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縱觀高校檔案工作和校史展館工作,兩者在功能定位上都負有傳承和弘揚高校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保管內容上都具有互通互補的相對優勢,在服務對象上相當一部分都來自于校內師生與畢業校友。因此,兩者之間具有天然的內在聯系。

備注:數據有效時間為截至收稿日期。
為更好地探索檔案工作如何與校史展館工作協同發展,相得益彰,筆者首先對當前兩項工作現狀進行調研,選取了江蘇地區高校檔案研究會在寧高校30 家成員單位為調研對象,其中公辦本科層次院校20 所,民辦本科及高職以下10 所。以 “ 學校檔案機構的建制情況 ” “ 學校是否設立校史館、陳列室或其他類型的展館 ” “ 學校設立的展館各自隸屬部門 ” “ 各類展館在建設過程中檔案機構發揮的作用 ” 為主要調研內容,以實地走訪和網絡問卷為主要調研渠道,調研的基本情況如上表。根據調研情況,筆者匯總分析后給以簡要介紹。
根據調研對象建構設置狀況來看,基本呈現兩種狀態:一是獨立建制,獨立開展業務,自成體系的有16所,其中公辦本科院校占據80%;二是非獨立建制,掛靠或隸屬于相關業務部門的有14 所。兩者在人員配置、業務開展類型、檔案工作開展深度等方面呈現明顯差異。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不能簡單以是否設立檔案館來區分是否獨立建制,調研中發現,有個別學校雖然設立了檔案館,但在組織架構和辦公經費上并未獨立。
根據調研對象所處院校展館建設情況來看,設立校史館是主流,也是最基本、最常見的校史宣傳方式。此外,各個院校還根據自身特色設有專門的實物展館、名人陳列館(室)、思想主題館等多種類型展館,成為學校最具代表性的名片。
根據校史展館的隸屬關系情況來看,受到歷史、現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的學校根據業務關系進行劃分,還有的為了突出對外形象,展示專業化水平,展館獨立建制。但絕大多數校史展館由檔案管理機構歸口管理,這歸根到底取決于檔案管理機構的規模和自身發展程度。
根據調研對象在展館建設過程中發揮作用情況來看,各個院校檔案管理機構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但公辦本科院校檔案管理機構相對比較活躍,其建設或參與建設校史展館的力度、深度、廣度較之于民辦本科和高職院校更高,對于校史展館工作的促動作用更大。
1.體制機制因素的影響。在現狀部分我們提到,校史展館是否由檔案管理機構進行歸口管理歸根到底取決于檔案管理機構的規模和自身發展程度。在檔案工作發展比較強勁的高校,往往校史展館工作和檔案工作齊頭并進,成為高校中的佼佼者。但在檔案工作相對薄弱的高校,校史展館的管理則歸口于校辦、宣傳部甚至其他業務部門,由其牽頭負責校史展館的整體設計與制作,檔案管理人員只負責校史素材的輸出,即根據業務部門的要求被動地提供服務,這就可能導致未能將有價值的檔案資源充分挖掘出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校史傳播的效果。這種情況下,后期的互動也會更為困難。此外,不同的展館之間由于歸口管理部門的不同也可能會導致不平衡性的存在。這些都將使得兩者協同發展遭遇障礙。
2.育人功能發揮的程度。高校作為育人育才的主陣地,人才培養定位突出強調要 “ 以學生為中心 ” 。長期以來,教學、科研、學生管理等部門承擔了主要的育人育才任務,但很多檔案工作比較強勁的高校,多館合一的體制機制下,在檔案育人、校史育人領域也進行了深入探索和實踐,并得到廣泛好評。而相當多的檔案管理機構和校史展館機構缺乏自身對育人育才職能的總體認識和規劃。例如,有些檔案管理機構還停留在為領導、業務部門以及有限的畢業生服務水平,校內學生對檔案管理機構的存在一無所知,育人功效更無從談起。有的檔案管理機構主導或其他業務部門主導的校史展館,更多是滿足對外接待的需要,對校內學生的宣傳教育、探索追求的吸引力度反而較小,育人育才沒有形成長效機制。筆者認為,文化育人功能能否得到充分發揮,將是兩項工作能否得到培育對象和全社會廣泛認可的關鍵因素,這也是導致學校間、學校內部發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
3.工作質量的評價。在高校,盡管檔案管理機構和校史展館機構也接受年終的部門綜合考核,但對于這兩項專業性工作而言,針對性并不強,也起不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同時,專業化的質量評價體系在高校檔案工作領域和校史展館工作領域并未被過多提及。事實上我們不能忽視,客觀科學的評價標準在促進工作開展過程中能起到更為積極的作用。例如,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可考性、權威性、工作人員的素養、用戶的數量、用戶的滿意度、與外界互動的頻次等因素都是對工作質量進行科學評價的關鍵指標,但很少有機構來開展自我評估,更不可能由外部機構對其進行評估??梢哉f,工作質量的高低儼然沒有一個專業化的定量和定性的尺度,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工作人員對行業探索的積極性減弱,最終影響工作質量。
1.共同強化意識形態引導,提高政治站位。有人時常將檔案工作同圖書館、博物館等其他文化事業工作混為一談。殊不知,檔案工作作為一門悠久的職業存在,從其誕生之日起,便被賦予了服務政治的政治性功能。新中國成立以來, “ 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 ” 更成為了檔案工作者的神圣使命。這便是檔案的政治屬性和檔案工作的政治特點所在。同樣,校史展館作為基于大量檔案實體和檔案內容支撐的載體,其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富含了政治性。因此,我們應該以此為契合點,在學校檔案信息資源的接收征集、編研出版、校史陳設的主題設定、實物展品的選擇等方面嚴把政治關,確保政治正確。尤其是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兩者作為國內外交流、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更加不能忽視意識形態領域的引導工作,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正確指引下,深內涵、全方位地加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和強化。只有牢牢抓住這一點,兩者才能旗幟鮮明地向著同一方向、同一目標共同發展。
2.共建跨部門交流機制,提高資源利用效力。所謂跨部門交流機制,不僅僅指打通檔案管理機構與校史展館之間的關系,也同時涵蓋了不同隸屬關系的展館之間。前面我們也提到,除了學校層面的校史館外,其他不同類型的大大小小的展館、展室也在發揮著訴說學校歷史、傳承大學精神的作用,但有一個弊端就是,各類資源可能相對割裂,運行相對獨立,缺乏學校宏觀層面的統一指導。因此,建立跨部門交流機制,深化協同合作,擴展發揮空間尤為必要。例如,相關主管部門可定期就現有館藏、新收集素材、展示手段、改進措施等多方面進行交流探討,也可創新對話交流方式,借助主題黨日活動、支部共建等多種形式增進交流、互動和互信。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建立跨部門交流機制,統籌學校相關工作的一體化發展布局,既能全方位地將高校存在價值的信息向社會宏觀展示,又能彰顯特色性和差異化。
3.共筑文化育人機制,發揮文化引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因此,我們作為高校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遵循中央精神,緊抓教育行業熱點,要圍繞 “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 ” 這一根本問題,來履行好我們的職責。另一方面,有必要建立育人機制來發揮文化引領的作用。具體而言,要將檔案管理機構、校史展館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并弘揚出來,融入育人過程當中來。這一機制的建立不能僅局限于檔案工作和校史展覽工作內部,而要更加注重與教育教學部門的緊密合作,形成一些貼合時代熱點、富有思想性教育性的特色成果。例如,可與人事處等部門合作,加強對新入職教職工的教育;可與組織部等部門合作,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可與團委、二級學院等部門合作,加強對社團、志愿者以及廣大學生的教育。
4.共建質量保障機制,強化精品意識。建立質量保障機制,是保障檔案工作或者校史展覽工作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有效舉措。首先,高校檔案管理機構要加強基本功修煉,并建立質量評估機制。雖然校史展覽的展陳并非全部出自于檔案管理機構,但凡是出自于檔案管理機構的素材必須真實、可靠、無爭議,且既具有歷史意義,又對現實有借鑒作用。因此,檔案管理機構除了一如既往地做好檔案收集外,更要嚴把內容、質量關,最關鍵是建立質量評估機制,定期抽調專業人員重點針對重要檔案是否應歸盡歸、檔案內容是否真實有效、用戶是否滿意等進行評價,必要時開展專項督查。其次,建立征集檔案研究機制。一個高質量的校史展館,可能有相當部分的珍貴檔案是檔案管理機構無法提供的,只能通過面向校內外公開征集的途徑來滿足展覽需求。對于征集來的這部分檔案,可以同檔案管理機構一道建立研究機制,發現檔案背后的故事,增強檔案的敘事能力,提升校史展覽生動性的同時,也擴充了檔案庫藏。
5.共建文化宣傳機制,擴大社會影響力?;ヂ摼W時代的實踐成果告訴我們, “ 酒香不怕巷子深 ” 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由幕后走向臺前,安心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時不吝宣傳,已然成為做好現代化工作的必然趨勢。我們可以嘗試運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平臺建立文化宣傳機制,找準歷史與現實的結合點,善于抓住一些社會熱點來增強與外界的互動,擴大受眾群體,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我們工作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有條件的檔案機構和校史展館機構可以嘗試合作建立公眾服務平臺,定期將可公開的征集成果、研究成果通過平臺發布出去,提升公眾認知,增強社會認同。也可嘗試將重大活動或重要成果通過學校官方平臺或與其他正規媒體平臺發布,加強對外發聲的力度。此外,可以借助重大活動、重要階段等時間節點,嘗試聯合相關主管部門,采取多種形式共同強化校內校外宣傳,擴大社會影響力。
在很多主觀的意識當中,高校校史展館工作是檔案工作的延伸。調研結果表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完全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我們要善于運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探索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提高站位,從高校改革發展的大局出發,統籌推進,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