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亞麻色頭發的少女》選自德彪西《前奏曲》第一冊第八首。樂曲短小精悍,但卻十分具有特色。尤其是在和聲以及調式上,與古典、浪漫主義時期的樂曲有較大不同。本文以這首鋼琴小品的調式作為主要研究方向,對其五聲調式構成進行具體分析。與傳統作品進行比較,更深入的了解德彪西獨特的作曲風格和技巧。
關鍵詞:德彪西;亞麻色頭發的少女;調式
這首《亞麻色頭發的少女》創作的時期,主調音樂在歐洲仍然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德彪西對傳統的功能和聲體系和既定的曲式結構似乎已經厭煩,他所創作的曲子幾乎都在有意的避免功能和聲的進行,在調式調性上也與傳統大小調體系有較大差別。下面,筆者就以他的這首《亞麻色頭發的少女》為例來闡述德彪西調式運用的特色。該作品曲式結構圖如下:
一、A樂段調式分析
該作品的調號為6個降號,作品的第一小節,樂曲從?D這個音開始往后依次是?B、?G、?E、?G、?B,旋律線呈U字型。2-4小節,新增加了一個音 F,以及C ?E ?G、?G ?B ?D的和弦作為和聲。至此樂譜中一共出現了?B、?G、?E、?D、F、?C這些音符。并且,筆者發現?G在這段旋律中很重要,因為他多次出現并且結束的和弦為?G ?B?D。類似于?G大調的結束感。
如譜例1所示:若把它看做首調的do,旋律則是 sol mi do la do mi sol mi do la do mi do si la sol。而sol mi do la的來回反復讓人感覺有很濃郁的五聲調式音階的色彩在里面。
樂曲4-7小節,這段旋律五聲調式的色彩就更為明顯了,新增加了bA這個音符。如譜例2所示,若把bG看做首調的do,那么bA就為re,這段的旋律就是la do re sol mi do mi re sol mi la mi fa。而fa(?C)這個音可以看做并不是調式音階中的音,因為在第8小節,第一個音的是?D,這個?C解釋為?B到?D之間過渡的音更為合理。那么把這段旋律的音階排列出來即為do re mi sol la。可以很明確的看出這段旋律是以?G為中心音的五聲調式音階。
若把1-7小節看做a,那么8-13小節可看做a1,是a樂句同頭變尾式的模仿。a1開始部分與a不同的是a1在下方聲部加入了和弦為旋律配上和聲。分別為?F ?G ?B和?G ?A C和弦。筆者認為這個和弦只是起到加重色彩效果和聲部厚度的作用,并沒有影響調式。10-13小節是主體旋律的發展。14小節是一個短的過渡句,過渡到15小節以?C ?A ?F ?E這個和弦開始轉入新調。后面旋律為?C ?D ?F ?A 重復一遍。
二、B樂段調式分析
15-18小節為連接段,并無明顯的旋律感及樂句感。起到連接AB兩段的過渡作用。15-16這兩個小節可以把中心音看做?C,因為旋律從?C開始并且也結束在?C上。17-18小節是16小節節奏動機的延續并且起到過渡作用到19小節。19小節開始以?E G ?B和弦進入,接下來是?B C?E F G這個旋律再三個聲部各出現一次。如譜例3所示,在聽覺上可以明顯的聽出sol la do re mi的首調旋律,并且可以看出?E為這段旋律的中心音,因為這段旋律開始和結束都是在以bE構成的和弦上的。故19-21小節可看做以?E為中心音的五聲調式。22-23是個過渡句。24-27小節是個新的節奏材料,把旋律聲部提煉出來,出現的音排列出來為:?B?E?G?D 并且從旋律形態來看呈這四個音反復的波浪形。可以看做為a樂句主題的變奏重復。調性上也可以看做是以?G為中心音的五聲調式。
三、A1樂段調式分析
如果把1-13小節看作是A段的話,那么28-39基本上可以看做是A1段。從28開始旋律是a樂句主題旋律的高八度重復。但和聲聲部加上了?C ?E?G和弦的持續。35小節是一個三度音程不斷向上的旋律把旋律音提煉出來是?G ?A ?C ?D ?E,在聽感上依舊可以明顯聽出sol la do re mi的首調旋律,并且最后結束在以?G這個音作為根音的和弦上,故可以把這段旋律的中心音看作為?G。在聽感上很容易讓人覺得這是中國民族調式中的?G徵調式。
結語
縱觀整首曲子,可以說基本是使用五聲調式音階譜寫出來的,但其中也加入了一些經過、輔助、或者色彩性的音符。整首曲子大致調性布局呈現?G-?E-?G這種形態。在當時以大小調調式為主流的歐洲,德彪西以五聲調式譜寫的曲子自然是一個大膽的創新。在他這首曲子中幾乎看不到任何功能性的和弦,只有偶爾會出現類似于“主和弦”的存在并且只是單獨存在,并沒有和前后和弦產生功能上的關系。不難看出德彪西是在有意而為之,他的這一做法為后來20世紀的音樂家產生了新的作曲思路和方向,可以說是開創了20世紀音樂的先河。
參考文獻:
[1]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2]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娜夫/伊·斯波索賓/符·索科洛夫.和聲學教程[M].2008
[3]音樂之友社.德彪西[M].美樂出版社.2000
[4]沈旋.西方音樂史簡編[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李奧冉(1997.3—),男,漢族,籍貫:山東諸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音樂與舞蹈學,研究方向:鍵盤演奏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