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宮偉業、朱文波

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是時代發展的必然,也是學生思想發展與心理特點的需要。本文將緊扣“以學生為本”的觀念,談一些做法及初步的成效,并討論如何改變教育教學傳統模式,以便更好地適用當今學校與學生的教育教學。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指出,“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把他們培養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后繼有人,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
隨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逐漸被人們接受并理解,傳統教育越來越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有人擔心,在“以學生為本”的教育中,學生追求自我價值、追求尊重個性可能會與現有的學校規章制度等相沖突,會給現有的學校教育帶來沖擊。如何看待學生實現自我價值與學校現有教育觀念的矛盾,是每個教師應思考的問題。近年來,諸多職業院校針對教育中遇到的這些問題,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成果,并堅持在教育教學中實踐這一目標。
近年來,有些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收效不太明顯。如何“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教育教學的主體和參與者,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育教學,逐漸成了每位教育者應該思考的問題。
改變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教學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職業學校的教育是為學生傳授必備的知識與能力,是為學生就業服務的。同時,在傳授知識與能力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此,諸多職業院校做了許多嘗試,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問卷調查,對開設的課程中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的安排是否合理、課時是否充足等各方面征求學生的意見。二是教學反饋,在期中與期末進行兩次業務檢查,開展學生座談會,讓學生談談對教學的看法,以及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三是堅持學生評教活動,在學期末組織學生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情況進行網上評教。
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部分教師已習慣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習慣了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主客關系。如何讓學生愿意聽課,是每位教師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思想,轉變角色,以學生為中心,摒棄灌輸式教學模式。
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存在不少難題。每位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同,每位教師調動學生參與的能力也不同。有些學生喜歡學習,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有些學生學習態度欠佳,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學。有的教師很討學生喜歡,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就愿意聽他的課;有的教師雖然水平很高,但不善于處理師生關系,學生可能就不愿意聽他的課,課堂氣氛就會沉悶。由此可見,不是有深厚知識與能力的教師就能勝任教學任務,其還必須能有效處理師生關系。也就是說,教師要學會與學生交流、溝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是一個引導者,教學效果的最終受益者是學生,學生接受多少是教學效果的衡量標準之一。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想實現良好的教育,實現教學目標,就繞不開學生的情感教育問題。學校要堅持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課納入學校的必開課程,組建心理咨詢中心,接待學生咨詢,開辦心理健康講座。此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參加社團或興趣小組,在活動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各班級輔導員定期開展班會,有意識地讓學生談談過去一段時間的感想,引導學生把心里話說出來。輔導員可以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觀察學生,發現問題,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班級學生干部要利用與學生近距離接觸的有利條件,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溝通,及時反饋給輔導員。
在職業學校中,教育學生時,簡單粗暴的方法很難起效。如何解決學生的不良行為問題,是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合理的學校規章制度是學生養成理性行為的保證,這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并不矛盾。學校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理性的行為,而非對學生放任自流。新生入學之初,每個班級要組織學生學習學校的規章制度,讓學生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讓學生心里明白,如果違反了規章制度,是要承擔后果的。
建立學生學分制度。專業課有學分制,選修課有學分制,學生參加的各項課外活動也有學分制。學生做出了成績,有獎勵學分;學生違反了規章制度,就要扣除學分。這是對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一種約束,也是對學生積極健康行為的一種激勵。
大力表彰先進。集體榮譽高于一切,教師要引導每個學生維護班級榮譽,積極關心、參與班級管理;用正能量培育學生正氣,使之摒棄不良習慣。學校、系部、班級應定期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有充足的機會表現自己,每次活動后組織總結表彰大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以及實現價值的快樂。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重中之重,與學校全體教職員工的知識和能力水平、職業素養有關,與學生的積極參與有關。學校要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的監督體系,建立學校、系部、教研室、學生四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學校應以教務處為主,教務處負責教學質量的總體把控,審查各系部的教學大綱、人才培養方案是否可行;系部督促教師各自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否落到實處,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教研室負責監督教師的教學教研活動;建立學生對任課教師講課的反饋制度,定期開展學生評教活動,不定時開展學生座談會,開設學生意見箱等。教師講課情況如何,學生最有發言權。有些教師雖然知識水平很高,但是學生不一定喜歡,有些教師雖然知識水平不太高,但是學生很喜歡。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知識與能力,還要讓學生接受知識和能力。讓學生多提意見,多聽聽學生對教師教學的看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以人為本思想的體現。
如何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落到實處,并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總結和完善,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