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組織也在不斷的發展,行業協會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協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平衡社會和市場主體利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承接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泰安市行業協會進行座談走訪,到部分行業協會實地調查,在初步掌握泰安市行業協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加快推動行業協會發展的意見建議,以推動行業協會更好的為泰安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行業協會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組織,在協調社會經濟發展、平衡社會主體和市場主體利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承擔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行業協會;建設;研究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組織也在不斷的發展,并已逐漸成為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我國社會建設的主力軍。行業協會作為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協調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平衡社會和市場主體利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承接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泰安市行業協會進行座談走訪,到部分行業協會實地調查,在初步掌握泰安市行業協會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加快推動行業協會發展的意見建議,以推動行業協會更好的為泰安市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1泰安市行業協會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大力推動下,泰安市行業協會蓬勃發展,影響力和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截止目前,全市市級行業協會已經達到140家,會員企業兩萬余家,社會組織達三千余家。在化工、紡織、食品、汽配、電子商務、智能制造與機器人等全市重點行業和新興行業相繼建立了行業協會。初步形成以領軍企業領軍人物為主導,以行業發展為主線,以協會合作聯盟為紐帶,涵蓋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中介機構參與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組織網絡體系和服務體系,行業協會建設創出了“泰安模式”,走在了全省前列。
2泰安市行業協會發展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泰安市行業協會建設與先進地區相比,與企業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思想認識不統一
當前,社會各界對行業協會建設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化。部分政府部門習慣于過去的管理方式,不想放權,不敢放權,對于一些工作還是停留在以往依靠行政指令來進行,對行業協會工作支持力度不夠。有的協會負責人對行業協會的作用認識有偏差,把行業協會作為提升自己企業、個人影響力的招牌,對協會工作積極性不高,責任意識不強。部分企業對加入協會持懷疑和觀望態度,造成一些行業協會在吸收會員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達不到規定的會員數而不能注冊登記。有的認為凡是行業協會的事情都應該由行業協會自身解決,職能部門沒有必要再去過問,如果繼續過問會違反國家的方針政策,會給自身造成不好的影響。還有的對于協會需要部門協辦的事情則是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從而造成過協會難以開展工作,也使得協會的公信力下降。作很難開展。
2.2作用發揮不到位
有些行業協會沒有找準自身定位,解決行業問題不突出,提供的服務與企業的需求錯位,在行業企業中認同度不高。有些行業協會服務意識落后,缺乏主動服務,在整合行業資源,搭建平臺,營造環境上不足。有些行業協會對政府部門依賴性較強,習慣于靠過去行政命令開展活動,一旦脫鉤,就無所適從,協會工作開展不起來。有些協會成立時熱熱鬧鬧,成立后冷冷清清,長期不發揮作用,處于休眠狀態。有些行業協會因會費籌集困難,導致無法正常運轉,工作處于停滯狀態。
2.3自身建設不完善
行業協會存在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完善、從業人員專職化程度不高等問題,離“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有些行業協會內部機制建設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理事會、監事會作用發揮不到位,行業公信力和權威性不強。有些行業協會會費及其他收費項目管理缺乏透明度和公信力,政府部門、協會內部對行業協會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有待進一步完善。有些行業協會從業人員專職化程度不高,特別是一些協會秘書長大多由企業兼職,使得無暇專注協會工作。有些行業協會人員管理不規范,專職人員“五險一金”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
3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為行業協會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各部門單位、各行業協會要緊緊圍繞泰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著重在理順關系、健全功能、規范運作、完善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建設步伐。
3.1推進簡政放權,營造發展環境
各行業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和推動力度,為行業協會改革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3.1.1要加快職能轉變步伐
不能抓在手里,自己不干,也不讓別人干,該還給市場的還給市場,該交給協會的交給協會,為行業協會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支持行業協會發揮更大作用。
3.1.2要轉變觀念,善于主動聽取相關意見
積極引導行業協會參與政府的相關事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重要作用,認真聽取行業協會的意見和建議,為行業協會更好的發展提供支持。
3.1.3要創新支持措施,優化政策環境
行業協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政策環境。各行業主管部門要推動建立面向協會購買服務的常態化機制,定期公布購買服務清單,形成規范化、制度化的購買服務體系。
3.2建立發展平臺,激發行業活力
行業協會要把主動服務作為立身的根本、發展的基石,要通過建立發展平臺激發行業活力。
3.2.1要作“穩定器”
加快行業聯盟組織建設,協調本行業與上、下游行業及區域外相同、相關行業間的利益關系,鞏固產業鏈和供應鏈,維持行業整體繁榮和穩定。積極解決行業內部的各種關系,制定相應的制度規范,規范企業行為,避免無序、過度競爭,促進本行業穩定發展。
3.2.2要作“傳導器”
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做政府政策的建議者、宣傳者和落實的促進者,對上反映企業和行業的發展信息與需求,對下傳導政策導向,更好的優化和調整產業結構。
3.2.3要作“助推器”
提升會員單位獲取資源、拓展市場、維護權益的能力,組織會員單位建設科技創新平臺,聯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節約會員企業創新成本,促進技術進步。推動對外合作交流,引導企業開展國際市場的調查和開拓,打響泰安國際、國際泰安品牌。
3.3提高服務意識,增強工作主動性
3.3.1要充分認識到行業協會的性質是一定區域范圍內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章程自愿組成,實施行業服務和自律管理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它不是一級行政性組織,不具有行政約束力。協會運行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堅持為會員服務,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會員之間發揮協調和溝通作用。
3.3.2要加強服務工作的主動性,要主動地收集會員的訴求和意愿
充分發揮現代通信工具的高效作用。采取書面、電子信息、當面聽取等方式方法,盡可能多地了解情況;要耐心地傾聽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對收集到的意見和建議,在分類整理的基礎上,排出時間表,明確責任人,主動溝通,及時行動,提高服務時效性。對屬于會員之間可以橫向溝通解決的問題,可以采取個別對接、座談交流、實地走訪等方式,按照協商合作、互利共贏的原則使有關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對于涉及地方政府和行業主管單位的有關事項,則要依法依規積極主動和主管機關進行溝通,取得理解和支持。
3.3.3做大做強行業會展,做成具有較高權威性和影響力,國內外廣泛參與的品牌展會和論壇
還可舉辦博覽會、交易會,為招商引資提供咨詢服務等。擴大對外交流,在應對國際貿易糾紛上,充分發揮協會快速反應的組織優勢。擴大會員覆蓋率,提高協會的代表性。加強與會員單位的聯系,加深對會員單位的了解,增強會員單位對協會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3.4建立評價體系,完善退出機制
3.4.1建立行業協會考核評價體系,對行業協會工作進行綜合評價
對規模較大、管理規范、作用突出的行業協會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有活力、經費有困難的行業協會,要給予適當補助。對于行業協會不承擔職能,不發揮作用,違反法律法規,要對其進行清理整頓,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
3.4.2完善行業協會準入和退出機制
完善行業協會登記和年審管理,進一步降低準入門檻,允許“一業多會”,引入競爭機制,提高行業協會服務水平。行業主管部門要鼓勵和引導行業內職能相近的行業協會商會進行合并,整合行業資源,提高服務效能。
3.4.3建立行業發展專項資金
加大專業人才培育力度,推進行業協會人才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和年輕化。開展協會招商引資活動,積極與國內外行業協會開展聯絡,定位于大型企業、外資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等企業財團,補齊和壯大產業鏈條。發揮協會優勢和作用,打造適合本地產業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引導行業協會抓住“一帶一路”的戰略機遇,為促進企業走進國際市場提供各方面的幫助與服務。
3.4.4提供行業規則和治理機制
通過參與市場監管、市場誠信建設、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攻關等行為和手段,提供行業規則和治理機制;探索開拓業內激勵先進、懲處違章和調處糾紛工作,維護公平競爭的行業秩序;推動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強化職業道德指引,構建和諧行業關系,保障行業健康、有序、規范發展。
3.5加強文化建設,承擔社會責任
行業協會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主體,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制定適應市場規律,符合國際慣例的機制,才能促進行業協會更好的發揮作用。
(1)要明確企業發展理念,形成開放合作共贏的企業發展價值導向。通過對行業龍頭企業及企業相關人物的培訓、宣傳,逐漸培養一批敢于擔當、勇于創新、善于行動、與時俱進的企業家。
(2)要積極開展企業文化建設,建立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對失信企業要及時向社會公開,要形成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環境,讓失信行為無處遁形。
(3)要引導企業嚴格遵守國家、省市及行業的相關政策、法規,使企業在節能降耗、安全生產等方面履行應盡義務。
(4)要加強協會品牌建設。這是協會向高水平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要在協會改革和發展中根據行業特點,做好服務工作,拓展服務領域,以核心業務的品牌化實現協會整體能力和形象的品牌化。
(5)要倡導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服務社會,在慈善救助、擴大就業等公益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要制定實施行規行約,根據行業發展要求,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范行業產品,提升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鄧雅俐.加強協會建設 提升服務能力——在中橡協第33次秘書長會議上的發言[J].中國橡膠. 2015(03)
[2]臧玉臣.新形勢下行業協會建設面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大陸橋視野 ??F279.2;D630 頁碼:48-50+54
[3]徐錫雁.協會建設與行業發展[J].工程造價管理。2020(12)
作者簡介:王繼冬,(1977.12),女,漢,山東泰安,大學本科,講師,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