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莉,林清松,逯 偉
(臨沂市技師學院,山東 臨沂 276005)
機械制造專業是傳統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制造理念背景下,教師也要始終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與時俱進,依據市場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重新機械制造專業的課程教學,以期更好地適應市場行情發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促進他們的就業,真正培養復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高水平和高技能的人才,彰顯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意義。
不同于普通高中、高校的人才培養要求,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以期促進學生們的就業。在這一人才培養的背景下,落實到課程教學中,專業教學內容也要盡量貼合學生的學習內容?;诖?,在機械制造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我們應首先參考人社部的職業技能標準,調查與該專業相關企業崗位的用人要求和對人才技能的要求,充分結合學校承擔的責任,對學生的專業理論學習、技能掌握和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等進行合理定位,進而對學生進行相關的職業規劃,確定機械制造教學的課程體系構建。
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也要因時而變,引入全新的職教理念,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教學模式。前期通過扎實的專業理論教學,保障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后期,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到相關崗位實習,運用所學掌握實踐技能,深化學生對專業學習的理解,穩扎穩打,為學生順利實現就業打好基礎。在“現代學徒制”理念下,讓學生成為一名企業的員工,在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時,他們的工作態度、工作作風等也都得到了良好的培養,促使了自身職業素養的提升,真正為就業再添磚加瓦。
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于優化相關課程。若想促使學生掌握專業能力,落實到專業教學中,我們就要加強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如制圖、機械制造、工藝制造,這些都是機械制造專業中實踐技能較強的課程。不言而喻,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往往由于知識的抽象性,給很多學生增加了困難,因此,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我們要重視結論的應用,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給學生的專業學習帶來實質性的幫助。
更關鍵的內容在于,通過完善機械制造專業的相關課程,我們還要將學生的實習內容,如學生在整個實習階段總結的專業經驗、企業對學生做出的評價等內容,滲透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成立機械制造專業指導委員會,引入企業骨干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內容開發、教學內容的修訂和教材的選擇,機械制造專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動力。圖1為機械制造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圖。

圖1 機械制造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圖
由于機械制造專業實踐性較強的固有屬性,在專業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其中還有一點需要教師特別注意,就是完善實訓教學設備。機械制造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于,為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十分關鍵。而在實訓教學過程中,選擇適合的教學設備是關鍵。從當前機械制造產業的整體發展態勢而言,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有效搭建現代制造業中理論與實踐的橋梁,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又能對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進行培養。基于此,學??稍诂F有教學設備基礎上,建設部分虛擬實訓室,引入具有可視化功能的教學設施,幫助學生理解專業知識,掌握相關技能。例如,為有效培養學生的職業理念,在虛擬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入與企業相關的6S、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實訓內容。依托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調動起學生對與現代制造產業相關的其他產業,如物流、信息、軟件等專業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并在之后的專業教學過程當中,不斷培養學生們的創業理念。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現代制造業技術的升級、改造,其對人才的需求也不僅僅再局限于對人才簡單技能的要求上,更看重學生分析、設計的能力,而這些內容也是真正為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穩定性的提升,提供了最有價值的參考。在該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我們也應充分考慮市場的變化情況與現代制造業的整體發展趨勢,更好地將其中有效的教學因素滲透到人才培養中。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在于,培養職業型、技能型人才,為企業社會輸送源源不斷的現代制造專業人才。在這一目標理念的指導下,企業可以與學校合作,為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建造相關的實訓基地,讓學生的理論學習充分得到實踐驗證,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論水平,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
教師綜合能力的高低也影響著學生的專業學習質量。因此,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首先,教師需要不斷學習。由于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絕大多數學校也逐步構建了信息技術下的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師的日常教學。如釘釘教育平臺,在考勤、師生互動、學情分析等環節中,實現了在線教學。學生們可以在該平臺上根據學習要求完成相應的學習內容,在線提交作業,由系統進行評價或者教師在線指導等。還有,慕課、微課、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構建等,都提升了學校的信息化教學程度,真正讓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輔助教師教學,降低教學成本。對于那些專業知識較為深奧的內容,教師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教學,如設計PPT。PPT的教學內容不僅要結合書本知識,必要時還可以插入某些操作過程步驟的視頻、實際圖片和一些關于機械制造的相關知識等,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對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習興趣。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其次,還要不斷優化實訓教學方式、改造實訓中心,更好地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其實,現階段,我國對職業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另外,很多企業也認識到了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與輸送過程中的最大價值,因此,他們也在不斷參與到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學與人才培養過程中,積極承擔校外實訓和師資培訓。
人才在促進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戰略性的作用。不管是操作人才、管理人才還是設計人才,提升其綜合素質十分關鍵。而這也要求教師要從產業發展的實際出發,以企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為基準,在知識傳授與技能操作的過程中,逐步促使學生專業綜合素養的形成此外,學校在教育和管理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給學生滲透與職業相關的敬業、合作、創新精神等。還可以通過日常的教學管理,從小事切入,培養學生的精神品質。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在專業知識講解之余,引導學生學會尊重、寬容他人,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團結合作的意識。另外,良好的就業指導,也能真正幫助學生了解崗位特點,使其更好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扎實學習、謀求發展。在現代機械制造業中,由于人工成本的不斷提高和技術的進步,工業機器人的大量使用,讓那些服務于一線的低端勞動者喪失了勞動機會,整個機械制造向著集約化和高端化的方向發展。因此,這也要求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要不斷提升自我學習的能力,“在其位謀其職”,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學校也要助力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一臂之力,如開展技能大賽、創新大賽等,“以賽促學”。學校還可以創新頂崗實習的形式,在產業結構和就業指導的優化中,合學校和企業的共同之力,研發與職業素養和職業規劃相關的課程內容,探索出真正適合機械制造就業的指導內容。
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合作共贏。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我們可以依托企業中先進的制造設備與經驗豐富的一線工作人員,開展相關的培訓交流活動。在對整個師資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讓理論經驗豐富的教師增加實踐經驗,豐富教師的專業能力。另外,教師還能了解各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對制造業在不同行業中所具備的知識、能力、技術等有更深刻的了解,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具備不同的能力,如溝通、管理、創新能力等,不管是自身專業能力,還是行業發展帶來的新變化,他們都能更游刃有余地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更專業的知識服務于人才培養。
隨著校企合作的深化,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專業所學,切實到相關企業中進行實踐,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掌握一定的實戰經驗。學校方面,還可以邀請企業中實踐經驗與操作能力豐富的骨干人員到校指導,以企業中的實際操作讓課堂理論知識立體起來,加深學生認知的同時,開闊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豐富其專業視野。定期邀請校外相關技術人員為學生講解,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現代制造業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流程,讓學生了解理論與實踐如何進行有效聯結,使其更符合企業的要求。
隨著產業的轉型升級,機械制造專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提升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質量,真正以市場為需求轉變教學方法、優化專業教學內容、調整課程結構、更新實訓設備、打造教師團隊、深化校企合作等,為學生專業能力的提升和職業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夯實基礎。與此同時,伴隨信息技術的發展,其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與滲透,也在不斷沖擊著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促使教師要掌握現代化教學技術,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在此基礎上不斷滿足機械制造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要求,推動機械制造專業又好又快地向高質量、高水準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