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華凌錦苑幼兒園 胡 蔓

“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重視美育對人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園立足實際,以“育美養性、明理開慧”的教育理念,從美好人性、愛與責任、本真唯美出發,遵循教育規律,著力培養“悅動、尚美、樂學、求新”全面和諧發展的美好兒童。
環境之美和人性之美有著必然的聯系,環境之美可以塑造人性之美。在“悅美”園所文化理念下,我園教師用愛心打地基、用智慧建房梁,以幼兒安全成長為窗,搭建一所孩子的樂園,一所有童趣、有靈性、夠自然、樂童年的幼兒園。

我園種植了薔薇、桂花、紅楓、銀杏、非洲凌霄等,形成了一年四季有花有果的自然景觀。后院的涼亭和小樹林中常有幼兒逗留,他們一邊拾花聞香一邊休憩玩耍。當凌霄、無刺薔薇爬滿整個拱形圍欄時,幼兒就會三三兩兩地聚集在小路上,就地取材,撿拾樹枝、落葉、花瓣,在草地上玩圖案游戲,樂此不疲。我們借助自然資源,通過開展種植、觀察、飼養等多種方式,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陶冶幼兒美的情趣,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享受自然、幸福成長。

環境不僅有怡情、育人功能,更要讓幼兒參與,體現幼兒的立場。因此,我們把園內的小環境、樓道走廊、公共區域等作為一個共享的空間,處處體現幼兒的互動和參與,讓幼兒能獲得美的感受與成功體驗。老師和孩子們結合本班特色,利用不同材質共同裝飾格調各異的墻飾,如一樓以卡通世界為主題,創造充滿童趣、夢幻的卡通王國;二樓以森林系為主題特色,利用樹枝、紙張、麻繩等制作美術作品;三樓以藍色為主色調,創造神秘而美妙的海底世界。另外,部分公共區域里還設置了“黃梅小戲院”“黃梅戲名家欣賞”等,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中國底蘊,同時也提高幼兒藝術修養和文化素質,感受傳統戲曲之美。
幼兒對于美的探尋與創造有著與生俱來的靈氣與天賦,他們的腦海中總有天馬行空的幻想,一顰一笑都充滿藝術細胞。
立足“悅美”文化,我們提出了以園本文化為引領的“美育”課程。課程設置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基礎和指導,結合幼兒園一日活動,以“生活”“學習”“游戲”“運動”為最基本的活動形態。
根據實際情況,我園在幼兒一日活動中,以五大領域課程為核心,有機滲透禮儀教育、藝術教育、本土資源課程,以培養“悅動、尚美、樂學、求新”的美好兒童為目標,建構由共同性課程(即五大領域核心課程)和本土特色課程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一是站在兒童的視角,尋找樂于讓幼兒觀察、發現、感知、操作的教育手段;二是創建“七彩工坊”,開設名畫欣賞館、造型展示區、自由涂鴉坊等。由此,讓幼兒在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感受藝術的獨特魅力,大膽進行藝術創作、自主表達,提高幼兒的審美及藝術素養。
我園積極開展課題“幼兒黃梅戲課程的實踐研究”,在研究中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體現中華底蘊,并逐步推進實施“幼兒黃梅戲”園本課程的研究工作。我園制定了黃梅戲園本課程實施方案、各年級教育教學活動計劃,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小班以黃梅戲欣賞為主,中班在欣賞經典黃梅戲選段的基礎上以古詩詞創編為主,大班以黃梅戲音樂游戲創編為主,在不同年齡段循序漸進地滲透戲曲傳統文化。同時我園還成立了“小蘭花”黃梅戲藝術團,在戲曲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從一系列實踐中達到追求真、善、美的活動目標。
我園在市級課題“城郊幼兒禮儀教育的實踐研究”基礎上,繼續開展國學禮儀特色課程,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定符合小、中、大班的禮儀教學活動計劃,并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活動中,同時向幼兒及家長征集原創禮儀兒歌,匯編禮儀兒歌集。全園每周評選“禮儀之星”“禮儀小標兵”獎項并組織“經典誦讀”匯演等特色活動,提升幼兒的文明禮儀素養,使得全體師生樹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幼教之美,美在課程,課程之美,美在動人,老師們在參與課程與文化建設中,不僅享受其中,也受益其中。
康德認為“美是道德的象征”。我們知道,審美即是個體的、感性的、沒有功利的,但它又是社會的、理性的、具有功利的。美的引領使人的道德越來越完善,越來越高尚,這就是“以美儲善”,以審美的情懷折射為人的美好人性,使人日臻高尚。
愛是一種對人的理解和尊重,對于幼兒來說,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讓他們產生非常強烈的情感,因此教師應當時刻關心幼兒,營造出愛的環境。比如,教師們早上入園時,給同伴們一個甜甜的微笑,一聲問好;在幼兒早晨入園時,說一句輕聲問候,給一個溫暖擁抱,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在幼兒哭泣的時候,老師可以輕輕將他擁入懷中,表達出關心和愛護,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教師還可以用繪本故事、飼養小動物、照顧花草等對幼兒進行愛心培養,引導幼兒互幫互助、互相友愛。
我園在走廊、樓梯設置了許多安全小提示、溫馨提示,同時各班級門口還設置了幼兒自繪的入園五部曲、今日小小值日生、新聞播報員、故事大王等。
幼兒在一日音樂的引領下,自主收拾玩具、盥洗、吃點心、做早操等,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發展個人綜合能力。
閱讀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著名的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每個孩子都有一本適合自己的書,他會從這本書里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園設置圖書室、親子閱讀角等,供幼兒與家長共讀,同時各班級還開設漂流書本,讓幼兒推薦好書,共閱讀、同分享。

我園每年11~12月會組織“悅讀”讀書月主題活動,開展走進圖書城、走進大自然等活動,將讀書的地點移到郊外,一片草地、一張石椅都可以成為閱讀的最佳場所,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閱讀變得更有詩意;我園還開展了“我是小小故事大王”“古詩詞朗誦”等評比活動,為幼兒提供展示的舞臺,分享讀書的感動與樂趣!
我園開展園本小課題研究,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成立“悅享”書社,每月讀一本好書、共讀一本書等,開展讀書分享交流活動、班主任微論壇,為教師提供學習的平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我們相信閱讀品味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持之以恒,花開無聲!
在幼兒園里,美育的可能性無處不在,除了繪畫、唱歌、跳舞以外,隱形的美育活動比比皆是,如自然之美、環境之美、禮儀之美、閱讀之美、健康之美以及探究傳統文化的發源、感知歷史之美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以幼兒美育為契機,以美育美,美美與共,不斷地探索更多創新的、獨特的涵養美育的途徑與方式,帶給幼兒一個純真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