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波,陳國強,程純,焦翔,張少明
1.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醫務一處,上海 200011;2.海南西部中心醫院[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集團(海南)儋州醫聯體],海南 儋州 571700
公立醫院是我國醫療服務行業的主體,臨床醫師是醫院中最為重要的群體,如何合理有效地做好臨床醫師績效考核,對調動醫師積極性、提高醫院醫療質量和醫療效率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近年來,國務院相關文件中對醫師薪酬和績效考核明確提出新的要求[1-2],在公立醫院診療模式變化、支付方式變化、醫改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制定新的、系統的、科學的醫師考核評價指標,合理客觀的評價臨床醫師的勞動付出,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提高醫院綜合實力,以達到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的最終目的。本研究旨在通過平衡記分卡原理,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三級公立醫院臨床醫師績效評價指標。
1.1 研究設計 本研究借鑒平衡計分卡的原理和思想確立醫師績效評價體系。平衡計分卡作為一種績效管理及評價工具,將評測指標分為財務、客戶、內部流程、學習成長四個測評維度。與傳統體系相比,它更能讓醫院持續關注本身的戰略發展方向,符合醫院長遠發展目標。
1.2 研究內容 分析上海某三級公立醫院醫師績效考核的主要手段,建立臨床醫師績效考核指標庫;篩選績效考核指標;確定指標的權重系數;試運行該體系,根據專家建議,調整和完善該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獻評閱法 通過學習研究上級行政部門醫療管理文件精神,查閱醫院醫師績效考核相關文獻,收集臨床醫師績效考核的相關指標和遴選方法,結合現有考核體系,建立初始績效考核指標庫。
1.3.2 知情人訪談法 確定醫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模型,篩選調整指標。對職能部門人員和臨床科室各職級醫師進行訪談。根據訪談結果,依照平衡計分卡原理歸類,形成一級維度、二級維度、三級維度的臨床醫師績效考核指標庫。
1.3.3 德爾菲法 由醫院領導、醫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科主任成立咨詢專家小組,開展兩輪專家咨詢調查,確立臨床醫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的各級各項指標。
1.3.4 層次分析法 指標確定后,由專家咨詢小組對各指標重要性進行比較打分,用層次分析法測算每項指標的權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專家的積極性用有效問卷回收率表示,專家可靠性用專家權威系數表示,專家對各指標的協調程度用變異系數表示,專家意見一致性用肯德爾協調系數W檢驗,以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專家咨詢基本狀況 本研究共咨詢專家83人,其中高級職稱占88.0%,研究生導師占70.0%,正副科主任占39.8%,行政管理人員占37.3%。問卷有效回收率為78.3%,專家權威系數0.73。
2.2 指標篩選 根據相關文獻,結合樣本醫院現有醫師和科室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初始指標庫,形成具有代表性的4 個一級維度、12 個二級維度、33 個三級維度績效考核指標,其中5個指標適用于外科醫師考核,3個指標適用于內科醫師考核。明確各項指標的定義和數據來源、考評部門。將以上指標設計形成專家調查問卷,邀請專家進行評判,根據結果,確定支持率大于70%的21個三級指標的指標庫,分別屬于4個一級維度和7個二級維度,見表1。兩輪專家咨詢后獲得4個一級維度指標,均值4.75,標準差0.36,變異系數0.08;7 個二級維度指標均值4.53,標準差0.45,變異系數0.10;21個三級維度指標均值4.08,標準差0.51,變異系數0.12;一級維度指標肯德爾協調系數0.54 (P<0.01),二級維度指標肯德爾協調系數0.50(P<0.01),三級維度指標肯德爾協調系數0.48(P<0.01),見表2。

表1 臨床醫師績效考核指標

表2 指標變異系數、協調系數和一致性檢驗結果

表3 內科醫師的三級考核指標權重

表4 外科醫師三級考核指標權重
2.3 權重確定 以上指標確定后,根據專家給出重要程度比較結果,構建判斷矩陣,運用層次分析法分析結果數據,計算出各級各項指標的權重,構建臨床醫師績效評價體系。根據專家反饋意見,對考核指標調整修訂。因信息數據收集原因去除“多學科協作診療開展”指標,最終形成內科醫師的三級考核指標15個和外科醫師三級考核指標17個及權重。其中,終末指標權重較大的為患者滿意度(0.13)、患者投訴率(0.11) 、住院均次費用(0.10)、出院人次(0.10)、醫療事故差錯次數(0.09)、病史質量(0.09),見表3 和表4。評估指標體系確定后,聯合績效辦、醫務、院辦等部門,明確各指標評定方法、考核部門、目標值設定和數據來源途徑考核。選取4個科室試運行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證實各項指標可測,評估體系具有可操作性。
3.1 建立科學績效考核體系的意義 在醫改不斷深化的新形勢下,公立醫院始終應當把社會效益放在辦醫理念的首位,醫師績效考核不再是簡單的效益產出計算,科學績效考核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3]。有效的進行臨床醫師績效考核,合理體現醫師勞動價值,可以作為醫院發展的指揮棒,起到調整醫療結構、改善醫療服務的目的[4]。
3.2 建立合理有效的績效考核體系 傳統績效考核方式往往較多關注財務指標,而平衡計分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該項缺陷。平衡記分卡原理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進行指標評估,部分解決了分配公平性問題[5],能篩選出更多客戶滿意和個人發展方面指標,使整個考核體系更符合公益性,更具有積極意義,該方法已在醫院績效考核中得到應用[6]。
3.3 醫師績效考核關注的新的重點考核指標 本研究篩選的部分考核指標與傳統的績效考核指標稍有不同內容,主要在體現在以下指標:
3.3.1日間手術日間手術模式通過優化服務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務,達到縮短住院時間、提高醫療資源使用率、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從而改善患者就醫體驗,部分解決看病難問題[8]。上海申康中心積極推進日間手術工作[7],建議將日間手術的量作為臨床醫師績效考核,以推動日間手術在醫院的發展,提高醫師的參與積極性。
3.3.2 多學科協作診療 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能為疑難復雜疾病患者提供優質的精細化服務,確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提升就醫效率和服務滿意度[9],也是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所倡導的疾病診療模式。多學科協作模式以科室層面開展,由醫師之間自由聯系組團,結構相對松散。臨床醫師常常會因為手術、教學、科研的忙碌,而沒有時間參加多學科協作診療活動,或是常常需要加班加點完成此項工作。由醫院全局管理,提供資金支持和績效獎勵,能有效地保障該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本項指標因數據抓取問題最終未納入本次評價體系,預期在改善信息數據系統后,再次加入體系。
3.3.3 臨床路徑入徑率 臨床路徑作為一種病種管理模式,通過制訂標準化流程,有助于在不同地區、不同醫院、不同醫師之間規范醫療行為,降低成本,減少差錯,提高效率。此外,臨床路徑與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制度有許多共同特點,兩者相結合,相輔相成,可以達到控制費用和指導醫院評價工作的目的[4]。推進臨床路徑的優勢很明顯,但是臨床實際操作中,入徑管理會增加醫師的時間精力成本,增加額外的醫療文書書寫,又會限制醫師的個人醫療行為,因此醫院的總體入徑率普遍不高。為了引導和鼓勵醫務人員實施臨床路徑診療,將臨床路徑入徑率作為醫師個人績效考核內容,可以發揮指揮棒效應,以期推動臨床路徑的開展。
3.3.4 三四級手術例數、重點病種收治例數 三、四級手術反映醫院收治患者的難度水平,重點病種在難度的基礎上體現醫院的學科專業特色,兩者對調整醫院醫療結構有重要作用。然而高難度的手術對醫師而言,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由績效給予一定傾斜,有助于增加醫師收治有難度患者的意愿,有助于強調三級公立醫院對疑難重癥患者的診治。
3.3.5 病史質量 目前臨床存在重科研、手術能力,輕病歷書寫的現象,迫切需要提高醫師對病史質量重要性的認識。病史質量是醫療活動的基礎,任何診斷治療的醫療行為都應該反映在患者的病歷中。近年來患者對醫療服務要求不斷提高,維權意識不斷增強,實事求是、認真嚴謹的病歷記錄既是患者醫療質量的保證,也是醫務工作者醫療行為的有力支撐。
隨著醫療衛生政策的不斷完善和醫改的不斷深化,公立醫院醫師績效考核體系也在探索中不斷改進。公立醫院的臨床醫師績效考核體系,應當以公益性為核心導向,兼顧社會公共效益與醫院經濟效益,使廣大人民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