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軍
(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揚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江蘇 無錫 214021)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此病是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持續增高的趨勢。此病患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易出現焦慮、抑郁等癥狀[1]。焦慮狀態是介于焦慮情緒和焦慮癥之間的一種狀態。對于高血壓合并焦慮狀態患者,臨床上應及時對其進行規范的治療,以控制其病情,改善其臨床癥狀。在本次研究中,無錫市梁溪區揚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采用柴胡疏肝散對30 例高血壓合并焦慮狀態患者進行治療,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將無錫市梁溪區揚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18 年3月至2020 年3 月接診的高血壓合并焦慮狀態患者60 例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2]:知情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對治療的依從性較好。其排除標準是:患有繼發性高血壓;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近期內使用過抗焦慮藥物;合并有冠心病或甲狀腺疾病。按就診編號的單雙數將其分為比較組和柴胡疏肝散組。比較組30 例患者中有男性16 例(占53.3%)、女性14 例(占46.7%);其年齡為33 ~78 歲,平均年齡(52.4±6.3)歲;其高血壓的病程為2 ~7 年,平均高血壓病程(4.0±1.2)年。柴胡疏肝散組30 例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占56.7%)、女性13 例(占43.3%);其年齡為32 ~79 歲,平均年齡(53.3±6.7)歲;其高血壓的病程為2 ~8 年,平均高血壓病程(3.7±0.8)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為比較組患者采用常規的西藥療法進行治療,所用的藥物和用法是:1)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由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0950224),口服,1 次/d,5 mg/ 次;2)黛力新(由H.Lundbeck A/S 生產,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30126,每片含氟哌噻噸0.5 mg 和美利曲辛10 mg),口服,2 次/d,1 片/ 次。在此基礎上,為柴胡疏肝散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進行治療。柴胡疏肝散的藥物組成和用法是:柴胡12 g,川芎、香附、郁金、枳殼、白芍各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1 劑/d,分早晚兩次服下。對于存在痰濕癥狀的患者,在上方中添加茯苓、竹茹、陳皮、法半夏各10 g。對于存在噯氣癥狀的患者,在上方中添加山楂、萊菔子各10 g。對于存在抑郁癥狀的患者,在上方中添加茯神、遠志各10 g。兩組患者均治療1 個月。
1)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采用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舒張壓降低20 mmHg 以上或恢復正常)、好轉(治療后,患者的舒張壓降低10 ~20 mmHg 或收縮壓降低30 mmHg以上)和無效(治療后,患者未達到以上標準)評價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3]。總有效率=(總例數- 無效例數)/ 總例數×100%。2)應用焦慮自評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的焦慮癥狀。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焦慮癥狀越嚴重。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比于比較組患者,柴胡疏肝散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治療后,兩組患者焦慮癥狀的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柴胡疏肝散組患者焦慮癥狀的評分低于比較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焦慮癥狀評分的比較(分,± 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焦慮癥狀評分的比較(分,± 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柴胡疏肝散組 30 53.6±4.3 37.8±2.8 16.865 0.001比較組 30 54.2±4.5 40.3±3.2 13.787 0.001 t 值 0.527 3.220 P 值 0.599 0.002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2012 年至2015 年的全國高血壓抽樣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為27.9%[4]。此病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年齡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精神緊張等多種因素有關。此病患者因需要長期堅持用藥、生活、飲食受限,易產生焦慮心理,從而可進一步加重其病情。中醫認為,焦慮狀態屬于“郁病”、“臟躁”的范疇。其病機為肝氣不舒、郁而化火。柴胡舒肝散中的柴胡能舒肝解郁;白芍能養血柔肝;川芎、郁金具有行氣活血的功效;香附、枳殼具有理氣寬中的功效;炙甘草可調和諸藥。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柴胡疏肝散可增強下丘腦和海馬體的功能,影響中樞神經遞質的傳導,從而可起到抗焦慮的作用。
本研究的結果表明,用柴胡疏肝散治療高血壓合并焦慮狀態的療效確切,可降低患者的血壓,緩解其焦慮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