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良 王 瑞 張桂芬 韓 力 白文軍
(1.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北京 100029;2.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094;3.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宣傳教育中心,北京 100029)
長芒莧屬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異株,原產于美國西部至墨西哥北部,為我國對內對外檢疫性有害生物。該植物可在曠野荒地、溝渠地邊、河灘、耕地、村落邊、倉庫周圍、加工廠、工地、鐵路與公路邊、港口、垃圾場和家禽家畜飼養場周圍生長,并可侵入農田,與作物爭光、爭水、爭肥,導致作物減產、農民減收。
1.1 試驗目的分析三種常用田間除草劑對危險性雜草長芒莧的控制效果,篩選出高效的防治藥劑。
1.2 試驗時間與地點
1.2.1 試驗時間 根據藥劑的不同作用方式,用藥時間在5月到玉米播后苗前或玉米4~5片真葉期;整個生長期用藥1次。
1.2.2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分別設在北京市順義區馬坡鎮衙門口村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科技展示基地,壤土為主;北京海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位于北京市順義區北小營鎮東莊村,沙壤土為主。
1.3 試驗樣地設計
1.3.1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科技展示基地 設置 1塊試驗樣地和1塊對照樣地,相距100 m。試驗樣地為玉米田,面積約1 334.0 m2,并在該樣地中選出長芒莧發生較為一致的3個小區作為重復,面積分別為200 m2。選取玉米田中長芒莧發生較為一致的3個小區為對照重復區,面積分別為200 m2。
1.3.2 海昌農機合作社基地 設置1塊試驗樣地和1塊對照樣地,兩者相距約100 m。試驗樣地為夏播玉米田,前茬為冬小麥,收割后種植玉米,試驗地面積共計3 335.0 m2,并在該試驗樣地中找出長芒莧發生較為一致的3個區域作為重復,面積分別為200 m2。對照樣地設置在玉米田中的一塊撂荒墳地,面積約2 001.00 m2,選取長芒莧發生較為一致的3個區域為對照重復區,每個小區的面積為200 m2。
1.4 供試除草劑
單獨成段試驗選取的三種除草劑,分別為96%金都爾乳油、30%草甘膦水劑和75%煙嘧磺隆水分散粒劑。
1.4.1 96%金都爾乳油 96%金都爾乳油亦稱異丙草莠,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靶標對象為稗草、狗尾草等禾本科類雜草,對灰藜、莧菜、龍葵等雙子葉雜草也有一定的防除作用,且施用后的殘效期比較長。沙壤土、壤土和黏土的最佳用藥量分別為50~60 mL/667 m2、70~80 mL/667 m2和100 mL/667 m2,對水15~20 L/667 m2。最佳施藥期為播后苗前,噴霧封地處理,無需覆膜。
1.4.2 30%草甘膦水劑 草甘膦屬內吸傳導型除草劑,為滅生性芽后處理劑,適用于防治一年生或多年生惡性雜草,如稗、狗尾草、看麥娘、牛筋草馬唐、蒼耳、藜、莧、繁縷、豬殃殃等。參考最佳用量為200 mL/667 m2,對水15~20 L/667 m2。播種后苗前噴霧封地處理,無需覆膜。
1.4.3 75%煙嘧磺隆水分散粒劑 75%煙嘧磺隆水分散粒劑亦稱玉農樂、煙磺隆,為內吸性除草劑,芽后4葉期以前施用藥效好,具芽前除草活性,有速效、持效、耐雨水沖刷、安全等特性。防除對象為一年生和多年生禾本科雜草、部分闊葉雜草,對稗草、狗尾草、野燕麥以及反枝莧等最為敏感,適用作物為玉米。每667 m2用量200 mL,對水30 L/667 m2。于玉米3~4葉期進行莖葉噴霧。
1.5 試驗方法
1.5.1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科技展示基地 試驗樣地于播種玉米后苗前封地噴施30%草甘膦水劑,3塊樣地重復。對照試驗地播種玉米后至苗前未進行任何藥劑處理,于玉米3~4葉期,以75%煙嘧磺隆水分散粒劑進行莖葉噴霧。3塊樣地重復。
1.5.2 海昌農機合作社基地 試驗地于播種玉米后苗前封地噴施96%金都爾乳油,3塊樣地重復。對照試驗地不予藥劑處理,同期噴施清水,3塊地重復。
1.6 數據調查
2個試驗地均于8-9月同時分別進行防控效果調查。2個試驗地的3塊處理田和3塊對照田分別調查10個樣方,每個樣方1 m2(1 m×1 m),統計各樣方內長芒莧植株數量,據此計算不同除草劑的防控效果。
2.1 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科技展示基地以30%草甘膦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噴施封地作為處理,以75%的煙嘧磺隆在玉米3~4葉期噴霧處理作為對照,對長芒莧進行防控處理,結果顯示,相較于75%的煙嘧磺隆,30%草甘膦對長芒莧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田間控制效果明顯,對照田長芒莧種群密度為413.3株/m2,而防治田塊種群密度只有2.7株/m2,田間防治效果達99.3%(見圖1)。
圖1 30%草甘膦水劑對長芒莧的田間控制效果評價試驗
2.2 海昌農機合作社基地以96%的金都爾乳油在玉米播種之后出苗以前噴施封地作為處理,以清水作為對照。結果顯示,96%的金都爾乳油對長芒莧有不錯的防治作用,田間控制效果明顯,對照田長芒莧種群密度為44.0株/m2,而防治田塊種群密度只有2.7株/m2,防治效果達93.9%(見圖2)。
圖2 96%金都爾乳油對長芒莧的田間控制效果評價試驗
田間調查后發現,施用不同濃度的藥劑處理,田間控制效果明顯不同,30%草甘膦對長芒莧具有明顯的控制作用,防治田塊種群密度只有2.7株/m2,明顯少于對照田長芒莧種群密度(對照田為413.3株/m2),田間防治效果達99.3%;96%的金都爾乳油田間控制效果明顯,防治田塊長芒莧種群密度只有2.7株/m2,比對照田長芒莧種群密度(44.0株/m2)明顯減少,且防治效果達93.9%。
田間實際觀察中還發現,由于田間長芒莧的種子庫數量比較大,在整個生長季節一直有種子不斷萌發,導致對照田塊長芒莧種群密度極高,尤其在北京市植物保護站科技展示基地尤為明顯,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