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鳳娟 黃坤鵬 張艷
(河南省洛陽市第五人民醫院精神四科 洛陽471026)
抑郁癥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心理健康的精神疾病,思維遲緩、情緒低落、活動減少等是主要臨床表現,且大部分抑郁癥患者伴有焦慮癥狀,該病具有治療效果慢,預后差,自殺風險高等特點[1~2]。 大腦皮層神經元興奮性閾值變化直接影響抑郁癥輕重程度,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改變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是治療抑郁癥的關鍵所在[3]。 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是一種新型治療方法,對精神分裂癥、創傷后應激障礙和抑郁癥可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鑒于此,本研究探討抑郁癥伴焦慮給予rTMS 結合鹽酸氟西汀治療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抑郁癥伴焦慮82 例患者,采用盲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 例。 對照組男20 例,女21 例;年齡26~63 歲,平均年齡(42.30±4.69)歲;病程1~6 年,平均病程(3.86±1.45)年。 觀察組男18 例, 女23 例; 年齡26~64 歲, 平均年齡(41.78±4.35)歲;病程1~7 年,平均病程(3.93±1.20)年。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4]中關于抑郁癥的診斷標準,且伴有焦慮癥狀; 具備初中以上文化并能夠理解本研究中的相關問卷;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得分≥25 分,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得分≥20分;患者及其家屬知情本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且依從性較高。(2)排除標準:伴躁狂癥發作史患者;治療前4 周服用過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患者;合并嚴重軀體疾病患者及精神障礙患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鹽酸氟西汀分散片(國藥準字H20123161)口服,20 mg/ 次,1 次/d,飯后服用,共持續治療4 周。 對有睡眠障礙患者給予苯二氮 類藥物短期治療, 但不與其他抗抑郁或抗精神病藥聯合使用。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rTMS 治療。在治療時, 患者保持身體放松, 取平臥體位, 采用rTMS 治療,將呈“8”字形的線圈中心與患者右側前額葉的外側皮質區準確對應, 刺激頻率設置為10 Hz,刺激強度應控制在運動閾值(MT)的80%左右,刺激時間維持在4 s,停歇56 s,單次治療總時間為20 min,1 次/d,5 次/周,共持續治療4 周。
1.4 觀察指標 (1) 治療效果: 治療4 周后,以HAMD 評分來評判兩組治療效果, 評估標準:以HAMD 評分減分率>75%為治愈; 以HAMD 評分減分率在50%~75%為顯效; 以HAMD 評分減分率在25%~49%為有效; 以HAMD 評分減分率<25%為無效[5]。 HAMD 評分減分率=(治療前得分-治療后得分)/治療前得分×100%。總有效=治愈+顯效+ 有效。(2) 癥狀療效: 采用臨床療效總評量表(CGI)、HAMD、HAMA 評估兩組患者治療前、 治療4 周后的療效總評價、 抑郁和焦慮水平,HAMA 和HAMD 量表均包含20 個條目,采用4 級評分法,分值越高, 代表患者的焦慮、 抑郁情況越嚴重[6];CGI包含3 項內容,療效指數為0~4 分,分數越高,代表療效越好。(3)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暈厥、便秘、惡心嘔吐、厭食等癥狀。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68%,高于對照組的6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療效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CGI、HAMD、HAMA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GI 評分較對照組高,HAMD、HAMA 評分較對照組低,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療效評分比較(分,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療效評分比較(分,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n CGI HAMA HAMD治療前對照組觀察組41 41 t P治療4 周后對照組觀察組41 41 t P 0.52±0.23 0.46±0.33 0.955 0.342 1.15±0.38*2.14±0.94*6.252 0.000 22.96±6.12 23.58±6.04 0.462 0.646 10.78±2.73*5.02±1.06*12.594 0.000 27.13±7.74 26.02±9.18 0.592 0.556 16.02±4.87*7.46±3.95*8.741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過程中,觀察組出現惡心嘔吐、便秘、厭食、暈厥各為2 例、3例、3 例、1 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95%;對照組各為5 例、4 例、3 例、2 例, 不 良 反 應 發 生 率 為34.15%。 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511,P=0.219)。
抑郁癥患者伴有焦慮癥狀比例高達85%,與無焦慮癥狀的抑郁癥患者相比,其病程呈慢性化,自殺風險更高,疾病恢復時間更長,職業和社會功能受損情況更嚴重[7~8]。 因此,應及早治療,積極控制焦慮癥狀對改善患者預后尤為重要。
rTMS 作為一種新型的精神疾病非侵入性物理治療方法,具有耐受性好、癥狀緩解有效、不良反應發生率低等優點,已被用于焦慮癥、重度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輔助治療中[9]。 鹽酸氟西汀是一種5-HT 再攝取抑制藥, 可增加神經細胞突觸間隙中5-HT 含量, 通過抑制突觸前膜對5-HT 再攝取,從而產生抗抑郁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CGI 評分較對照組高,HAMA、HAMD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鹽酸氟西汀結合rTMS 治療抑郁癥伴焦慮效果確切,可改善其抑郁、焦慮癥狀,且安全性較高。 分析其原因在于,rTMS 刺激療法可通過對人體腦組織發揮脈沖磁場作用, 使得神經細胞被高強度的感應電流去極化,從而產生誘發電位;同時,rTMS 刺激療法可刺激人體大腦皮層,提高大腦皮層局部代謝水平,使其與神經元連接,調節大腦功能狀態,從而緩解抑郁、焦慮癥狀[10]。 但本研究因納入樣本量較少,導致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未對患者進行長時間隨訪。綜上所述, 鹽酸氟西汀結合rTMS 治療抑郁癥伴焦慮效果確切,可改善抑郁、焦慮癥狀,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