家已經有的或可能有的各種武器和裝備;在必要時應當敢于冒險和超越幾代武器,集中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研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武器,它們可以削弱或打亂別國謀求軍事技術優勢的長期計劃。這一極具思想性的總結,講出了俄軍新型戰略裝備發展的基本路徑與指導。

俄軍現代化武器和技術裝備占比已超過68%
目標明確,新型戰略裝備發展整體推進。立足國情軍情和應對威脅,是俄軍戰略裝備發展的一條基本準則。依據這一準則,通過長期規劃、技術攻關、預研測試、試用列裝等舉措,推動戰略裝備實現科學發展,如俄先鋒導彈先后經歷了20多年的研制歷程。蘇聯解體30年來,俄羅斯曾發布過多個版本的《俄聯邦國家安全戰略》,其中一貫強調:達成國防戰略目標的辦法是發展國家安全保障體系、實行長期軍事技術政策和發展軍事基礎設施,完善國家軍事組織指揮體系和落實一整套旨在提高兵役威信的措施。俄羅斯新版《國家武器裝備發展計劃》,明確了2025年前武器裝備建設重點和發展方向,要全力打造可抗衡威脅的強大軍事力量,重點包括:①精簡武器種類、提升裝備現代化比例,加速且大量發展可靠性更高、性能更卓越的型號項目;②繼續更新核武器庫,進一步提升核威懾力;③發展遠程常規打擊力量,應對美國全球快速打擊計劃;④推進常規武器裝備更新換代,逐漸彌補與美差距。
深化改革,新型戰略裝備現代化水平穩步提升。近年來,繼“新面貌”改革后,俄軍持續推動軍隊建設深化改革,裝備現代化水平得到大幅改善,在政府的強力推動下,新裝備列裝進程加快。2019年11月22日,普京總統在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上表示,俄軍現代化武器和技術裝備占比已超過68%。所謂武器裝備現代化,普京特別指出主要就是發展現代化的新型高精度武器、空天防御裝備,以及在軍事產品生產中積極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包括擴大生產無人機、激光、高超聲速武器及能夠完成各種作戰任務的機器人系統。戰略裝備在其中占有相當比重:自2012年以來戰略火箭兵核打擊力量繼續得到充實,累計接收110余枚洲際彈道導彈,包括新一代亞爾斯戰略導彈綜合體等;空天裝備也作為重點發展目標,按照計劃到2025年俄空天軍新型飛機裝備比例達到80%~90%,蘇-57隱身戰斗機、遠程運輸機、戰略轟炸機、無人機將是采購的重點;海軍戰略遏制裝備加速發展,列裝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

薩爾馬特洲際導彈,射程16000千米,可覆蓋全球
長遠規劃,新型戰略裝備建設加速推進。普京擔任總統后,俄羅斯高度重視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以提高武器裝備質量和戰斗性能為中心,優先發展對國家安全和未來戰爭進程具有戰略決定意義的新型戰略裝備,同時兼顧常規武器裝備的均衡發展。俄羅斯在核心能力建設上的種種措施,為新型戰略裝備發展提供了支撐,先后發布了《2025年前基礎性與關鍵性軍事技術清單》《2025年前保障國防安全而進行的基礎性、前瞻性、探索性研究的優先方向清單》等。2018年初,《俄羅斯2018—2027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開始實施,此版計劃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的總投入為19萬億盧布(約合3150億美元)。該計劃的主要任務是結合世界軍事技術發展趨勢,以及俄羅斯武器裝備在敘利亞戰場的使用經驗,研制前沿武器裝備樣機,包括薩爾馬特洲際導彈系統、S-500防空導彈系統等戰略裝備。普京強調:“對于我們更重要的是,推進當前已經開展的前沿武器裝備樣機的研制生產,這些裝備將決定著俄羅斯武裝力量的未來面貌?!贝擞媱澥怯煽偨y批準的指導武裝力量戰略發展10年期的合法基礎性文件。2018年9月19日,普京在軍事工業委員會會議上宣布,準備編制《俄羅斯2024—2033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上述兩版計劃將并列進行,后者將于2024年開始實施,將繼續發展以戰略裝備為重點的軍事裝備,且性能要勝過已經研制的武器樣機。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