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歡霞
【摘? ? 要】語文知識主要是依托閱讀內容進行教學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也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要求。小學階段正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學習語文知識奠定良好基礎的關鍵期。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要緊抓這一關鍵期,科學地選擇語文教學策略。為此,本文將主要分析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5-0157-02
【Abstract】Chinese knowledge is mainly taught based on reading content. 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analysis ability is also an important requirem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for Chinese teaching.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is the critical perio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reading habits, improve their reading abilit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learn Chinese in the future. Therefore,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reading teaching, grasp this critical period, and choose Chinese teaching strategies scientifically. To this end,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analyz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一、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情境教學,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必須符合興趣方可得益”,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本身小學生的耐心就不足,若是教學策略不具備一定的趣味性或者新奇性,小學生對學習內容無法產生興趣,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就不能夠主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由此導致學生主觀能動性無法發揮,使學生學習狀態和效果受到很大的影響。教材是一切教學的基礎,教師教學要圍繞教材進行開展,這樣才能夠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因此,要綜合考慮教學的趣味性,滿足學生個性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的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愿意緊跟教師的思路,認真思考學習內容,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內涵,以此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使得學生得到進步。
以《秋天的雨》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整篇文章,讓學生對此篇文章有一定認識,然后讓學生回憶自己眼中的秋天,并且讓學生分享自己眼中的秋天,以此調動學生學習此篇文章的興趣。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閱讀內容中的情境,如在閱讀到第二段時利用多媒體呈現出秋天的顏色,教師在備課時可以將書中含有的意象先找出來,像是秋天的銀杏樹、楓樹、田野、果樹、菊花,并且利用互聯網找出相對應的圖片,尋找合適的音樂,然后在教學時按照教學順序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為小學生營造作者筆下的情境。這樣既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筆下美麗的秋天,同時也能掌握作者的表達方法,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提供幫助。教師也可以創設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樣學生就會更有學習的興趣,這對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重要的幫助。
二、組織小組合作閱讀學習,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與合作意識
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除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外,還需要教師能夠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師應相信學生的能力,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思考空間,以此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思考是學習的第一步,學生若是不能夠主動思考,那么其閱讀分析能力將始終無法有效提高,而小學語文閱讀內容中較難的部分就是作者的情感,這些情感都蘊藏在字里行間,若是學生分析能力不足很難準確掌握閱讀內容中的情感。還有就是小學生生性活潑,喜歡活躍的課堂氛圍,喜歡與他人溝通交流,在交流中學生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他人的優勢,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重要的幫助。為此,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策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準確分析出閱讀內容的內涵,掌握基礎語文知識,與全部都是讓學生自己思考的教育方法相比較,這樣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而且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閱讀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是學生進入社會所必須具備的一項生存技能,也是在教學中需要培養的一項必要技能。教師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閱讀內容時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設計的學習任務的難度要合理,不要過難,若是學生通過討論也得不出答案,就很容易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要過于簡單,太簡單則讓小組合作學習失去了意義。其次,分組要合理,要在分組前確定每名學生的學習能力,保證每組水平相近,這樣教學進度才能夠平衡,教學秩序才能夠有所保證。最后,要保證以學生為主體,布置任務后要讓學生通過合作完成任務,教師不要輕易干預。
三、采用多樣教學活動進行閱讀教學,提高學生閱讀分析與理解能力
要讓學生作為主體進行閱讀教學是保證閱讀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且小學生比較好動,此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采用多樣教學活動進行閱讀教學,通過教學活動小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會更高,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以《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學生對閱讀內容有一定了解后,讓學生自由分組然后組織課本劇表演活動,讓學生自由分配角色,并且允許學生按照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增加適當的話術,以此讓表演更加完整。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道具,讓學生自己選擇道具。
在進行課本劇展示時,教師將全程進行錄像然后發給學生家長觀看,讓學生家長進一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學生回家若是能夠受到家長的表揚,那么教學效果會更加,對下一次閱讀活動有重要的幫助作用,而且學生在彩排、表演的過程當中會主動地揣摩人物角色,分析人物情感,這樣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分析理解能力就會得到顯著的提高。教師在觀看學生表演時也能夠準確的了解學生對于閱讀內容了解的準確度,通過指導表演的方式糾正學生觀點這比直接借助閱讀內容糾正學生觀點效果要好得多。除此之外還可以組織朗讀比賽活動、游戲活動等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提高教學質量。
四、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培養學生學習閱讀的自信心
閱讀教學除了教學還需要教師的評價,小學生自我認知能力不足,且心理發育并不成熟,對于教師有著一定的依賴和崇拜感,尤其是對自己喜歡的教師,小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在意度更深,此時教師若是能利用好評價對學生的影響,對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很有幫助,進而閱讀教學效率和質量也能夠有所保證。此外通過評價也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之處,便于學生揚長避短。為了達到教學評價的最佳效果,就需要保證評價內容足夠客觀真實,讓小學生能夠信服,這樣學生才能夠聽從教師的改進意見,完善自身。為此教師需要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首先是將評價主體多樣化,將學生也作為評價主體,當閱讀教學接近尾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評價本節課的表現也可以讓學生互相評價彼此的表現,讓教學評價更加客觀。其次教師可以將評價內容多樣化,除了是對閱讀課教師提出問題的回答情況之外也要對學生其他綜合方面進行評價。最后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教師要重點選擇學生表現好的一面進行評價,這樣才能夠培養學生學習閱讀的自信心。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閱讀教學策略十分重要,若是小寫語文教師選擇的方法不恰當,很容易讓小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閱讀內容,那么學生的能力就很難得到有效的培養。足以見得閱讀教學策略有多重要。小學語文教師要讓教學策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可以幾何教學內容進行情境教學,采取多樣教學活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培養學生思考能力與合作意識,利用多樣化的評價策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慕鵬飛. 小學語文閱讀的開展策略探討[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03).
[2]田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
[3]歐新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08).
[4]梁燕芬.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開展策略研究[J].明日,2019(11).
[5]劉維維.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的研究探討[J].快樂閱讀,2015(14).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