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世昌
【摘? ? 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文化教育備受關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語文學科教學為載體,發掘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素材,創新傳統文化教學形式。筆者主要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進行具體闡述,為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優化提供指導與參考,助力高效人文語文課堂的打造。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滲透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119-02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quality education reform,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use Chinese teaching as a carrier to explore traditional cultural materials in Chinese teaching and innovate traditional cultural teaching methods. The author mainly elaborates on the infiltr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reform, and helps to build an efficient humanities Chinese classroom.
【Keywords】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Infiltration research
教育教學改革對學科教學提出了更多要求,對于語文學科來說,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是教育教改的一大著眼點。傳統文化作為先民智慧的結晶,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值得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融于語文教學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從學生傳統文化認知的提升、傳統文化學習興趣的激發、傳統文化思維的培養等方面入手,更需要具體策略的支持。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一方面要讓師生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價值,另一方面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讓傳統文化教育扎根于語文教學實踐。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價值
(一)指導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品格
傳統文化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理應值得每個學生學習。學生接觸學習傳統文化自覺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激發其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具有人格與品格教育的豐富素材,無論是思想還是技藝的文明創造成果都洋溢著創造、探索、進取等精神內涵,反映著人類的基本倫理道德和社會道德規范,學生在接觸學習傳統文化過程中,自覺接受文化品格的洗禮,接受道德的陶冶,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和高尚的人生理想。初中語文學習中學生認識漢字、掌握語言,可以更深入探索傳統文化的內涵,實現良好人格品格的塑造。
(二)提升語文教學的吸引力和教育實效
語文作為初中基礎學科,是學生人文素養訓練提升,交際表達能力培養的重要工具和載體。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割裂了知識學習與文化背景,學生知識的學習零散化、片面化,缺乏深刻的學習體驗,多數學生缺乏語文學習興趣。而傳統文化滲透于初中語文,透過課本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深入了解特定的歷史文化,感悟不同的社會生活場景,單調枯燥的語文教學更富有人文氣息,教學更富吸引力。如初中古詩詞教學,跳出了字詞解讀、字面理解的局限,學生對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人物際遇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于詩歌流露出的情感感同身受,古詩詞的學習不再停留在字詞理解與翻譯背誦的基礎層面,學生真正感受到古詩詞的藝術價值、文化內涵等,提升語文教學吸引力,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更高。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策略
(一)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普及宣導與教學融入
初中語文學科教材有著穩固的傳統文化素材基礎,而開放的網絡環境也為傳統文化資料的搜集整理提供了便利,傳統文化與初中語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傳統文化的有心人,積極挖掘學科教學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補充傳統文化方面的知識素材等,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的興趣。傳統文化與語文學科教學相得益彰,成為學生語文知識、傳統文化探索的驅動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自主搜集,自主講述,學生既學到了傳統文化知識也強化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于課堂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相關元素。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找準時機,普及宣導傳統文化知識,也通過傳統文化元素的加工利用讓語文課堂教學錦上添花。如傳統名人故事、民俗特色、傳統節日等,學生文化知識面不斷擴展,也獲得正向的教育引導與啟迪。
例如在教學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根據文章中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讓學生感悟范仲淹的家國情懷,讓學生自覺受到傳統文化的德育洗禮,強化其使命感與責任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再如教學《滕王閣序》時,針對其中的名句“不墜青云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河轍以猶歡”,教育學生在面對挫折時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情緒,不要停止探索前進的角度,要不斷進取,奮發圖強。通過傳統文化知識的滲透,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知識學習的快樂,也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從而養成較高的傳統文化學習自覺性。
(二)以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讓傳統文化教育落地
初中語文教學要想實現傳統文化知識的有效滲透,必須積極變革教學方法,以多變靈活、趣味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傳統文化知識及語文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初中語文學科與各學科交叉,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闊,學生學習壓力較大,而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多學科的融合性學習體驗,學生獲得更直觀的傳統文化的熏陶教育,也有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和綜合素養的提升。
例如學習書法相關的文學作品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展示不同的書法作品,讓學生對比學習,也可以讓學生試著在課堂上臨摹書法作品,組織書法競賽等,調動學生書法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再如在講解壁畫相關課文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敦煌壁畫的視頻,讓學生感悟到敦煌壁畫出神入化的繪畫之美,感悟到傳統文化經久不衰的魅力。例如在學習古典詩詞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古詩詞相關的節目,讓學生分析選手比賽時對古詩詞的獨特理解和專家的精彩點評,感悟到傳統詩歌的文化魅力,也激發其詩歌學習的興趣。
(三)于課下強化學生對語文傳統知識的理解與把握
傳統文化的教學滲透不應局限于初中語文課堂之上,更應該落地于語文教學課后訓練與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探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內涵,理解運用傳統文化知識,感悟傳統文化魅力。一方面是課外知識的拓展學習,主要是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初中語文課本上傳統文化知識部分講解較為局限,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與感悟不夠深刻,教師鼓勵學生課下拓展閱讀,深入學習傳統文化相關的文獻資料書籍,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知識,也增強對課堂所學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
如在學習《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可以組織學生閱讀《紅樓夢》前后相關的片段,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了解劉姥姥進大觀園的背景,以及紅樓夢的現實環境,對于課本的理解會更加全面與深入。教師平時在語文課堂上也應該借助圖片、語音、文字等展示經典讀物,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讀物的閱讀興趣,自覺拓展閱讀。另一方面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園活動中,實現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學陣地的遷移。相較于傳統的知識學習,校園活動的參與體驗帶給學生的傳統文化認知更為深刻。以傳統節日詩詞為例,組織開展校內各種競賽活動,比如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競賽、詩詞朗讀比賽等等。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當前,很多學校推出了國學經典教育,就是傳統文化與校園活動相結合的教育產物,有助于學生透過國學經典感悟人物品質,提高道德覺悟。
三、結語
傳統文化教育是持續深入的過程,就初中階段傳統文化教育來說,必須發揮語文學科教學的載體優勢,借助課堂上的傳統文化知識普及性講解,通過教學方法變革下學生傳統文化知識學習體驗的加深,配合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深入有效的課外閱讀拓展,讓傳統文化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相得益彰,致力于良好人文教學情境的打造和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茍文慧.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措施[J].科技資訊,2020(18).
[2]程寶蘭.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滲透[J].才智,2020(18).
[3]閆永萍.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滲透[J].才智,2020(18).
[4]單莉莉.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的滲透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12).
[5]郝慶麗.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措施探討[J].學周刊,2020(14).
[6]李廣清,周君峰.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措施探討[J].新課程(中學),2019(08).
[7]鄧艷芳.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措施探討[J].小品文選刊(下),2019(0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