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敏
摘 要:認知策略是指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術,訓練學生的認知策略能夠促使學生從記憶中有效提取信息,充分利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構建橋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針對性強化學生高的閱讀認知閱讀,能夠讓學生將課堂內掌握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運用到課外閱讀中,以此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和效果。本文以中高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為例來探究思維導圖促進認知策略訓練的方法和途徑,旨在為人們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 認知策略 小學 語文課外閱讀
1 引言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一種有效途徑,小學階段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一生都非常受用。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開始注重認知策略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掌握閱讀的有效方法。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思維工具,將其運用到閱讀教學中能夠將文章各級主題的關系用層級結構表示出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章的結構,體會文章的思想內涵,促使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 閱讀過程中的認知策略
認知策略是一種信息加工的技術和方法,其能夠對信息進行有效的加工和整理,實現對信息的整理歸納,以不同的類別進行系統存儲。在閱讀過程中,針對閱讀材料繪制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一種認知策略,是學生將閱讀材料的信息進行加工和整理的過程。閱讀過程中的認知策略主要包括三種,分別為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是學生在自主閱讀材料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認知和觀念的過程中涉及到的策略[1]。
(1)其中復述策略包括隨意記憶和整體與分段記憶,其中隨意記憶就是在閱讀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努力記憶就能夠記住的內容,例如學生讀了一篇課文之后就知道這篇課文主要是寫了一件什么事情或者介紹了一樣什么物品,屬于隨意記憶的內容。整體與分段記憶是指對閱讀內容形成的整體記憶和分部分記憶。(2)精加工策略是指對閱讀材料進行精加工的方法,包括摘抄、根據閱讀內容提問以及結合寫作背景來輔助閱讀等。(3)組織策略是指根據閱讀材料的內容和情節來畫過程圖或者將文章的脈絡列出來等。
3 思維導圖及其特點
思維導圖是一種將大腦思維過程直觀化和具體化的方法,通過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形成整體認知,促使學生多元思考,促進學生的閱讀理解和遷移運用。思維導圖也叫腦圖或者心智圖,其通過文字、圖畫和各種色彩的線條的有效融合和合理搭配來展現各級主題的關系,充分運用左腦和右腦的機能來提升大腦的記憶能力、分析能力等,以此來將人體大腦的潛能充分激發出來[2]。人的大腦分為左半腦和右半腦,其中左半腦主要負責語言性思維,包括詞匯、分析、數字等,而右半腦主要負責非語言性思維,包括空間知覺、顏色、維度、抽象和圖像等。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使用左腦,右腦使用非常少,而思維導圖的運用就能夠將左右腦的機能都充分激發出來。
思維導圖的圖中央能夠清楚地展現焦點,也就是主題,然后將主題作為主干向四周發散,形成分支,每一個分支都可以由圖像和相關的線條組成,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思維導圖作為網絡結構,主次分明,和人體大腦的發散性工作相吻合,所以能夠很好地激發大腦潛能。
4 課外閱讀中運用思維導圖的認知策略訓練
4.1 借助思維導圖促進閱讀理解
在課外閱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編制文章的思維導圖,以此來促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認知。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失去了教師的指導作用,部分學生面對文章的文字時會表現為思維混亂,難以抓住文章的中心,閱讀速度慢、讀不懂文章內容的現象非常常見,學生提取課外閱讀信息的難度比較大,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有效閱讀,導致課外閱讀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學生難以通過課外閱讀來獲取知識和拓寬知識面[3]。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實現課外閱讀,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深化對內容的理解。繪制思維導圖要求學生要先理清文章的組織結構,學生一旦弄清楚文章的組織結構就鞥能夠有效理解文章,促使學生吸收和同化文章內容。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要將閱讀內容的要點進行概括,并陳述閱讀材料的大意,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對閱讀材料的脈絡進行系統梳理,從而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抓住文章的中心。借助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準確把握文章的結構,并從內容上和形式上對文章的脈絡進行準確把握。
4.2 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認知策略訓練
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復述,提取文章的關鍵詞、主要信息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提取、分析、概括、歸納等思維活動,不僅能夠有效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實現了認知策略的訓練,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復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4]。認知策略的功能就是增強學生對信息加工的具體操作過程的執行,因此認知策略是可以訓練的。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運用認知策略能夠進一步鞏固認知策略,同時充分發揮認知策略的作用來促進閱讀,從而提升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失去了教師的指引和指導,因此部分學生就不知道該怎樣來閱讀。而通過思維導圖構建圖式就能夠促使學生快速啟動記憶,發散學生的思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閱讀內容進行梳理和整理的過程,相當于一種精細化的閱讀方式,通過回憶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結構,能夠實現對閱讀材料內容的深層次理解。
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能夠對閱讀材料的內容進行大致復述,學生可以使用一些符號來突出標記細節的部分,鍛煉認知策略中的復述策略。學生結合閱讀材料來進行分析和總結,融入思考,進行思維活動,并提出建設性的問題或者解釋,這個過程就是認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而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組織策略,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將文章的內容和重點理清,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閱讀材料。課外閱讀是一種開放性的閱讀模式,思維導圖的繪制也應該具有開放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不拘泥于一種形式,而是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繪制出獨具特色的思維導圖。教師前期可以做好引導,和學生一起來設計,到后面就可以鼓勵學生單獨完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已經跟隨者教師學習了思維導圖的相關理論,掌握了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在課后閱讀中就可以靈活運用。
5 結語
認知策略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在課外閱讀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理清文章的主要內容和脈絡結構,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和思想,促進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分段記憶和整體記憶。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通過劃線、標記、圈點和批注能夠強化學生的復述能力,整個過程是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精加工的過程。因此,教師指導學生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課外閱讀中,能夠有效訓練學生的認知策略。
參考文獻:
[1] 蔡媛媛. 語文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研究——以小學語文中年級閱讀教學為例[J]. 課外語文, 2019,18(13):83-83.
[2] 岳靜嫻.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教學為例[J]. 新課程(小學), 2018,20(9):51-52.
[3] 包維范. 小學語文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方法分析[J]. 吉林教育, 2016, 000(034):19-20.
[4] 申珣. 借助思維導圖提升小學生復述能力——以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閱讀教學為例[J]. 新課程(上), 2018,11(9):25-26.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峰尾中心小學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