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釗安
樂團建設是學校音樂活動的組成部分,它可以為學生帶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還可以推進學校美育工作,打造藝術教育特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揮學生藝術才能。筆者就以本校管樂團為例,談一談學校管樂團的組建與管理。
一、學校管樂團創建的背景及現狀
當前,學校美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視。全國上下都在大力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龍巖東山小學是龍巖市小學音樂學科基地校,學校確立了“以美育人,賦能未來”的辦學理念,決定以美育引領學校和諧發展,朝著培養具有科學求真精神、向善人文素養、愛美藝術情懷、和諧持續發展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單純依靠學校的音樂課,滿足不了學生的藝術需求,也適應不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發展形勢。鑒于這點考慮,學校決定為學生搭建一個有效的平臺——管樂團,讓更多在藝術上有興趣愛好、有特長的學生加入隊伍,得到進一步的訓練與培養,同時也把它打造成學校開展美育的有效途徑。
于是我們在三、四年級學生中開展問卷調查:“你知道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嗎?你在音樂廳欣賞過樂團的演出嗎?請列舉出你知道的西洋銅管樂器。”從學生上交的問卷中我們得知,知道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學生有10%,在音樂廳欣賞過樂團演出的學生有5%,能列舉西洋銅管樂器的學生僅有12%。顯然,情況很不樂觀。因此,在校園組建管樂團,讓更多的學生走進管樂實踐具有重要的普及意義。
二、學校管樂團的選拔與組建
組建學校管樂團首先要做一個規劃,規劃內容包括師資配置、招募人員、聲部配置、男女比例、樂器購買方案、排練場地、排練時間、課時安排、硬件資源等等。規劃做好后,便開始學校管樂團的選拔與組建。
1.擴大宣傳,招兵買馬。為了招收到更多的優秀生源,學校不僅在周一的升旗儀式上讓樂團現場演奏,而且在召開家長會時會播放一些學生的訓練和演奏視頻,同時學校微信公眾號推送管樂團訓練、匯演、比賽等信息。學校向有意向參加的學生發放“致家長的
一封信”,信中內容包括樂團的簡介、指導教師的介紹和樂團近年來取得的成果和未來發展的方向等。
2.多方配合,齊頭共進。樂團的組建和發展需要眾人的共同努力。首先是班主任的支持。班主任需要動員和推薦優秀的學生參與樂團,還要做好時間方面的安排,確保團員可以按時參加訓練。其次是家長的支持。管樂普及在我區的范圍并不廣泛,個別家長也只是在電視上欣賞過樂團的演奏。因此,在選拔組建前召開一個家長說明會顯得尤為重要。會上給家長們展示一下各種樂器的音色,說明將來學校樂團的發展方向,以及管樂學習對孩子未來升學的幫助等。最后是校方政策的支持。比如,將團員在樂團中的表現與期末優秀學生評選相結合,將本班學生社團表現與教師的考核相掛鉤。當社團學生比賽獲得名次時,學生能夠得到相應的榮譽,班主任也可以獲得相應的加分等。
3.量體裁衣,選拔團員。樂團的組建至關重要的一步就是成員的選拔。在現場招募會上,播放簡短的管樂團演奏視頻,介紹各種樂器的基本情況,邀請各器樂專業教師進行現場的示范演奏,讓家長和學生們充分感受到管樂的魅力。各專業面試時,教師制訂統一的評分標準。面試環節可安排幾個考場同時進行。在選拔樂團成員方面,需符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及身體條件,通過一些簡短的測試了解學生在節奏、音準等方面的水平,如節奏模仿、旋律模唱、單音及肺活量等。像長號、上低音號等樂器需要個頭稍微大一點的學生,可從三、四年級里選拔,長笛、單簧管等木管樂器可從低學段選拔。如果不適合吹奏樂器,如嘴唇厚、門牙不整齊等,但音樂感覺良好的,可以推薦其選擇打擊樂器。面試后,成績由高到低進行排列,再結合專業教師的意見來確定各個樂器組的人選。成員錄取后,樂團成員家長會同步召開,獲取家長的支持與重視之后建立微信群,保持信息暢通。
4.公私結合,配齊樂器。學生加入社團后,首先就是要給他們配備演奏樂器,除了交響大鼓、定音鼓、馬林巴、管鐘、低音單簧管、大號等大件樂器由學校提供,其他樂器多為學生自行購買。報名結束后,各成員根據專業教師推薦的樂器型號,以及自身家庭的經濟情況進行選購。
三、學校管樂團的建設與訓練
日常的訓練與管理是樂團組建后的重要環節,給學生一個和諧、舒適的學習環境,就成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提升自信心的源泉。
1.創造舒適訓練場所。學校在綜合樓提供200平方米的專用排練廳和5間單技課教室用于樂團日常排練。為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教室及走廊墻壁上懸掛著許多聞名中外的音樂家畫像、各種樂器簡介。同時,布置一個公示欄,展示著樂團制度、學生名單等內容。還要固定好學生的座位,規劃好學生樂器展示場所。
2.制訂各種規章制度。為保證樂團課程的順利開展,樂團成立后,教師與團員經過討論,制訂出各種樂團制度,如樂器的管理、值日輪流、獎懲制度等,全體樂團成員和教師應嚴格遵守樂團制度。
3.巧用科學訓練方法。樂團每周訓練兩次,一次1.5小時,周一合練,周四單技課。課后學校借助微信平臺,采用“三微”法進行跟蹤管理。一是根據樂器的不同類別,微信平臺中創建各自聲部群,學生將每天練習情況視頻發至聲部群,由各樂器聲部的指導教師根據練習視頻實時點評,進行線上指導,及時反饋學生學習情況;二是教師結合上課所教重、難點制作成微課在微信群中與家長分享,讓家長在課后進行輔導;三是家長、學生、教師在微信平臺上直接交流互動,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進行不同空間的交流、溝通,隨時跟進學生學習狀態,可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4.借力提升樂團水平。樂團要出成績,離不開專家的引領。學校除了本校的音樂教師外,還聘請原龍巖市軍樂團的教師擔任藝術總監和單技課任課教師。2019年12月,還邀請了新加坡指揮家林宗春教授和廈門管樂學會的專家蒞臨學校指導,師生們受益匪淺。
5.運用多元評價機制。學校每學期根據樂團訓練、比賽等情況對樂團成員進行評價,如“進步之星”“優秀樂手”“首席演奏員”等。每次比賽或大型活動根據不同情況采取競爭上臺,同時適當地讓進步顯著的學生登臺亮相,使樂團成員在參與實踐活動中不斷磨練,不斷成長。
經過兩年的辛勤耕耘,學校管樂團相繼參加了一些演出和比賽,取得了較好成績:2020年12月參加新羅區中小學生器樂合奏比賽榮獲一等獎;2021年1月參加龍巖市中小學生器樂合奏比賽榮獲一等獎;2021年4月參加龍巖市第二屆中小學師生藝術節啟動儀式暨中小學生大型樂團合奏展演。
學校通過這一系列管樂社團活動的開展,不僅使音樂的種子在學生的心里生根發芽,也進一步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的提升、第二課堂各團隊的發展,讓學生能在更廣闊的舞臺上張揚個性,綻放光彩,成就音樂夢想。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東山小學責任編輯:林彥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