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順慧 潘 勇 黃燕婕
(重慶三峽學院 重慶萬州 404100)
2018 年1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作出了“師范教育體系有所削弱”的重要判斷[1]。這限制了教師教育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因師范教育體系的主體是師范院校,其也有削弱的趨勢。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質量是目前人們關注的熱點。王勇[1]等認為應完善師范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通常,高等教育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可以分為“外部質量保障體系”和“內部質量保障體系”[2],兩者相互合作完成教育質量保障的任務。其中,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是為了保障高校內部的教育質量,配合外部質量保障活動而建立的組織與程序系統。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教育質量,高校應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
師范專業認證對完善師范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師范類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是“學生中心、產出導向和持續改進”。學生的學習成果是我們培養的目標-產出導向;在培養過程中如何幫助學生取得這些學習成果-學生中心;我們如何保障學生有效地取得這些學習成果-持續改進。師范院校堅持師范類專業認證的基本理念,能提高師范生培養質量。師范專業認證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作用見圖1。

圖1 認證體系構架
在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內部質量得以保障的要求有三方面: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內部監控;持續改進。其中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作用: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內部監控:監控教學過程,評價教學質量,以保障畢業要求的達成[3];持續改進:對教學活動進行全方位、全過程跟蹤與評價,并把評價結果應用于改進教學工作,持續提升教學質量。
普通師范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其在不同院??赡懿煌覀円粤鶄€子系統組成為例說明,見圖2。

圖2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組成
質量目標系統包括人才培養質量目標的設計;教學大綱的制定、教材選用等。具有規范和約束教職工工作的作用[4]。
其主要任務是決策教學質量標準、教學管理目標;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對教學質量管理活動進行組織指揮和協調。通常由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和教務處等人員組成[4]。
其主要任務是組織實施學校的指示決定。通常由學校和各二級學院管理教學的行政人員共同組成[4]。
通常由校教務處負責,各二級學院配合完成。主要任務是收集信息,如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中的信息收集;處理信息:常用數學統計計算法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匯總[5],為校質量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由校級課程督導組/團負責完成。他們通過對課程建設、各主要教學環節等方面的檢查和評估,完成對教學質量做出診斷和價值判斷的任務,并給出相應的意見和建議等[5]。
教務處相關科室將來自于不同主要渠道的反饋課程與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的信息(如:校督導團/組,老師、學生信息員等)進行整理、分析和再反饋給各方面人員作為參考,并落實整改[5]。
以上六個系統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整體,共同完成高校內部質量保障的功能[5],支持畢業要求的達成。
目前,師范認證體系作用巨大,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重慶三峽學院為例,依據師范專業認證的要求,說明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在我校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對策。
根據按照師范認證標準,發現重慶三峽學院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在質量決策系統和信息反饋系統方面存在如下問題:
我校的教學質量指標體系不夠完善,用相同的指標體系評價不同專業或同一專業不同學科,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降低,教學質量的提高受到影響。
沒有形成與師范認證相符合的教師課程反思報告。教師在課程考核完之后沒有及時進行總結、反思課程考核情況,未形成反思報告。
課程考核的信息反饋缺乏實效性。課程考核中如文科大作業試卷題型少、評分標準較簡單、成績偏高等問題依然出現,信息反饋缺乏實效性。
沒有形成教學質量管理的閉合循環,教學質量的螺旋式上升未能實現。
原因在于:未總結、思考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評價,故沒有形成教學評價;未提醒和幫助長期以來課堂教學效果差的教師提升其教學技能,沒有形成教學質量管理的閉合循環,教學質量改進效果不明顯。
建立教育信息反饋、改進制度的第一步是通過相關性分析、數學模型建立等方法對采集到教育大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但目前我校教務管理部門所采集的有關教學運行的教育大數據存在來源不廣、不全、甚至部分數據缺失等情況。此外,分析數據的方法較簡單,只用了統計的方法。
科學嚴謹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可以有效地推動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建設與完善[6]。因此我校要結合師范認證理念,創新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體系。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需求有全面的了解與掌握,有針對性地制定評價標準,同時要結合專業設置等因素科學優化教學評價體系,從而有效地發揮其重要的教學作用。
教育信息化是保證教育教學評價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3],信息化教育技術多應用于教學中,如我??梢猿浞掷贸菍W習通網絡平臺進行教學。上課前,學生可以登錄學習通進行預習、復習,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考核學生出勤時,通過微信掃碼點名的方式,大大節約了點名時間;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能夠很快知道全體學生的答案,將其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也提高了教學效果;上課結束后,讓學生在網上進行單元測驗,測驗結果作為課程考核的一部分。通過以上環節,實現了教學質量的全程監控,實現了科學、合理的信息化評價,同時也完成了教育大數據的收集,為后續數據挖掘提供基礎。
為了健全信息反饋、改進制度,通過用相關性分析、數學模型建立等方法對教育大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上課教師,改進教師的教學方法等,以上過程不斷循環,構建“評價—反饋—改進”反復循環過程[3]。同時,教師通過對學生考核試卷中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掌握情況的分析,對照課程目標和畢業要求,反思教學過程,總結本學期和改進將來的教學活動,建立教師反思報告制度。
建立教學預警系統。在全校范圍內通報課堂教學效果評價較差的教師,如連續兩年都差;如通報后經評價仍然教學效果差,應通知老師所在學院,對其進行教學技能培訓、輔導等相關工作,以提升其教學技能,經督導聽課打分確認后,方可繼續進行教學活動。
在提高普通師范院校教育質量方面,師范專業認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認為目前普通師范院校要注重建設與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深刻研究問題,通過制定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實行信息化評價,健全教學信息反饋和改進機制,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