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輝 李穎









摘要:室內空間設計的過程是設計理念和想法到圖文表達進而落地實施的過程,各環節之間的關系可謂十分密切,環環相扣。從方案設計的角度來講,設計理念指導著設計方案的制作與輸出,而這兩個環節的重要性在于,其不僅是施工建設的前提,更重要的是設計方案被認可和釆納的前提。圖的美觀與否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方案本身的質量,同時影響著溝通交流的效果,因此方案表現是一個重要部分。從概念到形式是一個完整的過程,通過對設計概念和方案表現形式兩個層面進行探討,旨在厘清設計思路的可行性獲取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敘事性和形式美感的表現形式。
關鍵詞:概念形式室內設計方案表現敘事性美感
設計,可以說是唯物與唯心的有機統一,外在的物質形式與形態特征是客觀存在的,而其內涵或某種意義上的象征則是形而上的東西。室內空間環境設計作為設計的主要門類(即人居環境、工業產品和信息傳遞三個宏觀目的范疇)之一,同樣是通過外在形式來營造所追求的內在精神,進而通過視覺形式和功能形式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從設計工作的角度來思考,項目設計或設計方案的實施是過程性和階段性的有機協作形成的設計成果。從“流程”的層面來講,概念設計是第一位的,概念包含了前期的調研,問題的分析和設計理念及思路的確立,因此設計概念可理解為設計進程的伊始。它不僅是設計工作推進的前提,同樣是轉化為具體形式的依據,概念和形式是設計方案的核心組成部分。
一、設計概念的提出與確立
“概念”可以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可以是某種觀念或理念的體現,亦可是某種想法的組成因素。從設計的角度來講,多數情況下會被歸結為某種主題或文化內涵,而這種內涵最終又會回歸到設計方案中去。概念設計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處于一個前期設計構思的階段,是設計師的一些創作靈感同時又是抽象的。?可以說設計概念的確立是方案設計的意義性前奏和思想指導。概念可延伸為“主題”,主題相對來說更為貼切或具體化一些,也更容易衍生出“元素”,進而演變為具有可讀性的造型形式。由此可見,設計概念的提出與確立可謂是重中之重,像是一曲交響樂的指揮棒,統領和協調后續的各階段設計工作。
1.文化元素與項目元素
主題概念的建立,意味著空間設計開始具有一定的特色和靈魂。概念確立的過程是一個從餛飩到清晰,從碎片化的想法到具有線索性的系統化過程。室內設計中(尤其酒店設計),文化元素融入到設計中去是最為常見的一種方式,這同樣是設計概念的有力支撐。文化是特殊地域或群體的價值觀念的體現,也是一般性或獨特性的顯露。空間環境是從屬于某地域的范疇,同樣也是為一般群體或特殊群體服務的。因而,在設計的伊始,在設計概念的確立階段,將文化元素進行解剖或重
構,將R定義為特定的設計形式和具有象征性的寓意,是有助于設計方案的展開進行的。而文化元素是包羅萬象的,可以是該地區的某種自然地理位置和氣候形成的地理環境(如圖1,寧夏彭陽縣梯田);可以是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的建筑語言形式(如圖2,福建龍巖永定土樓);可以是某種服飾或特殊材料、圖形和結構的器具等一切事物。這一系列的文化元素包含了天地人三者之間的某種聯系,也包含了人的生活經驗和價值觀念,故此對于在設計項目中的運用是具有一定關聯性和指導性的。在傳達自身設計理念的同時,設計師要對傳統文化,尤其是地域文化做深入研究。?將地域及人文因素融入到設計中,本身就是“以人為本”的基本體現。烘托某種空間氛圍,塑造某種生活方式,傳遞某種人與空間的關系等都是設計概念的一種形式,而設計概念的形式則可以通過特定的語言元素進行表達,兩者是緊密關聯的。
項目元素側重于“已經存在的”因素。眾所周知,室內空間的設計是依附于建筑設計的。近年來特別是商業性質的設計項目,其建筑外觀是具有較高的可識別性和語言的特殊性的(如圖3,圖4建筑外觀語言元素在室內空間中的延續)。建筑設計本身一定程度上是地域文化元素以及企業自身元素的綜合呈現,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項目元素可作為室內空間環境設計的部分依據。通俗地理解,即將建筑語言元素有機組合與重構,進而運用到內部空間設計中去。
2.形式語言與設計概念契合
形式語言更多得傾向于可讀的造型或色彩等外在形式。如果說概念是抽象的思維層面,那么形式則是具象的物質層面。前文提到文化元素和項目元素可作為設計概念提出與確立的依據,而形式語言的提煉和運用則是對設計概念的“佐證”與解說,兩者的高度契合是設計有機統一的前提。如:依據本土文化元素,將設計概念確立為“營造具有生態自然氣息的空間”,那么這種特定的概念定位就務須通過具有這一特征的形式語言去烘托和展現,植物、水等天然的素材可作為具有支撐性的語言體系,反之工業性或具有較強人工屬性的其他元素則不適用于這一概念范疇。就好比,提到工業性、工業風等,人們會通過金屬性這一元素去塑造空間一樣。
概念設計階段的草圖一般都是設計師自我交流的產物,只要能表達自己看得懂的完整的空間信息,并不在乎圖面表現效果的好壞。③將自己的想法和概念提煉成抽象的視覺語言表達出來,這就要進一步學習設計的多維度語言轉換方式。?故此,語言的轉換方式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將設計想法和概念轉換為特定的視覺語言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語言元素的系統性和多樣性。前文所講的生態自然氣息可通過植物、水等元素進行表現,若對其進行深度解剖,水的形式、植物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如,水可以是產生波紋,可以產生漣漪,可以激起水花(如圖五,水元素造型語言的解析),因此在空間中的組織運用同樣是具有多種可能性的。而形式語言的最終提取和組合,前提是以設計概念為依據,將兩者有機契合才能形成具有一定關聯的體系。因此,形式語言和設計概念兩者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徹底性即貫穿始終,強化性即造型表達,排他性即特定的形式和系統性即有機的組合與統一。
二、設計方案表現的意義
室內建筑是一門涉及形式、結構、材料及如何使用和理解周圍空間的學科。它的難點在于表現形式,因為不僅要描繪出形式,也要描述出它所包含的空間。?羅·斯派克這一觀點似乎略顯片面,但非常明確地指出了表現形式對于空間的重要意義。嚴格來說,表現的形式只是一種外在的視覺傳播語言和途徑,其表達的內容才是本質的東西。但有個不爭的事實:若形式本身是不佳的,或許內容將無人問津。故此,設計概念和語言元素的提煉和重構雖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和鋪墊,然而方案的表現和輸出則是思想傳遞的重要載體。時代的發展和數字技術的進步使得設計成果的輸出形式愈加豐富,然而歸根結底圖文(包含影像)依舊是設計方案輸出的主要方式。就好比,電子書籍基本上是永遠不可能完全替代并淘汰紙質書籍一樣。
1.圖文表達的敘事性
敘事性設計(NarrativeDesign)也稱敘述性設計,是指將敘事學的相關方法應用到設計中,使得設計除了實現基礎功能外,還能夠表達某些內涵。總的目的是通過設計來交流,喚起受眾內心的感受、記憶和聯想。⑥從設計表現輸出及形式來講,“圖”做為表達與交流的重要載體而存在。從設計初始階段到設計完成表現階段,都離不開圖形思維方法。?圖解思維表現是將設計思維的表達與圖形的繪制有機的結合起來。⑧圖的類型依據不同角度和功能的表達差異而有所不同,如平面類型的圖紙、空間類型的圖紙、不同透視和不同材料表現的圖紙等等。圖紙的表達除具有基本的功能說明和問題說明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其敘事性,即其本身的講述表達能力。與小說和文學作品相反,文字的敘述帶給人一定的想象和心理補充,圖(紙)的表達則是在視覺上直觀傳達的基礎上,給人文字性的“默讀”與信息傳遞。(如圖6、7,室內空間照明的圖紙表達)。
誠然,圖的種類差異所傳遞的信息和帶給人的視覺及心理感受是各有不同的。為人所熟知的“空間效果圖”必然是展示最后的完成意向效果,進行直觀的表達;而各類功能性的步驟與過程圖紙則是透過表現看本質的剖析與理性分析和解讀。從形式與功能的角度理解,或許兩者的差異和傾向性是非常明確地,然而從設計表現與表達的角度來講,其“敘事性”這一特點是相同的,即都在講述所要表達的含義。至于表現的手法同樣如此,各種表達技巧和工具的獨立使用或交叉互融使用,本質上都是更好地行使“敘事性”這一使命。
文字的主要作用在于客觀真實地訴說設計師真正想表達的設計思想。讀圖時代,每個個體對于圖形的接收和理解都是各有不同的,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故此特定的文字說明與補充,可以有效地避免單一圖(紙)所帶來的某種誤解。圖像能直觀反映文字表現的深度,喚起人們的情感,催生人們的理性,通過圖像和文字有效互動,在有趣和巧妙性的作用下文字的活潑性能得以更好的體現。⑨圖、文都是對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表達、輸出、信息傳遞的重要形式和工具,兩者共生共存,缺一不可。圖文輸出是設計思想的高度凝練,兩者相契合的過程正是“敘事”的體現。此階段也是其依據內在邏輯、秩序形塑情境,進而由空間演化為場域認同的過程。⑩
2.形式美感的可讀性
方案表現形式美感的展現主要在于表達方式的優化與豐富。眾所周知,單一的表達手段或形式會造成讀者的審美疲勞,甚至于方案文本的版面形式同樣如此。然而存在一個不爭的事實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某幾種類型或工具的表現手段及形式依舊作為主流而存在。這也就為其融合使用和創意性表達提供了可能性,正如同樣的幾何圖形通過解構與重構形成全新的語言體系一樣。這里講到的單一性表現手法如:單一的手繪形式、僅采用某一種軟件工具進行圖紙輸出等。將多種工具融合使用所達到的效果形式是相對飽滿而豐富的,可讀性也更強,同時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塑造具有形式美感的表達方式前提為該形式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和令人愉悅的視覺感受。
三、統一與整合
從概念到形式的轉換與跳躍可謂是一個解構與重構的過程。在這個推進和演變的過程中,相對抽象或散碎的造型將提煉為具體化的幾何圖形,進而變成可辨認的視覺形象落實到空間的表現中。同時,根據設計的需求和語言組織的層次感需要,形式美的法則可以發揮其作用,大小的序列變化,對稱與非對稱的構圖,正負形的運用等等。美國著名設計師格蘭特·W·里德在他的《FROMCONCEPTTOFORMINLANDSCAPE》一書中,系統性地對各種幾何圖形的構成與組織進行了詳盡的講解,其原則同樣適用于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建筑設計。如圖八為無序到統一旦協調旦有趣的推演,圖九為普利茲克獎得主王澍先生在杭州富陽區洞橋鎮文村做的農居房項目。兩者或許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但從形式感的角度來解讀,其中的美學法則會有一定的交集。該農居房的建筑外觀甚至室內空間,都包含了若干種材料,如玻璃、瓦片、木材等,從大立面到局部的窗戶,門扇等都是矩形形態。若干個形狀的排列不單純依據建筑及內部空間的功能本身,同樣需要進行統一與整合,形成一定的序列感和構成感。
統一性和整合性能夠把單個設計元素聯系在一起進而使人們易于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事物。畫面各要素之間根據自身的獨特方式進行有效的聯系與交融,促使整體的畫面具有一定的協調性,和韻律感,這同樣是與自身環境之間的一種一致狀態。在設計中,局部畫面或許具有一定的跳躍性,也具有一定的變化節奏,然而每一個個體應由一個統一線索所調和,使畫面中的個體之間有效地聯系起來,以減弱畫面中的不穩定因素,從而使統一性大大增強,令畫面集色彩、形象、肌理、等多元素為一體,最終形成某種“性格”和“質感”。在“包容”下的掙脫束縛、個性抒發畫面中注重整體畫面的和諧穩定,整體統一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整體統一的前提下不能忽略個性特征的表現。換言之,在整體中求變化,在變化中求統一。這是一個較為通用的形式美法則,也是提升畫面表現力的必要手段。
統一與整合不僅是對形(狀)的梳理和構成設計,還包含了空間中的其他各要素,如材質,色彩等之間的有機結合。各元素之間以及各元素分別與空間環境的協調關系是空間最終效果和氛圍的重要因素,各種元素的不同特征與性格,在同一環境中形成統一,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空間環境體系。統一和整合的最終目的是從多方位提升設計的品質感,即一統一且協調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形式感。
結語
理論上講,設計方案本無絕對的好與壞,這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和不同人群的立場與喜好,因此在設計創想階段相對來說設計師較為自由,然而設計概念和形式表現并非如此。沒有被定乂或寓意化的形式是缺之生命力的,反之沒有提煉為
具體形式并進行輸出,形成特定的表現效果的情況下,設計想法也是空虛的。因此設計概念和表現形式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設計方案的優劣。
“在哲學上形式與內容相對,組成辯證法的一對范疇”。而從設計的層面來講,人們常說的形式具有美學的含義,即符合特定審美意識的構成形式。設計概念的思考、推演和確立;設計概念語言化的提煉與整合;圖文形式的有機結合與輸出,這三大過程正是從概念到形式的過程,而其目的在于通過具有美感的形式完成敘事性的使命。這個時代是務實的時代,這個“實”是一種實干、實例、實驗、實踐和實效。?從概念到形式,從想法到實施及成果的輸出,正是實踐的過程。
注釋:
① 吳軍,李敏秀.室內設計中概念設計與現實設計的關系——以長沙某鞋服類店面設計為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4).
② 李穎.環境設計中的地域元素觀[J].美術觀察,2016(6).
③ 鄭曙旸.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4.
④ 吳詩川.設計思維與表現課程教學實踐創新——以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為例[J].藝術教育,2019(3).
⑤ 【英】羅·斯派克.室內空間表現[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⑥ 耿天宇,芮雪婷,江牧.基于敘事性的趣味產品設計探究[J].包裝工程,2019,40(12).
⑦ 孫遲,趙鈺昇.藝術設計的圖形思維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11).
⑧ 錢抒,馬磊.論室內設計課程教學中圖解思維表現的重要性[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3(10).
⑨ 郭紹義,滕越.文字內涵設計在讀圖時代的個性展示[J].美術大觀,2014(4).
⑩ 李云琦,吳劭鵬.當代藝術策展的敘事性表達在民宿設計中的轉譯[J].裝飾,2018(10).
?夏征農.辭海——1999年版縮印珍藏本[M]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趙華,耘.一個世己的美育之路|宋建明教授談設計教育[J].裝飾,2019(5).
注:本文系2019年重慶工程學院科研項目"設計表現方式在方案設計中的融合運用研究——以室內專題設計為例"(2019xskz02)階段研究成果;重慶工程學院教研教改項目(JY2020309);重慶工程學院科研項目(2021XSK203);重慶市教肓科學"十四五"規劃項目(2021-GX-41)階段研究成果。
3400500589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