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思維 王輝 孟雅 王元杰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較強的就業能力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掌握本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面向衛生健康行業的口腔工藝技術領域,從事口腔修復體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牙體形態與功能”是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主要介紹各類牙體的形態特點,學習各類牙體的滴蠟塑形和雕刻技術。課程的理論和實訓技能部分較為復雜、枯燥,具有較大的學習難度。
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簡稱慕課。通過MOOC平臺,專業學習人員對選修課程進行在線學習,在課程開放時間內,學習人員可以自己安排學習進度[1]。學習人員只要通過MOOC平臺的考核,即可獲取學分或者證書。近年來,全國各地、各類高校都在利用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方法,來支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應用,積極嘗試、探索適用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資源建設和課程改革[2]。
當前,“牙體形態與功能”專業在線開放課程,在職教云慕課平臺即將完成第二個開放學習周期的運行,在國內現有慕課平臺中,彌補了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在線開放課程數量的不足,為高職院校學生、社會學習者、在職口腔技師的學習提供了培養的選擇方式。
參照河北省職業院校在線精品課程評選標準,我們教學團隊引用MOOC在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簡稱“私播課方法”,平臺開放線上課程,SPOC授課對象包括筆者所在院校18級~20級的口腔醫學技術專業人才。課程現有教學資源涵蓋文本、圖片、視頻、演示錄像、教學微課、習題等合計約500條,其中視頻資源數在教學資源中占比約52%,視頻平均時長5.98分鐘,視頻總時長317分鐘,主要教學課程為關鍵技術、關鍵操作步驟的示教視頻,均為教學團隊教師設計、操作、錄制而成,原創教學資源占比99.6%。
慕課是面向社會開放的一個學習平臺,各類學員可以自由選擇加入學習。在應用慕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后臺數據不能顯示學生對某一學習資源的查看次數,在線測試題也不能查看單次測驗的錯題統計情況。以上兩個情況在部分私播課APP中是可以實現的,因此“牙體形態與功能”的慕課對于本校學生來說,更適合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而對于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的社會學員來說,慕課亦能滿足對人才培養的學習需要。
1.課程教學目標。首先是知識與技能目標方面,通過在線課程的學習方式,在進行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敘述各類牙齒形態特點,識別它們的結構特征。可以熟練掌握各類牙體雕刻和堆蠟技術,同時能夠應用相關知識,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學習與技能鍛煉。
其次是素質目標方面,通過學習過程,向學生傳遞、滲透熱愛祖國、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人才的正確發展方向,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培養人才的團隊協作、吃苦耐勞、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工作與學習態度。
2.人才培養課程建設發展方向。人才培養在線課程建設是支撐專業改革建設的有效路徑。混合式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能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教育”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及時引入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基礎課堂中,有效支持基礎學科與其他專業學科間的貫通、融合,進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河北省職業院校在線精品課程評選標準,人才培養過程中,在線課程要向所教學的人才進行開放。
1.整合程序化、碎片化學習內容。設計適合線上人才的學習路徑,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導航條,即可快速找到所需知識點的學習資源。
2.加強理論學習。理論知識作為人才培養實訓教學的支撐,非常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和知識技能體系,對人才培養環節綜合考慮,針對課程重點難點制作教學微課,通過理論部分的學習資源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構建所學知識框架,通過實踐操作部分,幫助學生體會技能提升方法,以此提高人才的學習興趣。

圖1 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示意圖
“牙體形態與功能”在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時,根據人才學習過程的規律,課程學習順序為由淺入深。課程教學內容包括牙體解剖基礎知識、切牙的形態與功能、尖牙的形態與功能、前磨牙的形態與功能和磨牙的形態與功能五個學習情境。
每個學習情景遵循著“認形態—知功能—讀線圖—繪結構—雕刻成型練習(減法練習)—蠟型堆塑成型練習(加法練習)—拓展應用練習”的步驟,層層遞進。既符合學習培養的認知過程,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其中雕刻成型練習(減法練習),既是牙科技師的重要基本功,又對應現代數字化義齒加工CAD/CAM技術,即計算機設計牙齒形態、自動化機床切割瓷塊成型技術。其中的計算機設計環節,運用的就是雕刻技能。因此,人才培養課程設計兼顧了基本功練習和數字化義齒加工技術中所需的知識、技能。
“牙體形態與功能”在線開放課程的負責人,以主編或副主編身份參編《牙體形態與功能》專業教材3部。是唐山市“鳳凰英才”,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豐富的教學經驗。團隊成員共5人,教師隊伍合理,其中具有高級職稱2人,4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3人曾獲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比賽二等獎,團隊成員“雙師”比例達到100%,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及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
本課程自2018年起開始嘗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經過近兩年的課程建設,于2020年在職教云慕課(MOOC)平臺面向社會開放。
根據課程特點,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牙體形態與功能”在線課程廣泛應用在課前、課中、課后。以課程中的一個學習情境:中切牙的形態與功能為例,基于慕課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示例如圖1。
在進行人才培養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學評價采取綜合評價的辦法,構建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線上+線下,過程+結果”多元能力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分四部分對課件學習、課堂活動、作業考試以及職業素質與職業道德進行考核評價。
職教云慕課平臺記錄在學習過程中的成績、學情統計,每天更新數據。團隊教師可以在數據中看到正在學習的學生觀看學習資源的進度、參加作業、在線測試情況、參加討論的情況。
相信隨著在線教學平臺的發展和功能的不斷完善,MOOC教學新模式將為更多的高職類院校所采用,吸引更多學生、社會就業人才參入其中,MOOC將會成為口腔專業傳統教學的有力補充和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