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幼兒園 宋蘭蘭
文化可以展現幼兒園的辦園品質,是引領幼兒園發展的精神指導。但文化并非一蹴而就,是需要經過時間沉淀的。幼兒園可以結合自身特有的辦園風貌、教育水平、制度規范和特色活動以形成獨特的凝聚力來促進園所文化的提升。我園始建于1979年,經歷了40多年的風雨,回顧我園的發展可以看到文化是我園穩步、健康、優質、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如何建立與提升幼兒園園所文化,我園一直在實踐與思考著并從四方面全力打造擁有自己特色的園所文化,不斷提升辦園品味。
精心的環境創設,讓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每一件器物都成為潛在的教育助手。在環境創設上,我園通過戶外環境、走道環境、室內環境有效組合,不斷提升園文化“物”的品位,營造“文化育人”的園所氛圍,讓園里處處洋溢濃厚的文化氣息,讓幼兒在健康和諧的文化中感受到美的氛圍,接受美的熏陶。

圖1.夫子廟

圖2.童話森林

圖3.收獲果實
我園有一座距今500多年歷史的建筑——夫子廟,始建于明代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幾百年間歷經無數戰火的紛擾卻有幸保存下來,為后人留下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使幼兒園外環境與其古老氣質和諧統一,我們采用園林格局,創造了一片屬于孩子樂園的童話森林,里面有蔥郁的大樹,精致的小草坪、小木樁,彩色的滑滑梯、攀巖墻、童趣十足的十二生肖石雕;有孩子們在植樹節那天親手種下的橘子樹、桃子樹、櫻桃樹;還有趣味沙池,金魚嬉戲、烏龜愜意的魚花池,以及各班的種植園區。整個布局內涵、美觀、自然、童趣,不失幼兒的天真和兒童情趣,給孩子們創造了一個融安全性、教育性、藝術性,寓自然、生態、學習、游戲為一體的兒童文化樂園。

圖5.情感小屋

圖6.綠色天地
走進幼兒園,右邊是我園的榮譽墻,左邊是我園教師團隊照片墻和“一切為了孩子”的辦園理念。為了能更好地發揮隱性教育的功能,合理利用公共空間,我們在大廳打造了“閱讀,影響孩子一生”的圖書天地;在樓梯邊上標記了“學說普通話,爭做文明人”“上下樓梯靠右行”的“認識標志”圖標和語言提示,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規則意識;在走廊創設內容豐富的每月主題環境、讓幼兒倍感安全和輕松的“情感小屋”、插上想象翅膀的“快樂涂鴉”、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的“綠色天地”——將各種教育滲透在走廊空間中,做到生活化、趣味化、藝術化和兒童化,讓幼兒園文化建設的理念在環境中得以體現。
我園設有16個繪本館、美術館、科學發現室、生活體驗館以及標準化幼兒活動室,本著以“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發展”的辦園宗旨,活動區內我們將廢舊材料變成了一個個認知探索區,各類材料巧妙制作成了“娃娃家”“夫子廟美食一條街”“美發店”“小舞臺”等幼兒社會活動區域,孩子們可以在各類游戲情境中獲取知識、培養品格,在充分自主的環境中創新發展。
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我園一直堅持以德為先,廣泛深入開展向師德模范學習活動,大力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無私奉獻精神,通過開展“我的教育故事”演講比賽、“爭做四有好老師”論文比賽等活動,激勵教師愛崗敬業、勤業奉獻,全力打造一支熱愛幼兒、熱愛幼兒教育、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幼兒園工作的主力軍,我園作為省一類幼兒園,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各種措施:骨干教師縱向引領,青年教師橫向互助、自我成長,以提高認識與能力。幼兒園通過“理論與實踐培訓相結合”“學歷提升與實踐提高相結合”“教研與科研相結合”“園內培訓與園外培訓相結合”四結合的培訓方式,切實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我園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主要表現在:新手教師熟練掌握班級日常管理方法,了解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個體差異,熟悉園本課程的教育教學方法;青年教師進一步積累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的經驗,摸索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骨干教師和專家型教師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并為本園教師發展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扶持年輕教師快速成長。

圖7.演講比賽

圖8.特級教師上課

圖9.培訓學習
我園建立了一套競爭與激勵機制,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并將賞識教育運用到管理中,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特長,使每一位教職工都能在自己有專長的領域獲得成功。我們在年終總結會上設立“優秀教師”“優秀師傅”“宣傳達人”“讀書達人”“瑜伽達人”等獎項,讓每位教職工都有機會閃光,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極大地增強了教職工的職業認同感和幸福感,使他們認識到工作的價值和意義。
無規則不成方圓,每個園都需要一套自己的管理制度。對老師,我們要求不遲到不早退,注意儀態,注重資料收集,外出學習歸來后要進行分享等。在有“要求”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人文化”的管理,我園倡導“以愛為源,以細為要”的管理文化。如:解決教職工子女的午餐問題;在教職工生日會上送上一句溫馨的祝福,發放生日慰問;對于生活上有困難的教職工,幼兒園積極為他們想辦法,解決后顧之憂等。我園把一套行之有效的“硬”制度與人文精神的“軟”管理相結合,用精致管理流程和人文關懷來推動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

圖10.滾鐵環
幼兒園是個大家庭,用愛包容每一位成員,用愛促進每一個教師專業成長,用愛打開通向知識的大門,讓工作成為一種享受。多年來,我們秉承“在生活中學習,在游戲中發展”的辦園宗旨、“快樂自信,樂群創新”的園訓,讓幼兒園成為師生的精神樂園。每年我園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職工文化娛樂活動,包括工會一日游、健身運動、攝影展和年終大會等,讓大家放松心情、享受快樂。這些活動的開展使每一位教職工感受到幼兒園就像一個充滿快樂和溫馨的大家庭,從而增強全園教職工的凝聚力和愛園如家的思想感情。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一日活動皆課程”的理念,我們將特色文化滲透到幼兒園的每個角落,貫穿在晨間鍛煉、戶外活動、游戲等一日活動之中,結合感恩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等系列活動,形成亮點、打造特點;組織開展文藝匯演、冬季運動會、經典誦讀、畢業合唱等特色活動,讓每一位幼兒參與進來感受成功與進步,促進幼兒多元發展。
我園一直在開發民間游戲,建園初期老師們制作與搜集相應的民間游戲玩具供幼兒玩耍,后來這些民間游戲經過幾代人的傳承與發展,積淀成我園豐富的文化底蘊,折射出民族的精神風貌和生活趣味。我們將跳竹竿、滾鐵環、踩高蹺、跳皮筋、跳大繩等代代相傳的民間體育游戲融入幼兒的陽光體育運動中,踐行“快樂健體,構筑師幼生命”的精神樂園,使得幼兒園的活動顯現出獨特的色彩,形成了具有鮮明烙印的特色活動。
我園充分發揮省級示范園的品牌優勢,突破發展瓶頸,積極探索并創建具有園本特色的教育新模式。在園本課程“基于幼兒木工坊開發共建園園本課程的行動研究”中,我們利用園內樹木成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創設了公共游戲區“木創工坊”。老師們利用木工坊里的工具,在不同長度的木頭上開設等距離的槽口,在不改變木頭牢固性的基礎上,賦予了木頭更多的可能性,形成了一套小魯班積木,孩子們用它進行拼插、排列、壘高、組合等開展不同的趣味游戲活動。在2018年全國玩教具比賽中,“小魯班積木”榮獲一等獎,我們深入挖掘其獨特的魅力,將小魯班積木與特色文化建設相結合,努力探索符合我園特色的園本課程體系,保證幼兒和諧全面健康發展。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文化建設必須有家長的參與配合才能將對幼兒的影響最大化。特色文化建設要立足于家園合作文化,使幼兒園文化的內涵通過家長得以宣揚。我園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引領家長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來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利用家長講座、家長課堂、家長會等和孩子一起宣誓“愛孩子宣言”,組織親子活動宣傳幼兒園科學教育理念,實現家園教育合力。

圖11.小魯班積木

圖12.小魯班積木
幼兒園文化是一種積淀、一種傳統、一種創新。多年來,我園將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轉化在“物”的品位中,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在“人”的塑造中,將幼兒園的文化精髓體現在“愛”的氛圍中,將實現幼兒園內涵發展凸顯在園所特色中——讓這些看似無形卻有意義的精神力量匯聚成提升力、凝聚力、導向力,助推幼兒園形成積極向上、寬容友善、充滿愛心、健康活潑的風氣,實現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環境育人、活動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