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瑋,陳 亮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經濟與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高校是培養未來人才的學府,教學活動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是教學管理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
以往對教學質量的研究主要從教學質量的監控體系、評價方法與體系、保障體系、顧客滿意度測評、教學領導力等方面展開[1-5]。其中,關于教學領導力的研究主要從校長教學領導力模型、校長教學領導力調查、校長教學領導力與教學質量的關系、教師教學領導力模型、教師教學領導力提升等方面展開[6-12]。在校長的教學領導活動中,校長通過組織教學活動、建立學習共同體等方式來影響教師的教學行為,再通過教師的教學行為來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影響課程教學質量[10]。
目前針對教師教學領導力與教學質量之間關系的定量研究還很少。教師是課程知識的傳授者,是課堂內課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教學領導活動中,教師通過設計和實施特定的教學行為來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果,影響課程教學質量[11-12]。
權力是領導者開展領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權力基礎包括5個方面,分別是專長權、感召權、法定權、獎賞權和強制權。領導力是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中表現出的影響被領導者行為和心理的能力。教學領導力是領導者(校長、教師等主體)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的影響被領導者(教師、學生等主體)的能力。教學領導活動的互動主體,根據領導情境可以分為教學管理中的校領導與教師,以及教學實施中的教師與學生這兩類。
本研究基于權力基礎的內涵,將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分解為可觀察、可評價的15個教學領導行為,每個教學領導力對應三個教學領導行為。以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領導者即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課堂教學領導活動中的被影響者即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教學質量的評價,研究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及其教學行為對教學質量評價的影響。
五項權力基礎與教學領導力、15個教學領導行為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表1 權力基礎、領導力與教學領導行為對應關系表
本次研究以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經管學院的學生為調查對象,共調查學生數為153人。每位學生分別從15個方面對4門課程(財務會計、生產管理、員工招聘和市場調研)任課教師的教學行為表現進行打分,并基于自身學習感受對課程教學質量作出評價。
調查中共回收問卷152份,其中有效問卷136份,問卷有效率為89.5%。每份問卷中包括問卷包括三個部分,主體問題均為選擇題,采用5點計分制,1分表示非常不贊同,或者非常不符合實際;5分表示非常贊同,或非常符合實際。
數據分析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同教師的課程教學質量評價差異分析。第二部分是不同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差異分析。第三部分是教師教學領導力對課程教學質量的影響分析。第四部分是教師教學領導行為對教學質量的影響分析。
采用SPSS 23.0軟件中的單樣本方差分析法進行分析。輸入數據后分析結果如下:
在教學質量評價描述中,財務會計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均值為4.35,生產管理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均值為4.09,員工招聘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均值為3.59,市場調研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均值為4.74。
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得分方差分析中,方差檢驗F=12.805,對應的顯著性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至少有一位教師與另外一位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
通過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多重比較發現,市場調研教師與生產管理教師、員工招聘教師之間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財務會計教師與員工招聘教師之間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
教師的教學領導力評價是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領導行為評價的打分之和。教學領導行為共有15項,每項各為5分,教學領導力總分為75分。
采用單樣本方差分析法進行分析。輸入數據后分析結果如下:
在教師教學領導力得分描述中,財務會計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得分均值為59.64,生產管理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得分均值為59.50,員工招聘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得分均值為52.67,市場調研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得分均值為64.02。
在教師教學領導力得分方差分析中,方差檢驗F=10.642,對應的顯著性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因此至少有一位教師與另外一位教師的教學領導力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
通過教師教學領導力得分多重比較發現,員工招聘教師與財務會計教師、生產管理教師、市場調研教師三者之間的教學領導力得分分別存在顯著性差異,財務會計教師、生產管理教師、市場調研教師之間的教學領導力得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為了解教學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的影響及其程度,把教學領導力分解為專長性領導力、感召性領導力、法定性領導力、獎賞性領導力和強制性領導力五個方面,每個方面領導力對應三個教學行為,依據學生對教學行為的打分,得到五個方面的教學領導力得分,通過回歸分析,研究教學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的影響。
選擇多重線性回歸進行分析,以專長性領導力、感召性領導力、法定性領導力、獎賞性領導力和強制性領導力為自變量,以教學質量評價為因變量。輸入數據后分析結果如下:
在模型擬合情況中,修正的可決系數(調整后的R平方)為0.660,模型的解釋能力一般。在方差分析中,模型的檢驗P值為0.000,小于0.05,模型整體很顯著。基于以教學質量評價為因變量的回歸分析,模型的表達式為:教學質量評價=-0.065+0.173*專長性領導力+0.165*感召性領導力-0.001*法定性領導力+0.017*獎賞性領導力-0.004*強制性領導力。
其中,有3個變量(法定性領導力、獎賞性領導力和強制性領導力)的顯著性P值大于0.05,系數不顯著,依次剔除顯著性不好的變量繼續進行分析。在依次剔除法定性領導力、強制性領導力和獎賞性領導力3個變量,又重新做3次回歸后,得到最終結果如下:
在模型擬合情況中,修正的可決系數(調整后的R平方)為0.666,模型的解釋能力比剛開始大。在方差分析中,模型的檢驗P值為0.000,小于0.05,模型整體很顯著。根據分析結果可得模型的表達式為:教學質量評價=-0.059+0.174*專長性領導力+0.173*感召性領導力。
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專長性領導力、感召性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有顯著影響。其中,專長性領導力每提高1分會促使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增長0.174分,感召性領導力每提高1分會促使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增長0.173分。而法定性領導力、強制性領導力和獎賞性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得分的影響不顯著。
由于教師教學中的專長性領導力和感召性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存在顯著性影響,因此,重點分析該兩項領導力對應的6個教學行為對教學質量評價的影響。采用回歸分析法來研究教學行為與教學質量評價的關系。輸入數據后分析結果如下:
在模型擬合情況中,修正的可決系數(調整后的R平方)為0.669,模型的解釋能力一般。在方差分析中,模型的檢驗P值為0.000,小于0.05,模型整體很顯著。根據分析結果可得模型的表達式為:教學質量評價=0.137+0.105*性格特點+0.268*思想品德-0.116*教學態度+0.150*專業知識+0.274*教學方法+0.086*科研能力。
其中,4個變量(科研能力、性格特點、教學態度和專業知識)的顯著性P值大于0.05,系數不顯著,依次剔除顯著性不好的變量繼續進行分析。在依次剔除科研能力、性格特點、教學態度和專業知識4個變量,又重新做4次回歸后,得到最終結果如下:
在模型擬合情況中,修正的可決系數(調整后的R平方)為0.651,模型的解釋能力比剛開始略小。在方差分析中,模型的檢驗P值為0.000,小于0.05,模型整體很顯著。根據分析結果可得模型的表達式為:教學質量評價=0.814+0.432*教學方法+0.425*思想品德。
通過回歸分析可以看出,在教師教學行為中,教學方法和思想品德的得分對教學質量評價有顯著影響。其中,教學方法得分每提高1分會促使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增長0.432分,思想品德得分每提高1分會促使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增長0.425分。而其他教學行為的得分對教學質量評價得分的影響不顯著。
在不同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上,有的教師之間的得分存在顯著差異,有的教師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總體上看,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得分存在明顯的高、中、低三個層次。
在教師教學領導力與教學質量評價的關系上,專長性領導力、感召性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有顯著影響。法定性領導力、強制性領導力和獎賞性領導力對教學質量評價得分的影響不顯著。為了改善教學質量評價,教師應當加強專長性領導力和感召性領導力水平的提高。
在教師教學行為與教師質量評價的關系上,教學方法和思想品德的得分對教學質量評價有顯著影響。為了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評價水平,教師應當加強教學方法的改進和自身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