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萍
【摘? 要】語文教學活動的實際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想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始終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探索,高質量的提問必不可少。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實際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能夠講求相應的提問藝術,如此,提問才能真正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吸引力、啟發學生思維、降低學生課堂知識學習難度的作用。本文就針對相關問題進行了相應探索。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06-0075-02
【Abstract】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activities, if teachers want to better arouse students' think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always follow the teacher's ideas for exploration, high-quality questions are essential. This requires Chinese teachers to emphasize the corresponding questioning art in the actual classroom questioning process, so that questioning can real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hance classroom attractiveness, inspire students' thinking,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students' classroom knowledge learning. This article explores related issues accordingly.
【Keywords】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Questioning; Art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明確指出,相對于解決一個問題來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更加重要。一個人能否解決一個問題體現的僅僅是其是否具備某方面的技能,而一個人能否提出一個問題體現的則是其是否具備從新的角度去思考舊的問題的能力,是一個人創新能力的最重要的體現,而這種能力也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力量。在實際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高質量的提問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興趣得到充分激發,實現整體學習效益的提升。本文就針對提問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相關問題進行具體探討。
一、設疑要具有新穎性,使學生的學習情趣能夠得到有效激發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而正是因為有了好奇心,人們才能對外界的信息有更高的敏感性,思維才能得到有效激活,有意注意才能得到有效發展,而對于學生來說,具有較高新穎性的設疑也是發展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要能夠保證提問方式選擇的合理性,對提問的角度進行有效創新,確保提出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具有較強的有效性以及吸引力,全面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盡量減少一些老調重彈問題的提問,課堂提問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平平淡淡。
例如,教學《老人與?!愤@篇文章的時候,很多教師在提問的時候更傾向于從文本的結構以及老人的硬漢精神兩個角度出發,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在之前的生活以及學習中都已經閱讀過《老人與?!愤@本名著,對于老人的硬漢精神也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這樣老生常談的問題就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實際進行設疑的過程中就需要能夠體現新穎性,盡量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及文本的內容進行提問,引導學生思考老人體現出來的硬漢精神對當下的我們來說有哪些啟發?使學生能夠在老人硬漢精神的引導下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惑,進而主動去解決生活以及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達到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的教學目標。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能夠充分吸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注意力,實現整體教學效益的提升。
二、抓住提問的契機,使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有效激活
學生在實際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并非一開始就能夠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而是需要教師的充分引導,使學生的興趣能夠得到充分激活,進而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主動思考,收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鉆研,找到課堂教學的突破口,通過課堂提問為學生的思維設置障礙,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產生思維沖突。在學生急于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們往往會主動從課文的難點問題、重點問題進行思考,思維能力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篇文章的時候,由于現階段的學生多數是00后,他們出生以及成長于祖國正在逐漸走向強盛的時代,雖然從歷史的學習中他們知道我們的國家曾經十分落后,曾經受到過列強的欺凌,但是,他們畢竟沒有親身經歷過那個時代,在閱讀文章的時候,他們產生的情感感悟也十分有限。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實際組織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抓住提問的契機,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先讓學生思考以下幾個問題:我們的國家曾經是什么樣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什么?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如何得來的?同時引導學生聯系國內外的局勢感受我們國家現今的強盛。教師通過在教學中抓住學生思考過程中的矛盾點進行設問,不僅能夠有效激活他們的思維,也能有效提升他們思維的有效性,使學生對于文本所表達的感情能夠有更加深入以及全面的感悟,實現整體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
三、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對學生能夠產生較強的吸引力
教師在實際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直來直去地提問,問題的啟發性就很難得到有效保證,時間一長,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就會感到興趣索然,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而教師在實際進行語文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若能把原來直來直去的問題轉化成具有一定靈活度以及曲折性的問題,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能夠主動開動腦筋。這樣的提問方式不僅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使課堂教學具有更強的吸引力,為整體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教師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這篇文章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地就課堂內容進行提問,學生在課堂上就只是機械地從文章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回答往往缺乏深入的思考。另外,這樣的提問方式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挫傷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給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發展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實際進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就要對設計的問題進行全面考量,設計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能夠體現一定的能力發展目標。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有效發展學生的文本感悟能力,就可以嘗試在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仿若身臨其境地站在赤壁之上,去感受這里曾經發生的激烈戰爭,感受作者懷古傷今的感情,如此,學生的課堂感悟也會更加深刻。而教師為了發展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則可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想一想,這樣的文本結構布置有怎樣的好處?作者是如何通過這樣的結構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如果讓學生分析文本的結構是本節課的教學基礎目標,那么后續的兩個問題則是對于教學目標的拓展,后面的兩個拓展性問題則具有更強的思考價值,同時也更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文本閱讀能力,對于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有著更重要的價值。但是,教師在實際設計問題的時候也要能夠充分考慮學生的現實情況,要避免向學生提出超出他們能力范圍的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組織語文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引發學生思考的手段,提問的有效性將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能夠合理應用提問的藝術,使提問能夠真正引發學生的思考,達到發展學生語文思維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何玉華.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與技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4).
[2]賈國君.中學語文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藝術[J].西部素質教育,2016(07).
[3]朱萍.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文學教育(上),2014(10).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