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好 ,劉盛軍 ,林維進
(蒼南縣中醫院 1.內科 2. 內鏡中心,浙江 溫州 325800)
慢性胃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此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長及易反復發作等特點。發生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起慢性腎炎的主要因素之一。Hp 在進入人體后可產生多種毒性成分(如細胞毒素相關蛋白、空泡細胞毒素A 等),從而可上調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多種促炎因子的表達,進而可引起慢性胃炎[1]。臨床上治療慢性胃炎伴Hp 感染的難點在于抗菌藥物在胃液中的活性較低,不易穿過胃黏膜發揮作用[2]。慢性胃炎屬于中醫學中“胃痛”、“痞滿”等范疇,其病機主要是濕熱內蘊,脾胃升降失宜,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胃氣失和。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由半夏、黃芩、黃連、干姜、人參、甘草、大棗七味中藥材組成。有學者通過進行動物實驗證實,半夏瀉心湯具有抗感染、抗炎等作用[3]。本文主要是研究用西藥四聯療法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伴Hp 感染的效果。
選擇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1例慢性胃炎伴Hp 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2012 年版)中關于慢性胃炎的診斷標準與中醫關于“胃痛”、“痞滿”的診斷標準;進行Hp 檢測的結果呈陽性;存在胃脘灼熱脹痛、食后脘悶、納呆少食、口苦口臭、嘈雜反酸、大便干燥、舌紅少津等中醫證候;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食管炎、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胃癌或胃息肉;在近一個月內服用過抗生素或抑酸藥;存在心、肺、肝、腎、腦等器官的功能障礙;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對治療的依從性差;病歷資料缺失。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n=31)與對照組(n=30)。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7 例,女性14 例;其年齡為22 ~67 歲,平均年齡為(39.16±12.63)歲;其中,存在胃脹、胃痛、惡心、噯氣和反酸癥狀的患者分別有31 例、27 例、26 例、28 例和27 例。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5 例,女性15 例;其年齡為22 ~72 歲,平均年齡為(41.47±13.32)歲;其中,存在胃脹、胃痛、惡心、噯氣和反酸癥狀的患者分別有28例、28 例、29 例、28 例和28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西藥四聯療法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具體的用藥方案是:口服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生產企業:江蘇濟川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1220),20 mg/次,2 次/d;口服枸櫞酸鉍鉀片(生產企業: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3479),600 mg/次,2 次/d;口服阿莫西林膠囊(生產企業:山西同達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493),1 g/次,2 次/d;口服克拉霉素緩釋片(生產企業: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376),0.5 g/ 次,1 次/d。共用藥2 周。用西藥四聯療法聯合半夏瀉心湯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用西藥四聯療法對其進行治療的方法同上,但用藥時間僅為1 周。在停用上述西藥后,用半夏瀉心湯對其進行治療。半夏瀉心湯的藥物組成是:半夏12 g、黃芩12 g、黃連6 g、干姜6 g、人參12 g、生甘草6 g、大棗3 枚。水煎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共用藥1 周。
比較治療后兩組患者Hp 的根除率。判定患者Hp 根除的標準是:在停用西藥30 d 后對其進行13C 尿素呼氣試驗的結果呈陰性。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患者的中醫證候包括胃脘灼熱脹痛、食后脘悶、納呆少食、口苦口臭和嘈雜反酸(前兩項中醫證候為主證,后三項中醫證候為次證)。每項主證的分值均為0 ~6 分,每項次證的分值均為0 ~3 分,總分為21 分。根據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將其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分為徹底改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為0 分)、明顯改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為1 ~5分)、有所改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為6 ~12 分)和未改善(患者的中醫證候積分>12 分)。總改善率=(徹底改善例數+ 明顯改善例數+ 有所改善例數)/ 總例數×100%。治療后,比較兩組患者單項臨床癥狀(包括胃脹、胃痛、惡心、噯氣和反酸)的改善情況。將其上述癥狀的改善情況分為徹底改善、明顯改善、有所改善和未改善。總改善率=(徹底改善例數+ 明顯改善例數+ 有所改善例數)/ 總例數×100%。
用SPSS 25.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Hp 的根除率為90.32%,對照組患者Hp 的根除率為70%,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Hp 根除率的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中醫證候的總改善率為96.77%,對照組患者中醫證候的總改善率為86.77%,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2。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胃脹、惡心和噯氣的總改善率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胃痛及反酸的總改善率相比,P>0.05。詳見表3。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的改善情況

表3 治療后兩組患者單項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
多數慢性胃炎患者均存在Hp 感染。目前,西醫常采用抑酸劑、抗菌藥物和胃黏膜保護劑等藥物對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進行治療。本研究中為兩組患者均使用了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枸櫞酸鉍鉀片、阿莫西林膠囊和克拉霉素緩釋片進行治療。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是第二代質子泵抑制劑,具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枸櫞酸鉍鉀片的主要成分是三鉀二枸櫞酸鉍,其在酸性環境中能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在胃黏膜上,進而可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阿莫西林膠囊是一種青霉素類抗生素,克拉霉素緩釋片是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二者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有報道稱,與對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進行單純西醫治療相比,對其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更好[4]。中醫認為,慢性胃炎屬于“胃痛”、“痞滿”等范疇,其病機主要是濕熱內蘊,脾胃升降失宜,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胃氣失和。此病多屬于虛實夾雜之證。中醫主張從調和肝脾、消痞散結等方面著手治療此病。半夏瀉心湯的藥物組成是半夏、黃芩、黃連、干姜、人參、甘草、大棗。其中半夏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黃芩、黃連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干姜可溫中散寒、燥濕消痰,人參可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甘草可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大棗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諸藥合用,可共奏燥濕化痰、調和肝脾、消痞散結之功。田華、徐方方等[5-6]研究發現,黃連、黃芩具有抗Hp 的作用。婁淑哲等[7]指出,半夏瀉心湯可通過平衡血管舒縮因子——一氧化氮(NO)和內皮素(ET-1)而起到增加胃血流量、保護和修護胃黏膜的作用。符嬌文等[8]發現,半夏瀉心湯會抑制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及B 細胞淋巴瘤因子-2 的表達,進而可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逆轉胃癌的癌前病變。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西藥四聯療法聯合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伴Hp 感染的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其病情,提高其Hp 的根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