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品南
高品質高中建設從根本上取決于學校對教育發展規律及所處社會文化環境的準確把握。一方面,立德樹人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根本任務,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成為廣大教育人的歷史使命;另一方面,個體發展的多樣性以及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決定了學校教育必須堅持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面對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高品質高中建設必須堅持在守正創新中把握教育發展的節奏。
第一,堅守國家立場,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高品質高中要將立德樹人有機落實到學校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要素、各個過程中來,確保辦學活動的社會主義方向。首先,學校管理者需要具有課程國家意識,始終堅持全面實施國家法定課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完整的課程體系支撐。在長期的辦學歷程中,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始終堅持開齊開足德育、體育、美育等課程,即使是高三年級,仍然堅持每天一節體育課或戶外活動課,確保了學生身心健康和多樣發展。其次,學校管理者需要具有教學國家意識,引導廣大教師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每個學科的每一節課當中,充分發揮學科教學對學生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創新思維等個性品質的培育作用,鑄就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與信念。最后,學校管理者要注重培育教師的以身示范意識,引導、激勵廣大教師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師的一言一行、言傳身教,涵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第二,弘揚人本精神,呵護師生的生命成長。校園應當是學生生命成長的樂園,學校理應成為教師發展的熱土。因此,學校管理者必須弘揚人本精神,尊重廣大師生的多樣性,發揮豐富個性的教育價值,讓廣大師生享受進步、感受尊重。一方面,學校管理者通過課程管理和資源配給,為學生建構多樣化的發展與展示平臺,豐富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體驗,讓成長真實地發生。另一方面,學校管理者應當積極引導廣大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發展特色,開發充足多樣、指向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課程體系,在為學生提供豐富教育體驗的同時,打造教師的育人特色、成就教師的生命價值,讓廣大教師在成人、成事中成業。
第三,堅持融合發展,創新協同育人立體格局。學校管理者需要具備融合意識,堅持“大教育”的理念,通過系統整合各類資源要素,形成育人合力。一方面,高品質高中需要突破狹隘的學校內部管理格局,統籌兼顧校內、校外資源的育人作用,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協同的育人格局。為此,需要針對具體的辦學任務,系統設計校外管理的制度和機制。比如,對于家校合作,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既成立了各年級家長委員會,形成家校之間信息常規交流的機制,還積極發揮家長的課程資源價值,通過家長論壇、參加參與學科教學、家長參與實踐活動、學校開放日等活動,充分發揮家長的協同育人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學科間相互隔絕的發展狀態,發揮學科協同育人的合力。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打破學科界限,形成各學科協作育人的機制。
第四,把握教育節奏,量力而行、順勢而為。任何事物的發展均有其內在的節律,教育管理亦是如此。首先,學生與教師的成長與發展均具有顯著的規律性特征,它們構成了有效教育管理圖景的底色,管理者對此應準確把握。其次,學校的發展與變革表現出明顯的過程性特征,學校管理需要采取循序漸進、持續創新、師生共進的方式,既要樂觀地憧憬未來,又要謹慎地應對挑戰,還要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改革熱情。管理者需要在恰當的時刻,以恰當的方式,科學地設計并落實相應的教育干預,促進學校教育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對此,學校管理者需要基于師生成長規律和教育變革規律的準確把握,形成管理的預見性;需要及時把握學校發展的當前狀態以及與理想狀態的差距,凸顯管理的現實性和針對性;需要基于學校辦學傳統、文化氛圍、資源條件、師生需求等要素的把握,形成學校發展的特色,追求管理的創新性。
(作者系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黨委書記、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