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兩年來,在大灣區這片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超7000萬的熱土上,大灣區城市群加速融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穩步推進。
俯瞰灣區大地,公路、水路、軌道交通建設發展高歌猛進;人暢其行,物暢其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資源在大灣區內便捷通暢流動;抬頭仰望“灣區藍”,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格局已然形成。
今年初,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里,多功能室、木工房、康復室等設施齊全。“各類興趣班很豐富,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經歷著琴澳“雙城記”的呂阿姨說,家人白天在澳門上班,晚上回橫琴住。服務中心舒適的環境和新穎的服務手法,讓她體驗到多元有益的社會服務。
這是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與橫琴管委會合作,共同在橫琴試點打造大灣區首個集社區家庭服務、養老服務、兒童青少年服務、社工培訓于一體的粵澳合作綜合性社會服務示范項目,每年服務超過2萬人次。
橫琴中心的建立,是促進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的縮影。自大灣區建設啟動以來,廣東通過不斷探索與港澳制度規則對接,促進粵港澳三地融合發展,聚焦解決三地民眾反映最為迫切的民生事項,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不斷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
廣東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在CEPA框架下率先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對港澳開放,先后推動港澳企業在法律、會計、建筑等領域投資營商享受國民待遇;推動工程建設領域合作;加快推動標準互認和產權保護;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醫療衛生合作日益密切。比如,僅在去年,前海和橫琴就為港澳71家建筑企業和270名建筑專業人士進行了執業備案,橫琴認可470名港澳導游及領隊執業資格,并推動澳珠社會工作者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開展澳門居民跨境醫保試點。
大年初七,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物流園內一片繁忙,成千上萬的商品經過打包、分揀,從南沙“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出發,送往千家萬戶。“跨境電商‘春節不打烊,我們支持企業建設好跨境公共分撥中心,出區進口包裹可統一申報、統一集包分撥,可壓縮出區配送時間5—6小時。”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相關負責人說。

深中通道項目建成后,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
發揮自貿試驗區制度的創新優勢,廣東正推動中轉、集拼、分撥等國際貿易新業態發展迅速,逐漸成為貿易新動力。2020年,南沙跨境電商網購保稅進口增長30.6%,占全國1/5;前海推進“全球中心倉”“海運國際中轉分撥集拼中心”建設,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6倍,其中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增長13.8%。
新發展格局下,粵港商貿合作將不斷加強。廣東省商務廳副廳長陳越華表示,廣東將支持港商拓展內銷渠道,并與香港特區政府共同吸引外來投資。除了支持港資企業用好政策促進出口轉內銷外,今年省商務廳還計劃與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澳門貿易促進局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線上推介會,加強引進外資的協同效應。
兩地金融互聯互通將進一步深化。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童士清表示,按照《廣東省進一步深化粵港合作若干措施》,爭取逐步擴大“互聯互通”股票范圍,積極推進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標的范圍的市場準備工作。2020年11月底,滬深港三地交易所已發布公告,就同步擴大滬深港通股票范圍達成共識。同時,爭取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目前,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操作及技術層面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將根據疫情防控情況擇機推出。
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副局長曾濤表示,近年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深入推進,三地人員往來交流和經貿合作更加緊密。為進一步滿足香港居民駕車入出內地的需求,目前廣東正在研究推動全面放開香港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入出內地(即“港車北上”),抓緊制定配套政策,建設信息系統。
下一步,廣東將繼續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加強與港澳在市場準入、標準認定、產權保護等方面接軌,加快推進三地食品藥品安全、環保、通訊、交通、通關、工程建設等領域標準互認,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通過進一步深化營商環境改革,持續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進一步推動工程建設等領域職業資格互認,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來粵發展,推動大灣區內各類要素資源便捷通暢流動。
從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發展經驗看,高度發達的交通體系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空間布局優化存在互促作用。廣東始終把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別是軌道交通建設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中之重。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通車總里程超過2200公里,高鐵里程超過1200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也超過1000公里,已初步形成連通粵東西北、連接華東中南西南等地區的放射型對外通道格局和內部城際網絡主骨架。
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讓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更進一步。這兩條黃金大動脈,已然把香港、廣州、深圳、珠海等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并以一條條鐵路、公路、水路,輻射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加速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脈動。
1月26日,廣州、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七市城際鐵路項目建設工作會議在廣州舉行。新年伊始,七市市長齊聚廣州,共同研究城際鐵路建設,為廣州市牽頭推進廣州都市圈城際鐵路工作揭開了序幕。廣州都市圈城際鐵路項目建成后,將實現廣州城區中心與珠江口東西岸城市1小時內“門到門”快速直達,與佛山、東莞等相鄰城市中心區半小時直達,南沙與深圳、中山、珠海半小時快速直達。
2月初,在中山馬鞍島上,深中通道項目S07標施工現場各項工程正在加緊建設。當前,深中通道項目首榀60米混凝土箱梁在中鐵大橋局深中通道項目S07合同段智慧梁場已完成澆筑。這標志著深中通道項目這個堪稱“世界梁王”的60米混凝土箱梁施工拉開序幕。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總工程師辦公室副主任金文良告訴《小康》記者,2021年是深中通道項目全面建設的關鍵一年,目前,項目各項建設如常推進。橋梁工程方面,伶仃洋大橋東塔建設已完成157米,西塔完成142米。島隧工程方面,沉管隧道已完成共7節管節的沉放安裝,項目沉管隧道安裝突破千米大關。按照施工計劃,深中通道將于3月開始架設110米鋼箱梁,8月進行首個超寬變寬管節沉放施工。預計2024年建成通車。
今年春節期間,深中通道各關鍵線路關鍵工點不停工,超過3000名建設者留粵堅守建設一線。金文良表示,深中通道作為珠三角“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城市群之間唯一公路直連通道,是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橫琴)、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交通紐帶,建成后,將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推進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2月22日上午,在河源市林寨鎮陂塘大橋施工現場,隨著中鐵二十五局施工人員操作架橋機將最后一榀長32米、重820噸的箱梁穩穩落在橋臺上,贛深高鐵河源段箱梁架設全部完成,預計今年底全線建成通車。
贛深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之一“京港(臺)通道”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貫穿江西、廣東兩省的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五市。贛深高鐵通車后,將結束沿線和平、龍川、東源、河源等4個縣市區不通快速鐵路的歷史,實現廣東“市市通高鐵”的目標,助力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屆時,深圳至贛州乘車時間將由現在的7小時壓縮至2小時,河源與深圳之間的鐵路運行時間將由3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對推動贛粵兩地深度融合、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輻射帶動作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而澳門特區政府2月19日也表示,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完善澳門與內地城市及高鐵軌道的便捷對接,加快交通基礎互聯互通,創造便捷舒適的跨境出行環境,實現澳門輕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目標,特區政府將積極推動輕軌橫琴線的建設。
“十四五”時期,廣東將實施好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進一步加大城際鐵路建設力度,做好與大灣區內高鐵、普速鐵路、市域(市郊)鐵路等軌道網絡的融合銜接,形成“軸帶支撐、極軸放射”的多層次鐵路網絡,構建大灣區主要城市間1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廣東省內地城市2小時通達、主要城市至相鄰省會3小時通達的交通圈,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通過打造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暢通對外運輸大通道,提升客貨運輸服務水平,實現灣區城市互聯互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國際化水平領先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對大灣區擴大開放提出了明確的定位和要求。廣東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將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規劃綱要》的部署要求,攜手港澳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全球市場體系,不斷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加快構建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廣東將充分借鑒港澳經驗成果,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深入推進投資便利化、貿易自由化和人員往來高效,攜手港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爭取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對港澳金融、貿易、服務等領域的開放力度,支持珠三角和港澳資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和開拓內銷市場。貫徹落實金融支持大灣區建設意見,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進“跨境理財通”落地,指導符合條件的機構參與試點。加快推進廣州期貨交易所、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澳保險售后服務中心等重大金融項目建設或設立工作,打造金融合作重要支撐。加快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擴大職稱評價和職業資格認可范圍。加快粵澳新通道(青茂口岸)建設,爭取年底前開通,實施更便利的通關模式。

廣東將攜手港澳擴大對外開放,積極融入全球市場體系,不斷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
提高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支撐作用。廣東將充分發揮大灣區銜接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聚合兩種資源的獨特優勢,進一步深化對內經濟聯系,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把港澳發達的金融體系、經貿網絡優勢與廣東完備的制造體系、市場優勢結合起來,攜手港澳建立統籌內外的貿易、投資、生產、服務網絡,共同謀劃用好RECP、中歐投資協定等重大合作機制,不斷深化與東盟、歐盟、日韓、南太平洋等地區務實合作,強化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作用。
攜手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廣東將堅持把共建合作發展平臺作為深化粵港澳合作的重要載體,支持港澳開拓發展空間,攜手共建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示范引領粵港澳更緊密合作。加快推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粵港澳協同發展新典范。充分發揮前海、南沙等重點平臺先導作用,加快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建設珠江口兩岸世界級產業帶,打造大灣區新的增長極。加強統籌謀劃和分類指導,推動惠州、中山、肇慶等地攜手港澳加快研究建設一批功能性、區域性、產業性特色合作平臺,引導各平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推動形成以重大平臺帶動更高水平合作的良好態勢。
編輯/張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