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地域廣大,由于各地經濟、人口結構以及環境因素的差異,在發展過程中的政策也是有所偏差,其中,金融政策的偏差是最為明顯的。有差異性的區域金融政策,主要也是為了我國經濟更好的發展,但是在區域進入政策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正是由于這些問題導致了我國經濟發展之間極度不協調,城鄉貧富差距比較大,對于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就基于這些問題及相關政策展開了論述,希望可以為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一點借鑒和啟示,從而促進我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區域金融政策;問題
1前言
在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制定有差異性的區域金融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主要是由于各方因素的限制,在具體金融政策的制定過程中,也要根據各地的歷史環境因素以及現狀進行斟酌,分別從區域金融結構政策、區域貨幣政策和城鄉金融政策三個方面入手,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制定相應的金融政策。也正是由于在制定過程中所需要考慮的因素比較多,所以區域金融政策在制定過程中的難度是非常大的,一旦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導致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造成比較大的人民經濟損失和財政損失,因此,在政策制定過程中,必須要慎之又慎。
2區域金融政策的必要性
從古至今,我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都面臨著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政府有關部門也制定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在實踐中發現,通過制定不同的區域金融政策,對于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差異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從理論上來說,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方式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基于自由主義哲學和市場萬能的理論,通過市場無形之手引導金融資源的重新配置。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主要是由于這種觀念認為資源配置的失衡只是短暫的,并不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通過市場機制的長期運轉,可以將這種配置失衡的局面扭轉過來,這種方式在我國是并不適用的[1]。第二種是基于干預主義哲學和市場有限理念,通過依靠政府有形之手來調節市場資源的配置。這種方式其實與我國現行的經濟理論有大致相似之處的,這種觀點認為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并不能完全占據主導位置,不能進行完善的資源調節,仍然需要外來力量的干預。而這個外來力量,就是政府的作用,但是政府干預的力度、干預的方式以及干預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2]。目前,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行的是以市場為主,政府進行宏觀干預為輔的措施,既要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的體現政府的職能。這種方式就很好的將自由主義與干預主義相結合,既避免了自由主義過度放任,由市場進行控制,又避免了干預主義政府過多干預情況的出現[3],這也是最適合我國經濟發展要求的。而區域金融政策也是基于這種發展理論下所制定的,主要是由于金融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如果政府不加以干預和控制,那么就會導致這種風險不斷的擴大。尤其是目前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仍然處于一個新舊交替的階段,區域經濟發展差異過大,還有可能導致我國社會的不穩定,而通過政府的干預措施,可以很好地縮小這種差距。這種經濟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在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過程中,還必須要結合實踐和基本國情[4]。同時,還要實施靈活多樣的區域政策,任何盲目崇拜市場經濟和對區域金融政策排斥的理論都是錯誤的,雖然區域金融政策在發展過程中并不能完全代替市場機制,但是已經融合了市場機制的發展運行規律,在順從市場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市場的失靈之處進行相應的補充和調整,因此,這種方式也是非??煽康?。這也意味著,區域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須建立在市場秩序基礎之上,必須要遵循市場規律。
3我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
由于我國的地域過于廣闊,從地理位置分布上來說,東西南北四個區域在發展過程中都具有不同的經濟特點和歷史背景,也有相應的發展方式,因此,在區域金融政策的制定過程中,也是有所差異的,這就造成了我國區域金融發展存在多種多樣的模式,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呈現出東強西弱,城強鄉弱格局。針對這種格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主要分為四種模式:
3.1市場競爭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
這種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市場的作用仍然是非常強大的,因此,開放程度是非常高的,市場競爭對于中小企業的約束力也非常強,資本運行規律和市場運行機制在這種模式下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所以市場價格也會波動的比較大[5]。這就對于該地區的經濟基礎要求比較高,因此,在我國東部地區實行的是市場競爭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在這種發展模式下,有助于各方企業進行有效的競爭,從而促進我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并且,這種發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帶動周邊其他地區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于一些貧弱偏遠地區的帶動能力是比較強的。
3.2政府適度主導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
這種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市場的作用與政府的作用是并駕齊驅的,市場競爭機制并不充分,金融結構仍然是傳統的布局,政府能夠在一定條件下約束市場主體的相關行為[6],同時,在資金和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這種發展方式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也稱之為適度壟斷型模式,換句話說,政府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對于市場是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的[7]。這種發展模式在我國的一些比較發達的地區或者處于經濟轉型時期的地方是較為適用的。目前,在我國西部地區這種模式應用的比較多,西部地區的一些中小微型企業也可以在政府的作用下得到更多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
3.3政府扶植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
這種模式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發揮的作用是要大于市場機制的,市場競爭的力量是非常弱的,主要應用于一些西部欠發達的地區,是由于這些地區資金的內生能力比較弱,因此,大多數的資金和資源都是由外界輸入的。而且由于欠發達地區的金融體制并不完善,如果減少政府的扶持作用,那么在這種環境下,是很少有企業愿意到此地來進行投資的,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來說是更為不利的。但是這種發展模式與壟斷式的發展是有很大差距的,壟斷式的發展是政府對于市場的運行完全進行控制,是政府主動的一種行為。但是這種發展模式適用于市場殘缺,如果政府不采取相應的作用,當地的經濟發展就會退后或者停滯不前,是政府被動的一種行為。其次,在壟斷式的發展模式下,壟斷者的主要目的是獲取高額的利潤,而在這種發展模式下,政府進行干預和控制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良好的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從而將權力歸還給市場運行機制,起到的是一種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
3.4城鄉差異性金融發展模式
在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鄉之間的發展差異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點。如果僅僅考慮東西發展之間的差異,而忽略了城鄉之間的發展差異,那么,我國的經濟將永遠成一種畸形的方式前進。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在城鄉之間的發展一直是采取二元化的發展模式,其實這種模式是完全將城鄉之間的發展割裂開來的,不利于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反而擴大了這個差距。因此,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將城鄉這個概念模糊化,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可以通過城市的發展來帶動周邊鄉村的發展,從區域金融差異的角度去研究城鄉金融發展差異,對于縮小這個差距來說是更為有利的。
4區域金融結構政策
結構政策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用來解決區域金融布局方面的問題,在結構政策的構建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其中,最為重大的就是制度的重新構建,在這個過程中,牽扯到的利益主體是非常多的,既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各方主體的利益,還要對資源進行更為合理和協調的配置,因此,非常容易發生利益方面的沖突[8]。總之,在區域金融政策的構建過程中,必須要以公共利益為主。在不同的區域金融發展模式下,政府的職責是有所差異的,比如說在市場競爭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下,政府的職責主要是用來維護金融的安全,為區域金融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而在政府適度主導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下,政府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完善金融體系,盡可能的彌補東西方發展之間的差異;在政府扶植型區域金融發展模式下,政府的主要作用就是建立一個良好的市場運行機制,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的協調運轉。在這三種模式下,政府在其中發揮的作用,也就是區域金融結構政策的重點是逐漸深入的。
5區域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在運用過程中不涉及到區域結構的問題,因此,在運用過程中的靈活性更強,可以更好地通過相應的規則和命令進行調整。但是在運用區域貨幣政策的過程中,還是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統一的貨幣信貸政策的實施效果在不同區域之間的運用是具有很大差異的,而這個差異也是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我想這個差異的原因還是由于各方經濟發展的不協調,西部各個企業的發展動力不足,在信貸過程中就稍顯乏力。但是西部的某些方面的經濟發展是要優于東部的,比如說在西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各大銀行可以采取相應的農業扶持策略,從而減少信貸政策實施效果的差距。其次,統一的存款準備金政策在不同區域的實現過程中存在的很大差異,主要是由于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各個企業的發展規模是有很大差異的,在欠發達地區的貨幣準備金率要稍低于發達地區。統一的公開市場操作效果也容易受到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的制約,主要表現為東部地區的金融活力比較強,因此,對于公開市場操作的反應也相對來說比較敏感。而中西部地區的敏感度就要低很多,因此,實施效果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最后一個方面就是再貼現政策也受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是由于欠發達地區票據市場的發展比較落后,所以就導致再貼現率發揮不了作用。
6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是我國在區域金融政策制定過程中的一些要點,在具體制定時,應當嚴格按照上述的流程和方式,結合當地的環境進行斟酌制定。同時,在金融政策的實施過程中,還要進行相應的控制,針對其中出現偏差的地方,要對相應的政策進行及時的整改,保證區域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從而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雖然我國區域金融政策在制定和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很多不足,但是筆者相信,未來隨著我國各種政治體制以及各種制度的不斷完善,區域金融發展政策會更好地為我國經濟發展服務,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吳秀利. 我國區域金融政策的生態分析[D].山東大學,2013.
[2]孫命. 基于風險傳導的區域金融政策風險柔性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
[3]李嘉曉. 我國區域金融中心發展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
[4]胡亮. 金融深化與區域經濟發展[D].吉林大學,2006.
[5]李敏. 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
[6]楊穎. 中部崛起的區域金融政策支持研究[D].鄭州大學,2005.
[7]王維強.我國區域金融政策問題研究[J].財經研究,2005(02):110-119.
[8]呂鵬博. 中國區域金融政策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4.
作者簡介:沈倩,(1990),女,籍貫:江蘇省連云港市,學歷、職稱:本科,中級經濟師(金融),研究方向:經濟金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