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改、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以適應發展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學預見作為一種全新的思維、能力和方法,在這場語文教育的變革中,凸顯其獨特的價值和作用。在教學預見意識的引導下,教師將自身教學經驗與課堂實時的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分析、推理,實現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學資源、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乃至教學評價、課堂反饋的預判和設定,從而促進課堂的完善、教學的提升。盡管目前國內對于教學預見的系統研究尚少,但很多高中語文教師早已對這一思想方法的實際應用展開了探索和嘗試。由吳冰沁、張志剛、孟祥英共同編寫的《走進高中語文教學現場》一書,便匯集了首批高中課改實驗區的優秀課例和教學智慧,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了教學預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作用。
一方面,該書的編寫思路充分體現出對教學預見的應用。全書緊扣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立足高中語文的學段及學科特點,以三大主題、八個模塊的結構設計,以“案例+反思+爭鳴+研討”的內容編排,從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以及綜合實踐、選修課程等教學活動入手,為一線教師在如何把握新課標、使用新教材、制定并落實教學目標、開展實際教學活動等問題上提供了豐富而多元的指導。此外,全書基于對學生成長與生活的充分考慮,選取了《陳情表》《長亭送別》《屈原列傳》等古典作品、《敬畏自然》《前方》《富有的是精神》等現代作品、《我有一個夢想》《品質》等外國作品作為閱讀與鑒賞的課例,選取了“觀察、思考——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聯想與想象——我坐神舟遨游太空”“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等表達與交流的主題,選取了課本劇《鴻門宴》、體味至愛親情、“目見耳聞”與“臆斷其有無”之類的綜合實踐與學習活動,彰顯出在教學預見的自覺之下,對學生主動性和參與感的提升,審美的培養、情感的熏陶,以及價值觀方面的引導。
另一方面,該書精選大量承載著新課程理念和教學預見思維的鮮活案例,充分展示了課前的學情預判、目標預設、問題預見、環境預測,課堂實踐中對學生的動態發展、課堂評價與反饋的預見,以及課后反思時教學預見的落實。此外,在教改專家、教研人員、一線教師的多樣化點評和觀點碰撞中,展現出其對時代發展的深度關切、對教學內容的多元解讀、對學情的敏銳體察、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對教學預見精準性和有效性的追求。該書還特別探討了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教學預見在教學方案設計中的應用,體現了新理念與新手段的結合,也預見了網絡教學的必然趨勢及潛在挑戰。
綜上,《走進高中語文教學現場》一書揭示了高中語文新課改下,教學預見應用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并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觀察、觀點碰撞,將預見與教學銜接,促使教師深刻領悟教學預見的意義,進而推動教學的發展和新課改的落實。
(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盛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