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健 胡先鋒
【摘? 要】為了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依據校情,課題組提煉出“育人為本”“教師至尊”“學生至上”“課堂為王”“服務保障”五個以人為本的辦學新理念。其重要意義在于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策部署的需要、適應廈門市教育形勢變化的需要、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的需要。形成“以服務促管理,以管理提質量,以質量求發展”的校長“心理學影響力”和“非權力影響力”的管理實驗,促進老校新發展,是全體禾中人的時代使命。
【關鍵詞】學校治理體系;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6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6-0059-03
【Abstract】To promote moderniz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ing capacity, based on school reality, the project group summarize five new schooling concepts of human orientation, including “human cultivation”,“teacher respect” “student centeredness” “class essence” and “service guarantee”.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need to implement the decision-making and deployment needs of the 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changes in the education situation in Xiamen City, and to solve hot and difficult issues.The era mission of all the faculty of Xiamen Heshan Middle School is to propel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ld school, as well as to fulfill the management experiment of the headmasters “psychology influence” and “non-power influence”,“with service to promote management, management to promote quality, and quality to promote development”.
【Keywords】School management system; School managing capacity; Modernization
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召開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堅持和完善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的制度體系,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抓治理的能力,提升教育管理效能,完善教育保障制度。中小學基礎教育要提升學校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須:尊重教育規律、豐富教育民主、建構現代學校制度、堅持依法治教,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
廈門市禾山中學創辦于1924年,已有96年的辦學歷史,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它即將實現華麗轉身,演變為一所地處廈門島內幾何中心,東接金尚路、西臨臺灣街、南望呂嶺路、北毗仙岳路,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成為仙岳路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禾山中學秉承“至誠至善”的校訓,全體禾中人精誠團結,銳意進取,取得了驕人的辦學效益:先后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學校、福建省黨政工共建先進教工之家等。
2019年9月,學校借著從“完中”向九年一貫制學校轉變的契機,在辦學理念、規章制度方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真正做實事,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新組建的學校領導班子深知禾山中學辦學的艱難,提出打造“老百姓家附近的優質學校”的辦學目標,注重現實性與前瞻性結合,探索團隊執行力、領導力的提升路徑,探索推行級部制,起草修訂了一系列導向鮮明的規章制度,推進學校改擴建項目建設,重塑百年硬核老校的文化自信,提升各方對學校的信心。課題組圍繞“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行了深入思考和論證,現將前期成果總結如下。
一、依據校情、提煉學校辦學新理念
2020年6月,廈門市湖里區委、區政府召開了湖里區教育大會,會上明確了湖里教育的“三好”:教育投入持續加大;學位持續擴容;教育質量持續提升。同時也明確了新的挑戰:最重要的就是教育質量方面,在公辦校,缺少品牌響亮、百姓高度認可的名校強校;在滿足外來子女就學、教育空間保障、教育均衡等方面還在較大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廈門市禾山中學開展以“新理念”推進學校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探索,研究學校由“完中”向“九年一貫制學校”轉型的發展思路,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深遠的意義和借鑒思路。“新理念”的提出以人為本,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杜威指出:“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和建設性的過程,這個原理幾乎在理念上無人不承認,而在實踐中又無人不違反。”可見,拋棄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學生就不能真正地深入理解和運用知識,我們根據這一原則提煉出了以下五個教育新理念。
“育人為本”:堅持制度服務團隊,通過制定良好的規章制度,明確建立共同目標,營造積極進取、團結向上的工作氛圍,保持良好的溝通能力,引導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等,形成學校管理團隊、教師團隊共同的價值追求,實現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從而推動團隊的高效率運轉,達成“一群人,一條心,為了夢想一起拼”的共同愿景。
“教師至尊”:堅持行政服務教學,即心里有教師、尊重教師,研究管理團隊如何服務一線教師,如何在年終考核、評先、評優、評職稱等考核要求上建立公平公正、風清氣正同時又有情有義的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導高中教師主動向初中教師學習,盡快融入初中部、適應初中教學。
“學生至上”:堅持全員服務學生。學校的發展要服務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要以教育培養好全員學生為己任,本著“學生至上”的理念,一切服務于學生的成長,打造一所學生向往的校園,引導他們通過學習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
“課堂為王”:堅持全校服務課堂,圍繞調動學生主體性、點燃學習的激情做工作,增強內在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有認同感。課堂堅持內容為王,強化課堂教學主陣地意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解決自身的思想困惑。
“服務保障”:教育的本質是立德樹人,面向本質的學校教育就是要全面服務于人的成長。服務是一種信仰,也是我們的教育行動指南。我們要貫徹“堅持干部服務群眾,行政服務教學,全校服務課堂,全員服務學生”的理念,用一流的教育服務水平、理念和一流的服務品質作為潤滑劑和串聯繩貫穿始終,凝聚團隊共同的價值追求、確保教師第一、課堂為王、學生至上理念的貫徹落實。
二、加快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治理”概念強調理念認識的一致性、參與方式的協調性、參與主體的多元性和發展過程的長遠性,其內在邏輯與全員育人機制一致,能從觀念、制度、行動、原則、目的和評價方面為面向育人方式改革的學校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思路。
(一)這是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策部署的需要
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結合教育實際,抓緊黨中央明確的國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備的制度進行研究和部署,推進制度創新和治理能力建設,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撐。在教育方面,需要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需要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需要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建設。
(二)這是適應廈門市湖里區教育形勢變化的需要
目前我市島內“騰龍換鳳”初見成效,島內初中學位增多;名校向島外發展效果顯著。我區適應新時代教育形勢,2020年召開的教育大會提出:規劃要超前,避免新城建成之時又是教育短板成堆之際;格局要調整,以發展公辦校為基礎,以優質民辦校為補充建設項目要提速;力爭在建項目工期優化提前10%。這是我校難得的發展契機,在市、區兩級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下,我校適時加快轉型,將學校打造成老百姓家附近的優質學校。
(三)這是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的需要
當前,我校教育工作還存在高中教師轉型到初中任教的客觀事實,對課標解讀、學生心理、教學研討等都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積累,因此,轉變觀念迫在眉睫;另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涌入城市,在服務城市發展的同時,也給城市的公共服務功能帶來極大的壓力,外來務工人員因無法獲得與當地居民同等的地位,在醫療、養老、子女入學等方面得不到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即使能通過積分入學的方式,進入公辦校學習,但又因在生活水平、家庭學習支撐力等方面與本地生存在巨大落差,而導致群體性自卑心理。本課題旨在調整學校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實現外來隨遷子女的健康成長,真正實現教育均衡與公平。
三、探索以新理念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活動
(一)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引導高中教師主動向初中教師學習,盡快融入初中部、適應初中教學;扎實推進青年教師培養,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適當依托市教科院、區進修學校力量,開展教學業務指導。一是引導高中教師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并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區、市、省級技能大賽;二是開展年輕教師的“工作成長坊”,加快年輕教師的成長歷程;三是開展班主任競賽活動,為區、市兩級比賽推薦人才;四是開展校級、區級等“師徒結對子”活動。
(二)內驅導學,活動促學
一是修訂一批導向明確的學校管理制度:包括《核增績效修訂》《年度評先、評優制度》《教職工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廈門市禾山中學教育教學獎勵辦法》《廈門市禾山中學中考獎勵辦法指導意見》《廈門市禾山中學教師職稱競聘量化評價細則》《廈門市禾山中學班主任職級管理方案》等;二是簡化辦公程序,推行“廈門市禾山中學服務號”,無紙化OA辦公,提升辦事效率,簡化辦事程序,真正為學校一線教師減負。三是落實教學常規活動。抓好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注重對提升預習、聽課、自習、作業、考試檢測、教師輔導等環節效率的研究、典型示范。
(三)文化驅動,共融共享
以傳統美育引導師生一起返回共有的精神家園,回到屬于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中,在這個“家”里汲取繼續前行的力量。學校美育總體上說是在盡力創造讓師生自適的“環境”,使師生能夠徜徉其中,涵養性情,自由生長,實現不同形式的審美愉悅——人往往在“家”里才感覺最舒服,而這種舒服正是“自適”之感。我們通過拍攝各種微電影,如《彩色年華》《你的樣子》;組織各種社團:詩歌朗誦、舞蹈、合唱、機器人等;舉辦學校報刊《廈禾語絲》促進師生在學校找到“自適”家之感。
(四)點面結合,形成體系
德育活動依托積極心理學為指導,結合一線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擇機開展切實有效的德育活動,提升學習的內在動力。建立綜合多元的評價體系,是學生發展、教師發展、課程建設、治理能力的充分體現。樹立“學生中心”的發展觀,從以“升學”為目標向“升學與生涯輔導相結合”目標轉變;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平臺,結合學校自身情況積極開展課程建設,從理念制度等方面提升治理能力;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評價反饋體系,并將評價結果反饋于學校治理進程中,遵循治理的動態性與過程性規律。
四、結語
加快推進我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校師生義不容辭的時代使命。我校領導班子要更自覺地運用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戰略思維來謀劃思路,加快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使我校真正成為社會公認的培養人才的搖籃、教書育人的勝地、師生生活的樂園、改革示范的榜樣。
注:本文為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19年開放課題“以新理念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MXZ-2019008)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占仁.教育治理能力現代化與教育決策者的觀念更新[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0(01).
[2]高華.把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落到實處[J].中國德育,2020(01).
[3]徐倩.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特別報道 上海教育治理進行時[J].上海教育,2019(3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