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恩傳
(六盤水市煙草公司水城縣分公司,貴州六盤水 553040)
1.1 供試材料
1.1.1 供試品種 供試品種為Y48、RY21、湘煙6號、CF228、云煙119、云煙87,具體情況詳見表1。
1.1.2 供試肥料 采用當地烤煙生產專用肥(12∶12∶24)、有機肥、追肥(15∶0∶30),由貴州省六盤水市煙草公司提供。
1.2 試驗地點本試驗在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試驗地為貴州西部山地煙區,煙地類型為黃壤,土壤肥力中等,海拔為1 746.7 m,前茬作物為烤煙。
1.3 試驗方法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每小區安排6行、每行15株(根據地塊形狀、行株數可進行適當調整,但每小區不少于4行,總植株數不少于90株)。密度、施肥及其他栽培管理技術按篩選點所在煙區生產技術方案執行。
為保證試驗精度,減少人為因素、土壤肥力和氣候因素的影響,在整個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品種是唯一差異性原則和以區組為單位的局部控制原則。在田間煙葉成熟時,分小區掛牌進行采收烘烤、貯藏和分級,做到“采烤一炕、分級一炕”。
1.4 栽培管理
1.4.1 標準化育苗 采用大棚漂浮育苗,單獨管理,煙苗要求整齊一致,達到壯苗標準。
1.4.2 規范移栽 所有品種1 d栽完,移栽方法采用常規移栽。移栽株行距為1.1 m×0.5 m,移栽時煙苗不進行任何處理,為防止地下害蟲對煙株的危害,用有效成分含量25 g/L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 mL對20 kg水制成藥液150 mL進行防治。
1.4.3 大田管理 嚴格按照《六盤水市烤煙生產技術規程》要求進行。
2.1 生育期記載記錄各處理生育期情況。
2.2 大田期農藝性狀調查按照《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測量方法》進行測定和記錄,農藝性狀的測定于打頂前,每小區選擇有代表性的植株5株調查記載,所有調查內容完成后再打頂,記錄留葉數。倒3葉長寬數據待頂葉成熟采烤前1 d測定。
2.3 大田期病害調查按照《YC/T 39-1996煙草病害分級及調查方法》記錄田間根莖病害發生情況,按下列公式計算病害情況。
2.4 經濟性狀采烤時都對小區煙葉分別掛牌,烘烤回潮7 d后,對每個處理按照烤煙42級國標品質標準分級并記錄并記錄重量。頂葉烘烤記錄完成后匯總,計算產值。
2.5 數據處理方法利用Excel表格進行數據分析。
3.1 各處理生育期記載如表2所示,各處理移栽期均為2019年4月29日,現蕾期、團棵期CF228、湘煙6號、云煙119、云煙87較Y48、RY21提前10~14 d,中心花開放期、打頂期CF228、湘煙6號、云煙119、云煙87較Y48、RY21提前6~11 d,上部葉成熟期CF228、湘煙6號、云煙119、云煙87較Y48、RY21提前5~8 d。
表1 供試烤煙品種情況
表2 生育期記載表
3.2 農藝性狀由表3可以看出,與對照云煙87相比,Y48、RY21、云煙119長勢差,Y48長勢最差,RY21、云煙119差異不明顯;湘煙6號、CF228較云煙87長勢好,CF228較湘煙6號長勢好。
3.3 田間病害調查由表4可知,各個品種均有白粉病發生,與對照相比,CF228發生較重;除湘煙6號、云煙87外,各品種均有氣候斑點病發生,其中云煙119發生稍重;除云煙87、Y48外,各品種均有赤星病發生,其中CF228發生較重;就煙草花葉病發生而言,除Y48、CF228外,各品種均有零星發生。
3.4 經濟性狀通過表5可以看出,與對照相比,就每667 m2產值、上等煙率而言,所有處理較對照低,品種Y48、RY21產量、每667 m2產值為所有處理中最低,湘煙6號、云煙119差異不明顯,CF228產量較對照高,且每667 m2產值、上等煙比例較對照差異較小。
表3 農藝性狀記載表
表4 田間自然發病率調查記載表
表5 主要經濟性狀記載表
試驗表明,品種Y48、RY21產量和質量較低,湘煙6號、云煙119與云煙87(對照)差異不明顯,CF228產量較高,產值、上等煙率較云煙87差異最小,可以作為后備品種進一步開展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