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磊
摘 要:發揮好學生主體作用是提高語文課堂效果的關鍵,因此激發和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已經“學講方式”的重點。在以往的課堂上學生只是一個配角,機械的傳授知識,忽視了學生的發展等因素讓教師的教學水平停滯不前。只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積極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充分體現。
關鍵詞:課堂 發揮 主體
隨著教“學講方式”教學的不斷深化,注重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重要,成為教師教學工作的著力點。教學實踐中,教學方式單一、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教師只是機械的進行教學,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為了促進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發展,發揮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作用,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首先:老師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營造歡快的學習氛圍;其次是給學生拋出問題,以此來引入課堂,來激發出學生求知的欲望;然后糾正學生的錯誤,在錯誤中提升自己能力;最后加強小組合作,促進學生溝通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融入課堂,成為課堂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1 創設良好師生學習氛圍
教師和同學之間的良好關系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也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舒適溫暖、互相幫助的學習氛圍,學生和教師之間都是平等的,教師不要因為自己的身份和學生疏遠,要和學生融為一體,學生尊重老師 ,老師愛護學生。教師有專業素養,都是經過師范院校的專門訓練,對待學生之間的問題總是耐心的回答,學生在課外也可以和教師成為朋友,聊聊生活中的發生的趣事,討論在課堂上遇到的問題。例如有次我在課堂上正講的興致勃勃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個同學身體不適,然后給予她媽媽般的關愛。學生經過這件事情后,慢慢打開心扉,漸漸融入學習的氛圍中,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師生在一個輕松,活潑,愉快的環境下學習,充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2 引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問題情境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是教師有目的的去啟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只是對教材大綱上的內容講解,不理會學生對問題理解的能力,那么,課堂效率得不到提高,也激發不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討論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有效途徑。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主觀的講解知識,忽視學生學習能動性,那么教學質量也不會提高。例如在學習《我的母親》時,我提問學生:課文的哪些方面是體現了母親做人的品質?有的同學說到每次大清早,母親就會把我從睡夢中喊醒,要我反省昨天做的不好的地方;有的同學卻不這樣認為,覺得是我在門口玩時,隨意說話受到母親責罰;也有的同學認為是對待敗家子的大哥,母親從來不進行打罵,而是盡力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同學們經過相互交流,加深文章的印象,把握文章主旨。我追加提問:“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自己的母親有哪些方面是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呢?”同學們展開了討論,有的同學說到:“平時母親對自己嚴格要求,即使在有時間的情況下也會給自己報名參加各種補習班,強迫自己去學習”;有的同學說到:“平時母親很多事情都是讓我自己做,常常羨慕伙伴有媽媽的細心照料”;我接著問,“文中的母親和自己的母親有什么差別?”學生答:“母親生活的年代不一樣,但是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心愿,以后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加優秀。”通過教師引入情境,把書本和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激發學生的求職欲望,更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 糾正學生錯誤,加深知識印象
學習過程中,通過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先自我解決,有問題再向老師求助這一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般的教學程序是教師根據教材傳授知識,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學習效率不高。學習中,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學習中的錯誤,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印象加深。例如在學習教材《我的母親》時,學生在讀到“后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yu)時,我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說應該讀眼(yi),學生對我糾正的字詞印象深刻,在后來在遇到“翳”字時,能準確的讀出發音,不在犯類似的錯誤。我又問學生在文章“每個債戶開發一點錢,做好做歹的這一群討債的才一個個提著燈籠出去”其中的“做好做歹”是什么意思?學生答到做的好或者不好,我給學生糾正,在本文中,做好做歹的意思是好說歹說,用各種方法進行勸說,在糾正過后學生對這個知識點就會印象深刻。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新的問題經過教師的糾正,使學生印象深刻,比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強調作用要事半功倍。
4 加強小組合作,促進溝通能力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既可以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也可以促進學生感情的聯系。學習方法不再固定在教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教材《我的母親》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個作業,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書籍、互聯網的方式搜集一些描寫親情的文章。讓學生按照各自不同的狀況,把所有學生分為4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第二天,每個小組都搜集到不同的文章,我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來讀自己小組的文章,學生通過每個小組代表的朗讀,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學生了解了原來不管什么年代、什么身份的父母,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以后能夠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小組成員通過一起交流,促進相互之間的感情,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
總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學習方法,教師通過協調好師生關系,建立學習的氛圍;引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學生學習時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加深學習印象,加強學生的小組合作互動,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
江蘇省沛縣安國中學 (江蘇省徐州市 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