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
(中國人民大學后勤集團,北京 100086)
高校修繕工程全過程管理是從立項決策、設計、招投標、工程實施到工程竣工階段的管理過程。開展全過程管理與控制的目的是在批準限額內將資金妥善地安排并控制在每一個修繕環節,實現修繕工程造價管理目標。所以,修繕工程造價的有效性,與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合理性,與管理任務的完成都有緊密的關系,對辦學效益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修繕工程的改造施工要求是圍繞需要修繕部位展開的,但在實際修繕過程中往往是在拆除修繕部位時很可能會出現更多相關的維修部位,增加施工范圍和內容,這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造價的提高。
在建筑本身結構的限制影響下,修繕工程的施工空間非常有限,這會造成施工方案多變和施工難度增加。另外,高校教育工作的特殊環境與修繕工程施工時間的矛盾,加之修繕工程本身就需要很長的準備時間,所以,不得不利用節假日加班施工,缺乏完整連貫的工期,造成整個工程進度緩慢。
高校修繕工程的部分項目造價不高且較為分散,在施工時間安排上又需要避開學生上課時間。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對修繕工程的重視度往往不是很高,缺乏對整個工程管理細致、系統的動態化記錄,加之管理上的松散,種種因素都讓修繕工程造價控制難度大大增加。
高校修繕工程的全過程造價控制涉及多項業務辦理,而每一項業務辦理都需要經過多部門審批。如果在施工前期的立項階段存在論證缺乏科學性、設計不合理或招標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會有很大可能給后期造價管理工作留下隱患[1]。
修繕工程實際施工中存在簽證多、變更多的問題,這些都是前期立項階段論證不充分造成的,相關影響因素還有設計不細致或無設計、預算編制精確度不高等。高校修繕工程的現場管理不到位,簽證、變更資料不完整,進而引發施工單位套取虛假簽證、重復計價等問題。工程結算造價管理必然會受到施工階段造價管理失控的影響,導致高校資產流失[2]。
首先,計價混亂、模糊,混亂指的是工程取費過程缺乏嚴肅性和計劃性,模糊指的是借定額項目與高套定額名稱類似,或利用相近的工程名稱以及工程混合的就高棄低工程款。其次,工程量數據不真實,主要表現為高估多計。大部分修繕工程都屬于零星工程,幾乎沒有標準和要求限制于圖紙、工藝等,所以,部分施工單位就虛構工序,偽造工程量。再次,在修繕用料上吃差價,具體表現為工程實際用料的名稱與決算表工程用料上的信息不符,有些施工單位以施工和決算的時間差,以及材料的季節變化為由謀取價差。最后,針對沒有發布定額部門價格表中的材料,有些施工單位會找到對應的供應商串通偽造高價。
工程造價的基礎是由立項決策階段的項目內容決定的,所以,修繕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工作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建設項目的可行性,這也是項目立項前期的核心工作內容與重要依據。其次,要制定合理的修繕工程立項審定制度,維修內容要根據建筑物使用者的實際使用情況和需求來確定,收集整合后由修繕管理部門統一交給學校主管部門,在整體規劃下學校以3次/a的頻率召開修繕工程立項審定會,完成本年度修繕工程項目計劃的編制[3]。最后,明確項目施工的重點內容。相關管理者要立足于學校具體情況,在現有的財力、物力條件下調查待維修項目,用緊迫性和資金投入需求來安排維修項目時間點,合理暫緩部分項目,將重中之重項目放在首位,做到有重點地合理施工。
一方面要根據建設標準嚴謹選用材料和設備。高校修繕工程的設計理念要綜合考慮功能性、結構安全性、節能性和外觀大氣,在設計過程中,要以限額為原則與設計單位進行協商,用投資估算的造價控制方式做到對設計概算的有效控制,避免設計概算不在預期投資額度范圍內[4]。另一方面,要重視施工圖會審環節,高校管理者在施工前要聯合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進行設計缺陷問題討論,最大化地避免因圖紙設計不當造成因質量問題而在施工階段變更設計的情況出現,預控資金投入。
以我國制定的招標投標法為最高準則進行招標,將校內待修繕的項目交付給符合規定的承包單位,并選擇工程質量指標過硬且資質較好的合作方。關于施工材料的選擇要在前期根據材料清單做全面的市場調研,確保修繕工程材料與市場標準相符。認真審核有較大價格誤差的材料,多關注使用量較大的材料。與此同時,對合同簽訂注意事項要進行專業咨詢,避免遇到合同制定后承包商又臨時更改工程造價或更換材料的情況。
1)確保施工組織設計的合理性。認真安排施工進度與計劃,選擇適宜的施工設備和技術;在降低能耗目標下提升工效材料的新型性、技術性和工藝性;嚴格把控工程質量關,用降低返工率的方式來節省相關費用支出。
2)嚴控設計的變更率和現場簽證率。詳細測算設計變更的價款,大額資金變動需經主管領導簽署,并做好變更記錄,避免漏算或多算。強化現場簽證管理,細致地將簽證緣由、時間、尺寸、地點、數量及價格都記錄入冊,得到校方、施工方、監理方和跟蹤審計多方簽字同意后,才能在竣工結算時作為重要依據。
3)嚴格管控設備材料的采購。學校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得市面上符合要求的材料與設備信息,將學校以往的工程資料作為參考來開展材料設備采購工作。自行采購核心材料與設備,通過招標選擇性價比高、口碑好、生產安裝一體化的合作方,對用量較大的材料就直接用比價擇優的方式選擇供應商。
進入竣工驗收階段之前,修繕工程需要組織有關人員認真復查竣工工程,及時發現問題并指定專人負責處理。具體分為以下幾個工作內容:
1)嚴格審核合同條款。結算工作要嚴格地按照合同約定的取費標準、結算方式、材料約定價、執行定額完成。
2)做好工程量核算。將竣工圖紙、現場簽證和設計變更單作為依據精確地計算竣工結算中的工程量,基于定額計算原則得出工程量[5]。設計變更方面,需要原設計單位出具修改圖紙和設計變更通知單,確保有設計人員的簽字和蓋章,最終列入結算憑證還需要得到建設單位的簽證;現場簽證方面,保證手續完整的同時要保證有2人以上簽字。
3)確保定額套用合理性。堅決避免出現高套定額的現象出現,針對以工程量清單方式報價的工程結算,一定要以中標單價為標準,認真核實結算價格。
4)嚴把工程取費關。對于多項費用的計取比例和計算基礎等,一定要嚴格審定其與合同細則規定的相符性。與此同時,圍繞合同規定的定額單價完成合同規定取費標準的審定,還可以根據甲乙雙方商定后的單價為標準。
5)嚴查材料差價問題:(1)調整材料差價的市場指導價和預算價依據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參考性;(2)是否建立了針對零星材料、特殊材料定價和使用標準的審批程序,是否開展了必要的測試論證;(3)由施工方自行采購的材料單價和質量有沒有獲得監理方和管理方的同意,是否具備完整的手續。
工程造價管理與控制是一個漫長的動態化過程,既要保證全面性還要保證針對性。無論在哪一個工程階段都要具備良好的控制造價意識,有必要充分發揮高校掌握一手資料的優勢,就高校修繕工程建設周期的關鍵信息進行認真分析,在把握市場經濟發展走向和脈搏的基礎上最大化地降低修繕工程建設資金流失率,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