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強
〔山西焦煤西山煤電(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古交礦區總醫院普通外科,山西 太原 030200〕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及變化快等特點。此病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出現彌散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并發癥[1]。開腹穿孔修補術(Open perforation repair)是過去臨床上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常用手段。對此病患者進行開腹穿孔修補術雖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手術創傷較大,患者術后的并發癥較多。近年來,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Laparoscopic perforation repair)逐漸被臨床上應用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治療中。本文主要是比較用開腹穿孔修補術與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效果。
選取我院2016 年6 月至2019 年6 月收治的90 例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診斷標準;病歷資料完整。其排除標準是:發生代謝性酸中毒或感染性休克;存在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合并有消化系統惡性腫瘤。隨機將其分為LPR 組(n=45)與OPR 組(n=45)。在45例LPR 組患者中,有女性21 例,男性24 例;其平均年齡為(50.76±2.76)歲;其中,胃潰瘍急性穿孔患者有21 例,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患者有24 例。在45 例OPR 組患者中,有女性22 例,男性23 例;其平均年齡為(49.23±2.23)歲;其中,胃潰瘍急性穿孔患者有20 例,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患者有25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的開展符合《赫爾辛宣言》的要求,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納入對象均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
對LPR 組患者進行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頭高腳低的仰臥位,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其臍緣下做一個1 cm 左右的弧形切口,創建二氧化碳人工氣腹(氣腹壓為10 ~15 mmHg)并置入套管針(直徑為10 mm)和腹腔鏡。在患者左腋前線與肋緣下的相交處及左鎖骨中線與臍水平線的相交處分別做一個手術切口,分別置入套管針(左腋前線與肋緣下相交處套管針的直徑為10 mm,左鎖骨中線與臍水平線相交處套管針的直徑為5 mm)和手術器械。將患者腹腔內的膿液及食物殘渣吸出。在腹腔鏡下觀察腹腔內的情況,找到穿孔的部位。用可吸收縫線對穿孔部位進行縫合,并用大網膜對穿孔部位進行覆蓋。將縫線打結,沖洗腹腔并吸凈沖洗液,放置引流管,釋放二氧化碳,縫合手術切口。對OPR 組患者進行開腹穿孔修補術,方法是:對其進行全身麻醉,在其腹部的正中位置做一個手術切口,打開腹腔。將腹腔內的膿液及食物殘渣清除干凈,觀察穿孔的部位及大小。用可吸收縫線對穿孔部位進行縫合,并用大網膜對穿孔部位進行覆蓋。將縫線打結,沖洗腹腔并吸凈沖洗液,放置引流管,縫合手術切口。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指由手術造成的出血,與胃腸穿孔所導致的出血無關)、手術切口的長度(接受腹腔鏡手術患者手術切口的長度=1 個觀察孔的長度+2 個操作孔的長度)及術后并發癥(如切口感染、粘連性腸梗阻、腹腔殘余感染、腸間隙膿腫等)的發生率。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下床活動及住院的時間。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OPR 組患者手術的平均時間、術中平均的出血量與手術切口平均的長度分別為(83.23±11.20)min、(30.32±3.45)ml 和(12.35±2.38)cm,LPR 組患者手術的平均時間、術中平均的出血量與手術切口平均的長度分別為(95.22±15.58)min、(10.45±2.28)ml 和(2.73±0.37)cm。與OPR 組患者相比,LPR 組患者術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術切口更小,其手術的時間更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OPR 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的平均時間、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和住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59.45±16.54)h、(24.35±5.28)h 和(11.24±3.29)d,LPR 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的平均時間、下床活動的平均時間和住院的平均時間分別為(44.32±12.20)h、(13.29±3.29)h 和(8.21±2.93)d。與OPR 組患者相比,LPR 組患者術后肛門排氣、下床活動和住院的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OPR 組患者相比,LPR 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是一種發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疾病。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質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抗生素等藥物治療此病[2]。此病患者的病情若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并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3]。進行開腹穿孔修補術是過去臨床上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的主要方式。對此病患者進行開腹穿孔修補術雖然能有效地緩解其病情,但對其造成的創傷較大,不利于其術后康復[4]。與用開腹穿孔修補術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相比,用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治療該病具有以下優點:1)手術切口較小,不會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創傷,有利于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2)能避免對患者腹腔內的臟器造成較大的影響,有利于降低其術后腸粘連的發生率。3)創口愈合后遺留的瘢痕較小,美觀度較高。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與用開腹穿孔修補術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相比,用腹腔鏡下穿孔修補術治療該病雖然用時較長,但能減少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和術后的并發癥,縮短其術后康復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