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建文 陳祖建


摘要:民宿是現代鄉村旅游的重要住宿類產品形式,為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新業態和新動力。以河南信陽民宿為研究對象,通過解析信陽茶文化內涵及其自然人文環境,進而探究在茶旅康養背景下,以茶文化為導向的信陽民宿空間設計的發展方向,以期為民宿的設計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思路。
關鍵詞:茶旅康養民宿設計茶文化河南信陽
民宿起源于日本和歐洲,作為舶來品,其概念在我國進行了在地化和時代性的重構,通過對民居建筑、鄉村環境、產業景觀和文化遺產的綜合利用與創新改造,逐漸形成了旅游主客雙方非正式化供需對接的消費模式?。民宿憑借著優越的自然環境、特有的地域文化和溫馨的主客關系等,已經成為極具吸引力的旅游住宿產品。河南省信陽市盛產信陽毛尖,自然資源豐富,茶文化歷史悠久,充分利用茶園及茶文化內涵,打造獨具信陽特色的民宿空間。本文在茶旅康養產業融合的理論指導下,從信陽民宿發展現狀出發,結合信陽茶文化來探索民宿空間設計的有效途徑。
一、茶旅康養發展概況
隨著旅游熱度的不斷提升,新的旅游方式和業態也開始出現,“康養旅游”進入大眾視線。為打造綜合性康養旅游目的地,國家旅游局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都相繼頒布了相關標準綱要,各地結合自身相應的優勢資源發展康養旅游基地,社會大眾也更加注重健康旅游、養生旅游,以養身、養心為特色的康養旅游有著廣大的發展前景。眾多學者對康養旅游的概念不斷完善,從中可以看出康養旅游在關注消費者身心體驗的同時,逐漸開始注重人與周圍的參與性與互動性?。茶旅康養以茶文化為依托成為文化康養旅游的一部分,以茶園觀光、康體保健、休閑養生等功能展開,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信陽毛尖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成為信陽茶文化旅游發展的重要基礎。信陽毛尖屬綠茶類,沖泡后,茶水明亮清澈、香高、味濃,深受當地人的喜愛。其養生功效有清心明目、提神醒腦等,可以用來入藥,制作茶飲品及茶相關食品,營養價值豐富,口感獨特。近幾年,信陽市政府也致力于在信陽各城鄉區域建立集觀光、體驗、休閑、養生等功能的綜合性茶旅融合產業,打造“中國毛尖之都”。民宿是在地文化的一個傳播載體,結合信陽當地的茶園、茶文化、茶俗,融入其空間設計中,來為游客提供五感的放松及身心的康養。
二、信陽民宿發展現狀
1. 信陽民宿發展概況
信陽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毗鄰安徽省與湖北省,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文化的過渡帶。信陽山清水秀,四季分明,作為大別山革命老區,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資源豐富,“紅色旅游”與“綠色旅游”攜同并進,大部分景點也都與信陽毛尖有著密切的關聯,如南灣湖被稱作“中原第一湖”,湖光瀲滟,茶山環湖而立,水好茶香。憑借山水文化、茶文化、紅色文化等多重文化的共同發展,相互交融,使得信陽的旅游資源與種類都十分豐富。
隨著信陽市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鄉村民宿已經成為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民宿的引入解決了鄉村旅游的住宿問題,同時也因其獨特的優勢吸引更多游客前來。在政府的引導下,一家家民宿走進信陽,目前,全市建成及在建民宿上百家,大多分布在雞公山等自然景區或田鋪大灣等古村落中,其中茶文化民宿寥寥幾家,以信陽市獅河區的茶園民宿和三希堂茶民宿較為突出。如何充分利用信陽優勢資源,更好地把當地元素融入民宿產業形成特色民宿,是信陽民宿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 信陽民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 基礎設施不完善
在信陽民宿的建造中,基礎設施不健全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尤其是鄉村民宿更為突出。基礎設施并不僅僅指的是客房里的基礎設施,它還包括了建筑、網絡、交通、水電、消防等硬件設施和文化環境、文化內涵等軟件設施?。由于民宿大部分是由屋主人自己在原有的房屋建筑基礎上進行改造,缺乏合理的空間規劃,基礎設施設計標準不高,房間布置較為簡單,停車場、洗手間等公共性空間還有待加強,影響游客的住宿體驗,難以產生回頭客。
(2)?? 體驗形式缺乏特色
信陽鄉村當地居民對民宿概念模糊,大多數人只把民宿當做一個盈利的家庭副業,更多的是農家樂發展模式。居住在民宿的游客能品嘗到信陽本地飲食,觀賞田園風光和當地手工藝品,但是體驗活動趨于雷同的現象桕當普遍,大多以觀賞和購買為主,沒有很好地利用信陽當地特色資源樹立起民宿的品牌形象,很難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
(3)地域茶文化內涵缺失
信陽毛尖茶文化是信陽地域特色文化之一。在采茶、制茶、飲茶的習俗下,信陽特色茶俗應運而生。面對豐富的茶文化內涵,當地居民卻很少有將民宿與茶文化聯系起來,茶民宿寥寥無幾,缺乏地域歷史韻味。在民宿設汁中無法體現信陽的特色茶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缺失濃厚的信陽毛尖茶文化內涵,沒有真正的還原當地的民俗民風、生活形態。地域文化在民宿中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和傳承,缺乏可持續發展理念,有利的資源沒有產生桕應的價值。
三、信陽茶康養民宿空間設計途徑
1.民宿室內外空間整體性設汁
民宿的選址以依附于茶園為主,成片的茶園作為戶外活動的空間,提供采茶桕關勞作及茶園風光觀賞功能,以形成天然的舒壓、放松的特色康養景觀。在民宿的整體規劃過程中,既要注重室內舒適度的營造,又要處理好室內外空間的溝通互動④。民宿的空間規劃應將住宿功能、茶康養功能整體考慮,以保護鄉村風貌為前提,體現出民宿與周圍環境良好承接。信陽市浉河區茶園民宿在這方面有很好的體現,整個建筑凸顯著豫南民居的風格,與周圍的茶山桕互交融,室內陳設布景也都體現了茶鄉的風格如圖1。在深入了解當地茶桕關生產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凸顯濃厚的茶文化氛圍。讓游客能舒適住宿的同時,充分體驗到信陽毛尖茶文化的魅力,從而達到拋開壓力、放下焦慮的精神康養目的。
2.優化民宿空間基礎性設施
優化民宿空間基礎性設施是對民宿舒適度的基本營造。在民宿空間設汁中,提升空間的質量,按照適應性的設汁原則,來確保整體的設汁質量⑤。住宿是民宿的基礎功能,客房占據著民宿空間的主體,對其進行優化設汁,為游客提供安心、放松的住宿體驗。其他輔助空間首先要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把握好設汁要點的基礎上,在風格特色方面優化整體性。在對信陽茶元素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將其與民宿空間進行有機的結合,根據茶康養民宿的設汁理念和功能屬性,選擇合適的茶元素符號,將其與民宿空間進行有效融合,從而體現出桕應的茶文化內涵,增強軟設施,提升茶康養民宿的整體空間效果。例如茶農會定時修剪茶樹,可以將廢棄的茶樹枝加工后刷清漆作為裝飾材料;選擇茶桕關勞作過程中會用到的工具等來裝飾,增強茶文化特征。在滿足硬件設施需求的基礎上,加強信陽毛尖茶文化的軟件設施設汁,保存鄉村風貌,營造舒適的民宿空間。
3. 制茶技藝傳入民宿空間
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作為民間手工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對其很好的保護與傳承。但現在信陽毛尖多為機械制茶,傳統手工炒制技術由于生產效率較低受到嚴重的沖擊。在民宿中加入信陽毛尖的制茶技藝體驗區,結合民宿周邊的茶園,在游客入住后可以自由的欣賞茶園的風光,并在當地茶農的講解下體驗采茶活動,了解與茶相關的歷史和知識。回到民宿后,游客可以在制茶手藝人的教學下學習制茶炒茶的過程,體驗分篩、生鍋即殺青和初揉、熟鍋即理條、烘焙、揀剔等傳統制茶技藝如圖2,在親身體驗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從而繼承和傳播茶文化。民宿空間中的制茶體驗區則需要根據信陽毛尖炒制技藝所用到的成套設施、制茶過程的行動流線進行合理的安排布置,以達到游客能夠參與其中的目的。民宿空間是以住宿功能為主,空間的干凈衛生、舒適整潔是基本要求。信陽毛尖的傳統純手工炒制技藝多為炭火控溫,在茶炒制空間設計時考慮室內通風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保證空間干凈有序,通風良好,空氣清新,為游客創造良好的視角效果和體驗環境。
4. 泡茶藝術引入民宿空間
茶藝可以充分展示泡茶過程,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信陽毛尖茶藝表演類型豐富,程序多樣,直觀性強,還常伴有解說詞供觀賞者更好地融入其中。并自創了玻璃杯沖泡法,透明制玻璃杯既能盛水倒茶,又能凸顯信陽毛尖茶色的明亮清澈,便于觀察茶的好壞程度,實用性與藝術性達到完美融合。按照信陽當地的飲茶習俗將信陽毛尖的泡茶展示引入民宿空間,讓游客可以欣賞到茶的美。茶藝展示空間最能體現茶趣,要將傳統的茶藝表演韻味通過現代的審美與意識表達出來。在布局設計中陳設的選擇擺放是十分考究的,除了既定的配套家具和基本設施,還要充分將茶文化元素滲透在空間中。依據茶藝展示流程及觀賞體驗,茶具、茶臺的擺放位置,相關色彩、線條、光影元素的應用,空間氛圍的營造等都需要精心、科學的設計,營造出茶空間的典型意境美,滿足人們在精神上的追求。泡茶可以修身養性,信陽毛尖茶香清幽淡雅,坐在在這樣的空間中,游客可以暫時拋開煩惱和壓力,讓自己換一種狀態,聞著茶香,與朋友閑談,體會人與萬物和諧共存的自然意境。
5. 飲茶文化融入民宿空間
信陽飲茶非常普及,幾乎男女老少都愛喝茶,形成自己獨特的飲茶習俗。家里來了客人都是以茶招待,成為一種家庭禮俗,在當地稱為“客禮”。民宿與酒店的不同之處就在于鄉村擁有淳樸的民風、地域性民俗、獨特的歷史,將信陽飲茶文化融入民宿空間中,讓游客感到新奇與歸家般的親切以體現信陽特色的生活方式。在民宿空間布局中,可以將飲茶空間與泡茶展示空間相結合,也可在客房內單獨設置品茶空間。茶藝和品茶本就是連貫一體的,將其布置在一個空間中,游客可以沏茶、賞茶、聞茶、品茶,感悟一種精神、志趣、修養。單獨客房內的品茶區域可以采用大面積的落地窗戶引入茶園景觀,以實現空間內外的交融互通,使室內更加親近自然。客房作為民宿的主要區域,分隔出品茶空間,功能更加豐富,其設計也應以茶文化為基礎,適當融入當地特色元素,并合理的引入現代時尚元素,使人在住宿和品茶中放松身心,凈化心靈。
結語
民宿作為鄉村旅游的一個經濟支點,為當地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依據康養旅游注重人與周圍的互動以及為人提供五感的放松及身心康養的特色,探索茶文化內涵,為茶旅康養民宿營造素雅、養生的生活理念。民宿選址盡可能依附于茶園,將制茶、泡茶、飲茶文化融入空間設計中,樸素的再現人們關于茶的特色生活場景,通過開展茶文化體驗性活動,提升游客的互動性和認同感。探索既有本民族文化底蘊和內涵,又能達到養身、養心的休閑康養住宿空間,從而推動當地茶旅康養產業。
注釋:
① 張海洲,虜虎,徐雨晨,鄭健雄,陸林.臺灣地區民宿研究特點分析——兼論中國大陸民宿研究框架[J].旅游學刊,2019,34(1).
② 趙敏,王麗華.近+年國內康養旅游研究述評[J].攀枝花學院學報,2019,36(4).
③ 張婕,吳儒佳.基于茶旅融合的特色民宿發展與思考——以云霧鎮為例[J].福建茶卟,2019,41(8).
④ 徐學敏.以田園療愈為導向的鄉村民宿空間設訃思考與啟示[J].美術大觀,201(10).
⑤劉月玲.民宿建筑與室內空間設訃分析[J].藝術研究,2020(2).
注:本文系福建農林大學茶產業鏈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項目名稱:茶產業經濟與文化創意研究,項目編號:K1520005A08。
3142501908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