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教育部頒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信息化技術融合進入教育奠定了制度基礎。從教育信息化1.0升級到教育信息化2.0,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更加深入。值得一提的是,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學科特別契合,無論是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是優化教學設計,都能找到二者的結合點。
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融合,讓靜態知識動態化、枯燥知識趣味化、抽象知識形象化,從而營造出一個自然、輕松的學習氛圍,喚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最終使學生自覺地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具化性、豐富性、靈活性、開放性的特性,對培養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輔助作用。本文結合教學實踐,探討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對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及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的具化性,有助于提升理解能力和課堂效率
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來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原本靜態的課本變得靈動起來。通過多媒體設備創設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讓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具體、形象,有效地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比如,在《風娃娃》一課中,纖夫拉纖的片段對小學生來說是很難體會的。因此,筆者在教學前,先在網絡上搜索早年長江三峽的纖夫拉纖的視頻。當學生看到和聽到視頻中展現的纖夫拉纖時的動作和發出的號聲時,對纖夫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由于視頻極大地替代了學生的自身經驗,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所以這時教師再適時地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學生就能深切體會到纖夫的艱苦工作,就都想和風娃娃一起幫忙用力吹帆船了。
二、信息技術的豐富性,有助于提升課堂活力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而利用信息技術,更便于教學情境的創設。另外,讓學生參與課堂情境的創設,不僅有助于學生學會使用信息技術,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
比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學伊始,筆者先播放南海全景圖。鏡頭逐漸推進,畫面中只有西沙群島的全貌,視頻中的畫外音介紹著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最終,畫面定格在西沙群島鳥瞰圖上。這樣,學生從俯視角度鳥瞰了整個西沙群島,充分體驗了“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有深藍的,淡藍的,淺綠的,杏黃的”的畫面感。當視頻播放到西沙群島中的一個大島嶼時,筆者讓學生化身導游,現場介紹西沙群島沙灘上的貝殼,海底里的珊瑚、魚,以及海島上的鳥類,等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到西沙群島的富饒及風景的優美,從心底里熱愛這個可愛的地方。這節課,筆者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有效提高了課堂活力和學生的參與感,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信息技術的靈活性,有助于提高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能話躍課堂氛圍,還能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主查閱相關資料、小組組織專題討論等形式,深度參與課程要點的探討。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筆者先布置學生預習課文。然后在課堂教學時,筆者先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內容,再節選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飛奪瀘定橋》視頻片段播放,接著提出問題:課文是如何描寫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因為有預習過,并觀看了視頻,學生很快就回答:一是“飛”,二是“奪”。“飛”是爭分奪秒,必須趕在敵人援兵的前面到達瀘定橋;“奪”是為了革命勝利,不畏槍林彈雨,不顧橋下驚濤駭浪,心中只有一個奪橋的目標。可見,視頻播放這個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既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又提升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信息技術的開放性,有助于提升語文素養筆者在教學中常用MindMaster軟件,這是一款專業思維導圖軟件,可以很容易地生成形象又生動的思維導圖,且不限時間和地點,學生可以即開即用,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實用性。筆者經常讓學生在預習課文時使用此款軟件,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逐步呈現思維導圖,并引導學生自我修正。因為該款軟件具有協同性,學生能把思考的內容即時進行填寫,并得到展現,因此,很多學生都很喜歡使用。同時,這款軟件也能讓教師更好地了解每個學生思考的不同點,便于糾正偏差。
另外,教學中常用的希沃白板,功能強大,其本身自帶很多工具。在希沃白板功能中,筆者特別推薦使用備課界面下的“課堂活動”功能。該功能一共提供了“趣味分類”“超級分類”“選詞填空”“知識配對”和“分組競爭”五大類可互動的功能,尤其是“分組競爭”這項功能,這是一項帶有游戲性質的課堂活動,深受學生喜愛。
比如,在教學《昆蟲備忘錄》時,筆者利用希沃白板設計了一個“我們一起環游昆蟲王國”的分組游戲。筆者先把學生分為蜜蜂、蜻蜓、甲蟲、蝴蝶四組,然后讓學生跟著畫面中各自的昆蟲導游環游昆蟲王國。當學生正確地叫出昆蟲的名字,并禮貌地和它打招呼后,畫面就會自動地切換到下一種昆蟲。活動結束后,電子白板上就會自動呈現小組比賽結果。這時,教師再強化正確的知識點,幫助學生辨別錯誤的知識點,學生接受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課堂教學中加入這個“分組競爭”環節,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對課堂學習氛圍的調動有極大的輔助作用。
筆者也鼓勵各班級學生在QQ上開啟班級空間,讓學生把班級、學校的活動照片、視頻上傳到班級空間,鼓勵學生在上面留言評論。這些空間都是開放的,空間上的資料都是永久保存的,所以深受學生們的喜歡,很多畢業多年的學生還經常會在上面留言互動。筆者也經常上傳資料到QQ班級空間,并要求學生在上面發表個人看法,這樣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筆者也鼓勵學生開設屬于自己的個人主頁,直接在主頁上寫日記,留下自己學習或生活的點滴記錄。當然,教師也要注意控制學生使用互聯網的時間,要告誡學生,互聯網是用來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的,不可用于游戲。
總之,教師應當深入了解教育信息化的特性,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信息技術是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因此,在融合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互相結合、互相補充,從而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祥謙小學閩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