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鹽窩鎮中心幼兒園大趙分園 勞姍姍
中國疾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2017年聯合發布的《中國青少年兒童傷害現狀回顧報告》中提到:2010~2015年間,傷害是導致我國0~19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所有死亡的40%~50%。其中,道路交通傷害、溺水和跌倒/墜落是前三位傷害死因,而平時生活中的磕磕碰碰事故更是不計其數。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由于3~6歲的孩子心智還不成熟,對各種好玩的事情充滿了好奇,但他們并不知道危險的事情對自己的傷害有多大,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和家長從小為幼兒樹立起安全意識,而且刻不容緩。
幼兒各項機能尚未成熟,各器官發展還比較脆弱,運動能力也比較差,動作協調性不高,所以在平常走路時也會不小心摔跟頭,而且幼兒的神經系統發展的并不成熟,不能夠靈活地做出反應,比如外出玩耍時看到迎面跑來一個孩子卻不能靈活地躲閃而撞在一起。

圖1.游戲中的安全
幼兒生活經驗不夠豐富,遇到危險時不能很好地保護自己。同時,幼兒缺少一定的防范能力,對事情的結果沒有預見性,例如玩沙子時并不知道沙子揚起來會傷害到眼睛;在上下樓梯時,想和前面小朋友交流,便拉住前面小朋友的衣服,但是卻預見不到拉衣服會導致小朋友在樓梯上摔倒。
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經常會用多種感官去感知這個世界。例如冬天到了,孩子們對冰充滿了好奇,就會拿起冰塊來嘗一下味道從而導致拉肚子;對插座好奇,便觸摸插座孔而導致觸電,等等。
幼兒園和家庭的過度保護也是導致幼兒安全意識差的一個主要原因。
部分幼兒園因為怕幼兒受傷,對其進行全方位保護,不讓做任何有危險的事情,要求幼兒拒絕和陌生人說話、不能玩存在危險性的大型玩具……但很多時候這些過分的保護不但不能保護孩子,反倒會降低孩子的安全保護意識和能力。
現在很多家庭是由老人來照顧孩子,但是老人怕孩子受傷無法和孩子父母交代,便對孩子過度保護,什么都給孩子操辦好,生怕孩子被別人欺負、受傷。這種溺愛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缺乏自我鍛煉的機會,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安全意識差。
提高安全意識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障,那幼兒安全意識教育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幼兒應該掌握哪些安全知識與技能呢?
孩子只有熟記親人和身邊從事安全工作人員的基本信息,才能在危險來臨時第一時間聯系到他們從而保護自己的安全。孩子們需要記住的基本信息有:
1.牢記家長的聯系方式、家庭住址以及幼兒園地址、老師的姓名,當不小心走失時,這些信息能幫助孩子迅速地到達安全的地點。
2.牢記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電話的拔打方式,在發生危險時孩子能進行緊急聯系。
3.記住最近的派出所位置,能辨認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如:交警、保安、超市導購員等。
這些基本信息能幫助孩子及時尋求幫助,脫離危險困境。
幼兒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對危險的認知遠遠不夠,提高幼兒對危險的認知對于幼兒自身的安全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1.提高幼兒對家庭中危險的認知
孩子的生活離不開家庭,但家庭中的潛在危險有很多,我們需要讓孩子提高對家庭中危險的認知——了解家庭中電器存在的危險從而正確使用;了解燃氣和火存在的危險從而緊急自救;了解尖銳物品存在的危險不去觸碰;了解家庭中食物存在的危險,學會看保質期不吃過期食物等。
2.提高幼兒對幼兒園中危險的認知
幼兒園和家庭一樣存在各個方面的潛在危險,在幼兒園我們需要讓孩子提高對集體生活中危險的認知——知道學校一日生活中存在的危險從而遵守規則;知道自主游戲時存在危險從而在游戲前合理規劃;知道小朋友交往時存在的危險從而能夠正確處理和小朋友間出現的矛盾。
3.提高幼兒對社會中危險的認知
社會中的危險存在于方方面面,孩子們只有提高了對社會危險的認知才能更好地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我們需要讓孩子意識到社會上陌生人存在的危險從而學會自我保護;讓孩子意識到馬路上的危險從而避免交通事故;讓孩子意識到水域的危險從而避免溺水。
對于幼兒來說,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很容易出現一些意外傷害,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也是安全意識教育的主要內容。
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知道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如:天冷時多穿衣物、疫情期間做好防護、遠離生活中的危險源。
2.受傷時的自我保護
當幼兒遇到傷害時,掌握基本的自我保護方法是很重要的,如:手指割破時通過壓迫止血;不小心被開水燙到時用毛巾冷敷;跌倒骨折時不隨意移動受傷部位等。幫助孩子掌握簡單的自護方式能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如果意外傷害比較嚴重無法自己處理,應該教會孩子尋求幫助。
3.自然災害時的自我保護
我們也要教會幼兒掌握一些自然災害發生時的應對方式,如:遇火災時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并迅速逃離現場、遇地震時躲避在墻角或者課桌下面、當有霧霾天氣時做好防護帶好口罩等。

圖2.交警進課堂
安全意識主題教育活動是比較系統完整的教育活動,在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可以教給幼兒防疫安全、用水用電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拐騙等。
主題教育活動中老師可以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育。例如:開展安全飲水課程時,播放小動物飲用不干凈的水而生病的動畫;在防拐騙教育時播放被拐騙孩子的案例,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被拐騙的危險從而更好地保護自己。
系統的主題教育能幫助幼兒了解到身邊危險的方方面面,而選用充滿趣味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安全意識的提高。
要想更好地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我們可以把安全意識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1.在游戲中融入安全教育
游戲開始前:我們會讓孩子自主地進行游戲規劃。孩子們會考慮自己所規劃的游戲在場地的什么位置最安全;搬運積木時會考慮如何搬運更安全;在室內外自主游戲時我們會給幼兒強調游戲的規則,讓幼兒知道不亂扔積木以免對他人造成傷害,不做危險的項目。

圖3.逃生演練

圖4.認識消防車
游戲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一些自我保護的技能,例如玩游戲“小兔子乖乖”時孩子們能意識到在游戲中不給大灰狼開門,在現實生活中不給陌生人開門。孩子們在自主探索游戲時,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融入到游戲過程中,例如孩子們自主搭建消防車時,會模擬火災來臨時的場景,這時老師抓住這一教育時機,及時根據幼兒的興趣講解消防員是如何救火的、火災來臨時我們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孩子們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了解了安全常識。
在游戲結束后,孩子們會反思游戲中遇到的問題。在這個時候,老師提出游戲中的安全問題,讓幼兒自己尋找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孩子們有了探究危險的能力,也會尋找解決危險的辦法,安全意識在游戲反思中不斷提高。
2.在一日生活中融入安全教育
孩子們每天的生活離不開瑣碎的事情,而這些瑣碎的事情中包含的安全教育契機也是非常多的。
喝水:引導幼兒喝水前注意水的溫度、喝水時不急躁。
吃飯:飯前洗手注意個人衛生、吃飯時不說話、吃飯時不暴飲暴食、合理飲食、飯后及時洗手。
睡眠:睡覺時蓋好被子、手里不拿尖銳物品、嘴里不含食物。
如廁:注意腳下安全、如廁后及時洗手。
環境創設:要做好環境的隱形教育,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了解安全常識、提高安全意識,在洗手池上方墻壁貼七步洗手法圖示,在樓梯口或者轉彎處貼上安全標識,在幼兒活動區域提供安全教育的圖書等。
通過對幼兒一日生活中方方面面安全意識的培養,提高孩子們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
我們認為在幼兒園經常舉行演練活動是非常必要的,汶川地震中安縣桑棗中學所有師生在地震中無一傷亡讓我們覺得驚訝的同時也反思災難來臨時如何更好地保證孩子安全。實踐證明經常性的安全演練能更好地增強幼兒安全意識,保證幼兒安全。通過安全演練活動,可以檢驗平時預案的不足情況,也可以檢查平時教師在教育幼兒遇到險情時避險的常識掌握情況,演練對于孩子來說是也是印象比較深刻的活動。
例如:防溺水演練、地震演練、防拐騙演練、防火演練等,這些演練活動對于幼兒來說可以將內在的知識轉換為行動,孩子們能在演練的過程中真正感受到危險并且能將學到的防護知識進行利用。演練活動可以更好地幫助幼兒強化安全意識,災難來臨時可以冷靜處理,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孩子在幼兒園和家庭中接受的教育不一致會導致幼兒無所適從,所以家園合作對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家長和老師、家庭成員之間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要求一致時才可以使教育取得更好效果。
我們可以在學校家園共育欄里張貼安全知識的宣傳頁、召開安全知識的講座,還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公眾號、班級微信群、家訪等形式及時與家長溝通,更好地了解幼兒安全意識方面的欠缺,從而在幼兒園里系統地幫助孩子提高安全意識。

圖5.家園聯系

圖6.家訪
疫情的來臨讓我們更加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加強幼兒安全意識對于幼兒的生命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的安全也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我們在關心、呵護幼兒的同時,教給幼兒必要的安全知識、對幼兒進行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幼兒健康成長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