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肖春蕖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基于該社會背景,學校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充分促進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的同時,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教師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注重教學內容之間的緊密結合,基于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采取合適的方式。
語文與德育之間本身就存在著較強的聯系,在滲透德育時,能夠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學生不僅是新時代的希望,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夠使語文教學發揮最大價值。在實際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融入德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使學生在長期的耳濡目染之下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文《蘇州園林》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蘇州園林是我國知名景觀,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保護,就無法發揮其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在課文教學中融入德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在今后的生活中,自然會有環保意識。再如,教師可以通過《三峽》這篇課文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和責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嚴格要求自己。除了課堂教學,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環?;顒?,在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感受環保的趣味性和價值。
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印象,還可以使學生領悟課文背后蘊含的深刻含義,從而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師不僅應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還應注重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包括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教師應該選擇更加高效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實現對學生道德修養的提高,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合理地把握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例,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加以總結分析,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空間。
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促進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合理運用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也可以通過各種比賽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更加深刻的剖析。例如,在教學詩歌《我愛這土地》之后,教師可以組織朗誦比賽,激發學生的求勝欲,從而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更加投入對詩歌的賞析。此外,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創設相關情境的方式,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完成。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展開課外閱讀,開闊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思考,真正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語文這一門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而部分教師的語文教學,偏向于對教材內容的講解,缺乏現實意義,較難促進學生的進步。教師應該充分注重對教學資源的重新歸納和整合,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開展語文知識教學。想要實現這一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基于學生興趣愛好,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教材內容加以補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種將課外知識與課內知識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整合,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語文課文《社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介紹當地特色戲劇,從而使自身增強對這篇課文情感和思想的理解,還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促進學生自主展開課外閱讀,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結合實際生活開展語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歸納總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運用新型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改革,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綜合能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教學模式的價值和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指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整體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