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平
【關鍵詞】幸福教育;教育原點;人文關懷
不同的人對幸福的理解和表達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共識:如果沒有幸福,生活的任何事情將失去價值意義。教育并非只是知識的堆集,而是精神的契合,是通過文化導向使靈魂覺醒的本源和根基。因此,精神世界決定了教育內涵。人的回歸才是教育改革的真正條件。教師要從生命個體的“人”出發,喚醒人的潛在本質,使每位學生的天賦和秉性得到釋放,獲得最佳發展。將教育升格為幸福教育,以“幸福”的方式來實踐創造教育,要始終遵循“幸福公理”: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生活動力,這是教育價值的一種回歸。幸福教育其實本來就是教育應有的樣子,教育的目標、過程、方法、手段,都是圍繞使人“感到幸福”和“活得更好”而展開,通過教育彰顯人性的光芒,使人通過教育獲得自由與幸福的可能,最終抵達“求真”“向善”“尚美”的境界。
一、從目標追求上看,幸福教育尚美而又富有生態
好的教育就應該極大促進個人和集體的幸福。幸福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但它是核心目的。為了幸福的教育目的與其他目的之間是核心與外圍的關系。幸福教育是人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與教育實踐的目的性兩者的和諧統一,而美也是事物規律性和目的性的統一。從這個意義上說,幸福教育是根植于人的價值核心,是把自覺把崇尚美、追求美,作為教育的目的和手段。以尚美為旗幟的幸福教育,應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學校的辦學文化和特色應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遵循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以美潤德、以美立人、以美啟智、以美育美,最終實現美人之美,天下大同。幸福教育應該配有森林的底色,生機盎然,萬物共生。學校不是被各種利益裹挾的功利場,不應把人當成物的附屬品,成為被控制和定制的對象。學校的管理既規范而又精致,既成事又成人,倡導生命在場,又充滿著人文關懷。
二、從樣態呈現上看,幸福教育安靜而又活潑
靜而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教育需要積極,但不要過于張揚;需要豐富但不要過于喧嘩。學校應是安靜的歌者,需要從從浮躁的喧囂中安靜下來,聆聽教育內部的聲音。時間與精力的投放,是判斷一個組織生命力的重要標尺。教育是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是靜悄悄的革命。要切實減少各種進校園的活動,減輕教師、學生非教育教學任務的過重負擔。學生只有靜下心,才有可能“思想”,才可能養成好習慣;校園安靜,教師安靜,“教育”才能發生,未來才有可能變得美好。幸福教育還應是活潑潑的,要引領學生創造無限追夢的可能,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好的發展。教師首先是活潑潑的,生動、智慧、幽默、有彈性、有故事,其次才是教育教學的水平。要讓學生在活潑潑的課程選擇中實現私人定制,在活潑潑的課堂演繹中喚醒內在精神生長,在活潑潑的活動參與中培養個性特長。
三、從發展路徑上看,幸福教育聚焦核心素養和個性特質
未來是不確定的和復雜的,這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讓學生幸福成長,就要引領學生學會創造幸福。創造幸福首先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他們的必備品格,提升他們的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是幸福教育的基石,是做人的根基。關鍵能力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是做事的根基。必備品格包含了人與社會、他人以及事情的關系,要求人應該學會自律、尊重和認真。關鍵能力是指學生“帶得走”“忘不掉”“可再生”的能力。一個學生只有具備了正確的價值觀、優秀的品格、科學的思維方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也才能為獲得更有意義的生活提供可能。讓學生學會創造幸福,還要發揮他們個性品質的優勢。教育的智慧在于慧眼識人,尋找以性格優勢發展為核心的育人捷徑。積極的個人特質對人的成長發展來說,是基礎、關鍵,也是優勢。人是不可能“面面俱到”,把自己的優勢特征發展到最佳,在此基礎上發展的才能是走向幸福與成功的重要途徑。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海光中心小學)
13055017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