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寶
( 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云南 大理 671300)
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是臨床上治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的一種常用方法。此法可快速地穩定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冠心病患者可能會出現支架內血栓或出血的情況。因此,在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前后,應對其進行相應的藥物治療,以預防其發生相關不良事件[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聯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鈣對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冠心病患者實施輔助治療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在大理市第二人民醫院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86 例冠心病患者。本次研究排除合并有其他嚴重臟器疾病、惡性病變、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在研究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48 歲,年齡最大的76 歲,平均年齡為(61.25±2.36)歲;其中,有男性25 例,女性18 例。在對照組患者中,年齡最小的47歲,年齡最大的75 歲,平均年齡為(61.12±2.09)歲;其中,有男性26 例,女性17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從對兩組患者進行手術的前5 d 開始,均讓其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輔助治療。阿司匹林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1 次/d。氯吡格雷的用法是:口服,75 mg/次,1 次/d。手術后,為研究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鈣進行輔助治療。阿托伐他汀鈣的用法是:口服,20 mg/ 次,1 次/d,共治療2 周。
治療后,統計兩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亞急性支架內血栓、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和輕微出血事件)的發生率。
將本次研究的所有數據均錄入到SPSS 21.0 統計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在研究組患者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有3例(發生亞急性支架內血栓、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輕微出血事件的患者分別有1 例、0 例、0 例、2 例),所占的比例為6.98%;在對照組患者中,發生不良事件的患者有8 例(發生亞急性支架內血栓、主要出血事件、次要出血事件、輕微出血事件的患者分別有3 例、0 例、2 例、3 例),所占的比例為18.60%,組間相比,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表
冠心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顯著升高,患者的年齡逐漸年輕化,已經引起臨床上的廣泛關注。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選擇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以在短時間內緩解其病情。對冠心病患者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后,如何預防其發生相關不良事件一直是臨床上研究的重點[2]。阿司匹林是對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冠心病患者實施輔助治療的常用藥。阿司匹林可有效地抑制冠心病患者體內環氧化酶的活性,減少其體內血栓素A2的生成量,抑制其冠狀動脈內血小板的聚集。阿司匹林多被用于防治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IA)、心肌梗死、心房顫動、心臟手術(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動靜脈造瘺術等)后血栓形成、不穩定型心絞痛。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具有理想的效果。聯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對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冠心病患者實施輔助治療,這兩種藥可通過不同的途徑起作用,抑制此病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避免血栓的形成。阿托伐他汀鈣是一種選擇性三羥基三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2CoA)還原酶抑制劑。用此藥對冠心病患者進行輔助治療,可以降低其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減少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3]。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聯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鈣對進行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的冠心病患者實施輔助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降低其相關不良事件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