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蓮,余麗,蔣映,蔣枝伶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子宮內膜癌屬于臨床常見婦科腫瘤,早期存活率較高,晚期或發生遠處轉移后,存活率較低[1]。雖然大多患者是早期診斷,但患者腫瘤分化程度及病理類型會影響患者預后,因此治療方式也存在差異[2]。傳統開腹手術切口大,且出血多,已經逐漸被腹腔鏡微創手術替代;隨著機器人手術的發展,已經消除了傳統腹腔鏡手術的難點,其優勢在于手術出血量較少,且手術時間較短,使得術后恢復較快[3]。為了患者能夠更好獲得治療,需要配合良好的護理康復措施,本文通過研究加速康復外科(ERAS),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70例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時期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癌患者,由于圍手術期護理措施不同分為兩組均35例。納入標準:①術前分段診刮確診;②符合手術治療標準;③知曉本文研究且愿意參加。排除標準:①手術區域出現嚴重粘連;②盆腹腔手術史;③精神障礙。其中對照組:年齡在34~61歲,平均(45.52±4.54)歲。研究組:年齡在34~60歲,平均(45.32±4.43)歲。上述患者基線資料之間,無差異,P>0.05,可納入研究。
1.2 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常規進行術前準備,術前1天禁食水,術后常規排氣后進食,術后48 h拔除尿管,觀察患者情緒,及時安排出院。研究組圍手術期實施加速康復外科技術,①術前:檢查手術所需儀器、物品,確保滅菌消毒,告知患者手術相關注意事項,注意患者情緒變化,緩解不安、焦慮者心情。對患者進行個體化交流,使得患者了解到手術重要性,并消除患者緊張的情緒,樹立治療信心,緩解心理壓力。非機械性腸道準備,需要術前口服3天腸道消炎藥,術后14 h使用溫開水200 mL+乳果糖200 mL。向患者宣教術前相關概況,包括手術方式、麻醉風險等。②術中:控制手術日當天、術后液體輸入量,避免液體過多。術中加強覆蓋,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保持溫度環境,提高手術室溫度,預先加溫液體,使得患者體溫保持在36℃,減少手術應激反應。③術后:科學處理手術切口,并有效縫合切口,在切口位置敷上輔料,保證患者手術切口干燥清潔,及時觀察是否出現切口感染,并在出現感染后,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術后6 h進食,1天后可進食流質飲食,術后24 h需要下床活動;患者自控靜脈鎮痛泵鎮痛,術后引流量<50 mL/d可拔除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情況,并分析術后患者并發癥情況,總發生率=(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術后腹脹+切口感染+重度疼痛)/例數×100%[4]。
1.4 統計學處理。本研究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文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研究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但首次排便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研究組術后并發癥8.57%低于對照組31.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n(%)]
子宮內膜癌屬于婦科常見惡性腫瘤,目前主要治療措施在于手術治療,而目前微創治療為子宮內膜癌提供了新的治療手段,其精細操作能夠減輕手術難度,并暴露血管,減少手術暴露,使得淋巴結清掃更加容易,切除淋巴結數目更多,確保患者更好獲得治療[5]。但護理工作期間需要面臨較大的挑戰,確保患者在良好治療下,獲得剛好的康復。
本文通過將ERAS納入圍手術期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短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并發癥8.57%低于對照組31.43%,P<0.05。結果能夠看出ERAS理念在手術期中,有效縮短患者手術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并減少術后并發癥出現,這與縮短術前禁食水時間之間存在一定關系。術前2 h口服液體食物,能夠減少術中補液量,并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減少消化道并發癥出現,術后補液有效促進胃腸道蠕動,術后早期進食有效滋養腸道,維護腸粘膜,促進患者康復[6]。并在術前對患者宣教,及時緩解患者負面情緒,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術后積極鎮痛,減少患者應激反應,并促進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活動與進食。由于低體溫會影響藥物代謝及凝血機制,因此術后積極保暖,有效減少術后出血量,降低術后感染風險[7]。期間及時與患者溝通,使得護理滿意度明顯提升,及時處理患處,觀察患者切口情況,有效預防了感染出現,根據患者不良情緒,及時進行控制,緩解緊張的情況,避免不良情緒對患者康復造成的影響[8]。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內膜癌患者實施達芬奇機器人手術期間,可在圍手術期間配合ERAS,患者手術情況良好,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