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
改革開放推動下,新常態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新常態背景下企業發展既迎接著新的機遇,又面臨著嚴峻挑戰。企業財務內控水平在企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決定著企業決策水平和經營管理效率,對此,必須要加大企業財務內控投入力度。本文在簡要分析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涵義基礎上,分析企業財務內控發展現狀,并根據存在問題提出優化策略。
一、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涵義
(一)經濟新常態
2014年習近平總數據在河南調研時提出了經濟新常態這一概念,所謂經濟新常態主要是指改革開放深化推進下,我國經濟將長期處于一種穩步增長的態勢,同時在改革紅利釋放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種態勢。經濟新常態下的社會經濟變革必然導致企業財務管理內控機制的轉變,尤其在工業信息化時代,財務管理智能化將成為主流趨勢。新形勢下要求企業必須樹立新的財務內控管理理念,轉變財務管理模式,創新財務內控方法,推動企業財務內控管理的現代化進程,為企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財務內控
財務內控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種機制,是企業為確保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避免財務信息泄露,最大限度發揮財務信息價值所采取的財務管控措施。財務內控與企業戰略目標是相互一致的,在財務內控管理當中,受企業經營管理活動變化的影響,財務內控具有動態特征。當然,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必將不斷深化發展,在企業管理活動中發揮最大價值。
(三)作用
首先,財務內控可以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優化財務資源配置水平。企業財務內控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重要內容,通過財務內控制度的健全完善,可以進一步了解財務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企業發展目標制定財務政策,以此提高財務內部資源的配置力度;其次,可以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財務管理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及日常運營,而財務內控作為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其管控水平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經營效益和未來發展,高效的財務管理水平能夠為企業經營發展提供科學決策,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再次,能夠規避經營風險。在企業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諸多風險因素,其中財務風險對企業影響較大,如果企業財務內控存在缺陷,那么就易于發生風險,嚴重制約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相反,完善的財務內控機制能夠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效率,通過合理的財務管理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發展現狀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已經成為企業發展不可獲取的一部分,尤其在現代化財務管理體系構建中,更需要健全完善的財務內控機制來為企業財務管理提供堅實保障。目前,我國企業在快速發展中已經認識到了企業財務內控的重要性,并加大了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投入力度,不過在工業信息化時代,企業財務內控依然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缺乏現代化財務內控管理意識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優化已經成為主流趨勢,尤其在工業信息化推動下,智能會計將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核心,智能會計機器人也有望取代傳統簡單的會計工作,會計分錄、會計報表審核等財務工作以及內控管理工作也將被智能人工系統所取締。因此,構建智能會計體系,打造高效財務內控管理機制尤為重要。但從現有發展階段來看,國內企業財務內控管理依然缺乏現代化管控意識,即便是一些大中型企業,在財務管理當中也只是簡單的對制度、方法進行完善,沒有過多在財務內控未來發展趨勢方面進行探究,這就導致企業財務內控滯后于企業現實發展,而且在智能會計時代來臨之際,企業財務內控問題將會更加突出。
(二)財務內控信息化水平低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面臨著結構調整的壓力,在結構調整過程中,企業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產業發展,并對自身管理機制予以調整,以確保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企業往往忽視財務內控方面的投入,從而導致企業財務內控管理難以滿足企業現代化發展需求。尤其在大數據、云計算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數據信息量尤為龐大,企業若依然滿足現有的會計管理模式,勢必會限制企業財務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企業不注重硬件設備的投入,盡管多數企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但是會計電算化水平較低,無法有效滿足大數據處理需求;另一方面,企業在軟件方面更新、維護力度有限,長期采用同一系統軟件,而且部門之間、子公司之間難以實現財務數據的有效共享,限制了財務內控工作的全面推進。
(三)財務內控監管機制不完善
財務內控是預防財務風險,提升財務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但在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監管作用并未得以有效發揮,現有階段,企業往往以事后監管為主,并不注重事前財務風險的預防,這種內控監管雖然能夠降低企業損失,但是卻無法從根源消除風險隱患,難以發揮財務內控的最大作用。同時,企業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審計部門沒有完全脫離于企業財務部,審計工作依然受制于財務管理部門,這就導致審計效率低下,企業內控監管形同虛設。例如,中國銀行因為財務內控監管不當,引發了理財風險,理財產品“原油寶”巨額虧損,銀行不僅面臨巨大虧損,而且讓投資客戶發生負債風險,為此,2020年5月國家銀證監會對中國銀行展開立案調查,最終于12月對其作出了5050萬元的行政處罰決議。
三、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財務內控優化策略
(一)創新管理理念,樹立現代財務內控意識
經濟新常態下,企業發展在迎接機遇的同時,面臨著嚴峻挑戰,尤其是改革深化開放下,國內外準入門檻降低,在走出去的同時,需要應對內外競爭壓力,對此,必須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樹立現代財務內控意識。首先,企業必須懂得經濟新常態下自身的發展方向和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以新思路、新思維去創新管理模式,引進先進管理理念,為企業財務內控體系構建奠定理論基礎;其次,從長遠著手,把控人工智能發展方向,積極探索智能會計管理機制,推動企業智能會計核算的發展力度,通過現代財務內控管理的精準定位,發揮財務內控最大作用,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加大財務內控投入力度,提升信息化水平
首先,企業必須要加大智能化財務設備的投入流動,經濟新常態下必須要積極引進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通過新型技術設備提高財務內控數據搜集、整理、處理、存儲效率,為企業科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其次,構建完善的財務信息共享機制,尤其在企業規模不斷擴大過程中,企業業務不斷拓展,部門增多,甚至在國際化發展中構建了諸多分公司。想要實現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就必須構建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比如,可以通過財務共享中心模式的構建,實現財務內控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再次,定期對硬件設備、軟件系統進行維護、更新,大數據時代只有保障信息化工具的高效性、安全性,才能夠為財務管理提供堅實保障,最大限度發揮財務內控價值。
(三)強化風險管控能力,優化財務內控監管體系
針對企業財務內控存在的監管問題,企業必須要樹立風控意識,強化風險管控能力,優化財務內控監管體系。首先,企業要樹立全生命周期財務內控監管意識,將企業財務內控貫徹到企業采購、生產、銷售、核算的全流程當中,特別是注重事前預防工作的落實,通過完善的財務內控監管體系實現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其次,構建獨立的審計部門,將審計部門直接納入到企業管理體系當中,實現審計與財務管理之間的相互獨立,提升審計地位,真正發揮審計在財務內控當中的監管作用;再次,完善財務內控風險管控機制,加強風險管控人才的培育,提高財務風險評估水平,真正降低企業財務內控風險。例如,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發展需求以及財務管理現狀,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一旦存在潛在風險或者達到風險預警值,系統能夠第一時間發出風險警報,由財務內控人員對預警信息作出核實,在風險隱患確定后及時制定解決策略,將財務內控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
(作者單位:陜西服裝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