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保:
我遭遇工傷并被評定六級傷殘后,向社會保險機構申請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時,見其只是按照我月工資的50%即4000元/月發放,深究原因,方知是公司本應按我月工資8000元/月作為繳納工傷保險的基數,私自“偷工減料”為4000元/月。
請問:我能否要求公司賠償差額?
高梅芳
高梅芳:
你有權要求公司賠償差額損失。
一方面,公司的行為違法。《社會保險法》第六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第四條也指出:“繳納單位、繳費個人應當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公司私自將實際繳費基數“偷工減料”,無疑與之相違。另一方面,公司必須承擔責任。《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責令其限期繳納或者補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也指出:“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且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即未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必須承擔行政責任和民事賠償責任。正因為公司實際繳費基數低于應當繳費工資,使得你的一次性傷殘補助金被減少,公司自然難辭其咎。即公司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中關于一次性傷殘補助金的規定,向你補償應發金額與社會保險機構實發金額之間的差額。也就是按條例第三十六條之規定承擔責任:“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五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即公司應當向你賠償64000元(應當支付16個月×8000元/月-社會保險機構已經支付的16個月×4000元/月)。
小保

小保:
懷有身孕的我前往醫院產檢時,得知胎兒存在畸形。經過慎重考慮,我選擇人工流產手術。鑒于公司沒有為我繳納生育保險費,導致我無法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銷醫療費用、獲取生育津貼。我曾多次要求公司支付,但被公司一再拒絕,其理由為我只是流產,并非生育孩子,不能享受生育待遇。
請問:公司的理由成立嗎?
何睿蘭
苗慧:
公司的理由不能成立,即其必須向你支付流產醫療費用及生育津貼。
一方面,公司違反了自身的法定義務。《社會保險法》第五十三條、第五十八條分別規定:“職工應當參加生育保險,由用人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生育保險費,職工不繳納生育保險費。”“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即為職工繳納生育保險費不僅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而且必須限期繳納。另一方面,女職工無論是生育小孩還是流產,均能享受生育保險待遇。《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第七條第二款、第八條分別規定“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42天產假。”“女職工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標準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按照女職工產假前工資的標準由用人單位支付。女職工生育或者流產的醫療費用,按照生育保險規定的項目和標準,對已經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生育保險基金支付;對未參加生育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支付。”即公司不能拿你只是流產并非生育孩子說事。至于公司因違反法定義務,所應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主要包括醫療費用和津貼,具體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五條、第五十六條,即“生育醫療費用包括下列各項:(一)生育的醫療費用;(二)計劃生育的醫療費用;(三)法律、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國家規定享受生育津貼:(一)女職工生育享受產假;(二)享受計劃生育手術休假;(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貼按照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發。”
小保
小保:
一家公司創辦之初向員工承諾:三年內,只要年業績突破一百萬元,即可每年獎勵0.5%的股份。此后的三年中,我每年均超額完成了限額。公司雖然獎勵了我共計1.5%的股份,并向我出具了股權證明,但沒有到登記機關辦理股東變更登記,公司的股東名冊、章程也未作修改。我因能按期獲得分紅,也沒有提出過相關要求。一個月前,公司見我業績一直下滑,遂“過河拆橋”地將我辭退并否認我的股份。
請問:公司可以出爾反爾嗎?
俞燕紅
俞燕紅:
你的確并不具有公司的股東資格。
本案涉及股權轉讓問題。一般情況下,權利的轉讓允許當事人之間自由協商約定,如果當事人彼此的意思表示真實、一致,轉讓即告成立、生效。但公司股權所具有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轉讓除必須遵守一般規定外,還必須受到《公司法》及相關法律的約束。即股權的轉讓并非雙方自愿或實際履行便能生效,而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特殊要件,并經過法定程序獲得批準或登記之后才能產生相應的法律效力。一方面,《公司法》第七十三條規定,股權轉讓后,公司應當注銷或修改原股東的出資證明書,向新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并相應修改公司章程和股東名冊中有關股東及其出資額的記載。另一方面,《公司登記管理條例》規定,公司轉讓股權的,應當自轉讓股權之日起30日內申請變更登記,并應當提交新股東的主體資格證明或者自然人身份證明。而你與公司之間卻不具備上述要件,也沒有履行對應的程序:一是公司雖然已經向你出具股權證明,甚至已經向你分配利潤,但公司的股東名冊、章程中卻沒有修改,意味著公司并未增資擴股,也沒有修改原股東的出資證明、出資記載;二是公司一直沒有到登記機關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更不用說在30日內提出申請。本案教訓在于:遭遇類似情形,除了約定還必須履行相應程序。
小保
小保:
我被派遣到一家公司從事有職業病危害工作半年后,公司因經營方向調整,決定將我退回到勞務派遣單位。我雖然以公司沒有對我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為由拒絕,但公司卻堅持認為我只是派遣工,并非其正式員,其沒有對應的義務。
請問:公司的說法對嗎?
鄒佩蕓
鄒佩蕓:
公司的說法是錯誤的。
勞務派遣退回是指用工單位因一定的事由行使解除或者終止權,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給勞務派遣單位,由勞務派遣單位對被派遣勞動者再派遣、安排待崗或者解除勞動合同。《勞務派遣暫行規定》第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工單位可以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一)用工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第四十一條規定情形的;(二)用工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決定提前解散或者經營期限屆滿不再繼續經營的;(三)勞務派遣協議期滿終止的。”即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的事由是法定的。其第十三條則進一步明確:“被派遣勞動者有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的,在派遣期限屆滿前,用工單位不得依據本規定第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將被派遣勞動者退回勞務派遣單位;派遣期限屆滿的,應當延續至相應情形消失時方可退回。”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解除勞動合同,也不得在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員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后裁減人員:(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結合本案,公司雖然可以基于經營方向調整將你退回給勞務派遣單位,但由于你的工作崗位具有職業病危害,決定了公司事對負有你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法定義務,公司未能為之,你自然有權拒絕。
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