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強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防波堤所處海域的氣候較為惡劣,配置的消浪結構可發揮出防護的作用。四腳空心方塊是較為典型的坡面消浪結構形式,具有施工便捷、外形美觀、成本低等特點[1],為合理應用四腳空心方塊,有必要圍繞其施工技術展開探討,以便給實際施工提供正確的指導。
圖瓦盧外島小型碼頭項目,建設中共用到790個小型混凝土空心預制塊,單塊質量1.0~1.5t不等。碼頭總長47m,頂面高程+1.8m。防波堤由南堤(長37m)和北堤(長70m)共同組成,平均底高程-0.9m。防波堤護坡面選用的是預制構件小型空心方塊結構,包含1 800mm×600mm×650mm、3300mm×600mm×650mm兩種尺寸。
防波堤包含南堤和北堤,由預制構件小型空心塊組成護坡面,具體按由內向外的順序依次砌筑成型。防波堤頂面澆筑C25混凝土,形成厚度為300mm的結構層,用于壓頂,有助于提高堤心的密封性。本項目工程量如表1所示。

表1 防波堤工程數量表
1)安裝位置。通過對空心方塊尺寸的分析,按特定間距將其有序設置在防波堤邊坡處,期間加強對邊坡坡度的控制[2]。經計算后,確定各角點的平面坐標,組織測量放線工作,作為構件安裝位置的控制基準。
2)安裝流程。(1)全面檢查吊機及輔助施工設備,確保各設備穩定運行。(2)利用平板車轉運預制構件,將其運抵指定施工點位。(3)以構件排列設計圖為依據,經計算后求得各空心塊的角點坐標,啟用起重機,將構件依次安裝到位。加強對首層構件安裝位置的控制,以便后續可在此基礎上有序安裝。外海氣候狀況錯綜復雜,應兼顧風浪、水流的影響,按分層的方式依次施工。(4)安裝期間,以坡度實際情況為準合理調整吊機鋼絲繩的長度。坡面塊體應緊密接觸,安裝至指定位置后由人工卸扣。坡面與坡腳連接區域將形成較明顯的三角縫隙,該部分可使用模袋混凝土填塞處理。加強對相鄰塊體位置的檢查,要求高度差、錯臺量均不超過30mm,砌縫寬度不宜超過10mm。(5)構件安裝后,利用GPS檢測構件位置和頂面標高,與設計值對比分析,確定誤差并調整,人工檢查構件拼縫寬度。若因特殊情況而導致構件出現偏位等異常現象時,需將構件吊起,隨后整平安裝區域,再將構件安裝到位。(6)本構件安裝完成且各項實測值均滿足要求后,即可組織下一構件的安裝作業。(7)各防波堤護面塊體均安裝到位后,通過水下或陸地觀察的方式判斷安裝情況,看塊體是否存在錯放或漏放的情況,若確有此方面的問題,需及時調整。
3)混凝土填充。(1)塊體和護腳2處的填充材料以合成纖維混凝土為宜,強度等級C25。在距施工現場約200m的位置設攪拌站,根據現場施工需求生產適量質量達標的混凝土,出廠后及時利用自卸翻斗車運抵現場。混凝土卸至錐形漏斗內,再利用施工現場的50t挖掘機提升該漏斗,使其所處位置正好在塊體上方,開啟閘閥并向下卸料,組織澆筑與振搗作業。(2)堤心填充選擇的是貧混凝土,材料強度等級要求及具體施工方法均與前述相同,此處不再贅述。
根據現場作業情況,最大吊距達到5m,四腳空心方塊質量可達到1.8t。通過對性能、可靠性、經濟效益性等方面進行比選,選擇50t挖掘機,該設備可滿足吊裝施工需求。
根據水下安裝的作業特點,采用“自動脫鉤”的方式,共由兩粗兩細四股鋼絲繩組成,存在脫鉤施工需求時僅需抽去鋼絲繩即可。水上安裝部分,采用兩點吊的方法,安排解扣后,有序將各構件安裝到位。
基槽開挖完成后采用人工進行水下整平;整平后的基槽須滿足設計寬度要求,基槽平整度滿足構件安裝要求,經監理驗收合格后,開始安裝構件。施工次序為先施工完成南堤,再施工北堤。構件遵循自外側而內側,自下而上逐層安裝;首層安裝完成后,先回填護腳混凝土,再填充構件內孔洞;構件內孔洞填充完畢后,開始澆筑堤心。堤心混凝土滿足強度要求后,開始安放第二層構件。為了縮短施工周期,可采取安裝構件和填充構件內孔洞同時進行,形成流水作業的施工方法。
本工程碼頭前沿基床底高程-2.5m、后沿基床底髙程-0.7m,存在髙差1.83m的階梯,開挖前沿基槽與前沿基床整平后,采用吊機進行安裝構件。前沿構件安裝時,應遵循自下而上的順序逐層安裝;首層安裝完成后,先回填構件內孔、護腳混凝土;待構件安裝完第四層,髙程達到-0.5m后開始填充構件內孔洞;最后4層構件,每層安裝完成后,填充構件內孔洞。碼頭承臺澆筑采用分段分層進行。待承臺澆筑至后沿線5m處,開始開挖后沿基槽;后沿基床整平后,采用吊機進行安裝構件。首層安裝完成后,先回填護腳混凝土;待構件安裝完第四層之后,構件內孔洞一次性填充完畢。
1)定位。對于質量達到1.8t的四腳空心方塊,考慮到安裝精度要求,采用基線法完成安裝作業。安裝方法有2種:方案一,安裝過程中,挖掘機穩定停靠在堤頂處,旁邊停靠長臂挖掘機,2類設備協同作業,將四腳空心方塊安裝到位;方案二,在確保現場風浪較平緩的前提下(不可威脅人員安全),安排潛水員潛入水中,分析四腳空心方塊的安裝位置并及時擺正,使其能夠達到指定位置。總體來看,所提的2種方案均具有可行性。
2)基線的布置、控制及調整。取1.8t的四腳空心方塊,將其有序安裝在底層,每段均設置5列。每完成一塊安裝后,均利用GPS測量工具及時檢測,調整鋼連桿的位置并采取固定處理措施。挖掘機吊裝,伸出機械臂并將鋼連桿下降,此后由潛水員輔助作業,調整鋼連桿的姿態,使該裝置能夠碰觸已安裝到位的四腳空心方塊,在此條件下測量數據。待底層安裝到位后,需經過檢測和基線校準,將實測結果與設計要求對比分析,若存在偏差則及時調整塊體的位置和基線,否則不允許安裝上方的塊體。基槽開挖整平作業和基線設定工作均落實到位后,方可按自下而上的順序依次安裝塊體。其中以水下安裝環境較為特殊,岸上指揮人員與潛水員應密切配合,根據指令將塊體安裝好。
案例工程中,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以及對施工工藝的持續性優化后,在有效保證四腳小型空心方塊安裝質量的同時還可提高施工效率,且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良好。根據對該工程施工技術的分析,總結出如下幾項施工要點:先做好基槽開挖整平作業再安裝,各環節有序推進;條件允許時配置大型機械設備,力爭一次完成基槽開挖整平作業;四腳空心方塊出水后,需再次檢測并調整基線,視實際情況墊入片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