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慧 王維彤 楊旻
摘要: 本文從制度全生命周期、制度體系、制度可操作性和執行保障條款、制度文化和制度意識構建、制度檢查考核等方面加強改進和完善,并利用低代碼、低成本信息技術予以強力支撐,架構起制度執行三級監督檢查機制,配套獎懲機制,形成比較系統、有效的執行力提升方案,對制度難以執行落地,管理水平提升困難的企業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 執行力;結構化;網格化管理;制度檢查;低代碼信息技術;低成本
企業的制度是企業規范員工行為,樹立企業形象,實現企業正常運營,防范體系性風險,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制度運行效果的好壞不僅與制度本身的質量直接相關,可以說,根本取決于制度的執行程度。一流的企業往往具有一流的制度和一流的執行力,這恰恰是大部分中小企業所難以達到的。很多中小企業的制度數量不少,卻難以執行到位,通常是因為存在制度文化氛圍不濃、各級人員制度意識差、制度本身系統性和可執行性差、制度執行無保障、制度檢查手段落后、制度監督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沒有找到并堅持執行一整套科學、有效的執行力提升方法,特別是缺乏高效且易實現的信息化檢查考核手段和工具予以支撐。本文在系統性提升制度執行力方面和執行力管理信息化支撐平臺開發應用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和實踐,并取得較好效果,分享給大家,僅供借鑒。
1 從制度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全面強化,系統性提升執行力
1.1 制度文化和制度意識的構建
一是廣泛宣傳,形成氛圍,構建制度文化。利用釘釘課堂、自媒體等宣傳平臺,以多種形式,多渠道加大教育宣傳力度,讓制度學習“隨處可見”、“唾手可得”。將制度作為員工培訓,特別是副班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納入培訓計劃予以組織落實。制度主辦部門負責提供學習材料和指導解釋,各領導班子成員組織學,培訓情況納入績效考核兌現。針對不同情形,要求開展不同方式的宣貫,包括:強制性規定必須學、新訂(修訂)制度及時學、常規制度定期學、重要制度反復學、新進人員“進門”學、專業制度專門學,讓制度宣貫學習更具針對性、有效性。如:專門梳理出新進員工應知應會的制度清單,在入職培訓中宣貫,促進新員工制度意識的樹立。
二是要求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強化制度意識。在加強制度宣貫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強調學,更強調學要有所得,要對學習效果進行必要的檢驗。要求凡是制度培訓必須考試,以檢驗學習效果,線上考,組織各部門利用“釘釘”、集團網絡學院的培訓考試功能進行;線下考,利用值班、調查、走訪等機會,深入基層,結合現場工作,開展制度抽答,對學習效果較差的單位,督促整改。開展有獎答題、全員答題等方式檢驗、鞏固制度學習成果,增強員工自覺執行制度的意識。以工藝紀律、操作紀律和勞動紀律為核心,開展專項活動,按月檢查考核,從最基礎的規章制度入手,強化職工制度意識。開展典型問題、事件(故)的專題調查,從制度執行角度追根溯源,進行針對性通報、考核,培養從制度執行上找不足,從制度執行上解決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1.2 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是優化組織管理體系。修訂完善《制度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企管部門作為制度管理部門,對制度全生命周期的統籌管理職責,以及對法律法規識別轉化、制度流程化、信息化的統籌推進職能;明確各專業部門作為制度主辦部門,承擔制度的法律法規識別轉化、制度訂立、制度宣貫、制度檢查、制度考核、評估優化等職責的主體責任。
二是強化制度體系建設。統籌制度的“立改廢”管理和審核把關,推動建設科學合理的制度體系。首先梳理識別常用法律法規,篩選出強制性法條,逐一提示違反的后果,以清單方式對應分解、告知到具體崗位。同時,對照法條,梳理檢查現有制度的符合性,對不符合或缺失的,責成限時補充制訂或修訂相關制度。在此基礎上,每月梳理更新集團公司上位制度,對照檢查公司承接情況,對未按規定完成承接的,及時指導、督促,確保有序承接,制度上下配套。此外,將質量管理體系、HSE管理體系等各專業的成熟管理體系統一納入公司制度體系建設、管控范疇,與公司整體制度體系統籌協調,相互促進。
三是優化過程監控體系。建立分層級的監管機制。即,第一級:制度主辦部門(各專業管理部門)對執行單位進行監督檢查;第二級:制度管理部門(主要是企管部)對制度主辦部門進行監督檢查;第三級:企業監督部門(包括:紀檢、審計)對制度管理部門進行監督檢查。企管部在督促制度主辦部門加強制度執行檢查考核,對其檢查考核的真實性進行監督的同時,接受企業監督部門的檢查,如果企管部推動制度執行檢查不力,同樣會被考核。這一方面避免制度管理部門講情面,厚此薄彼,失去公平公正;更重要的是,制度執行的壓力層層傳導,避免任何一級因畏難情緒,失職失察,導致制度執行從整體上失去管控。? [1]
1.3 制度可操作性和執行保障條款的完善
一是嚴把三道關,讓制度能用。首先,把好制度立項關,督促制度編制部門在制度立項前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綜合考慮法律法規,管理體制機制,與現有制度關系等,通過充分分析、評估,避免制度與法律法規相悖,與已有制度交叉重復、標準不統一。其次,把好制度起草關,指導督促制度主辦部門從問題入手,把規章制度制定得更科學規范,更具可操作性,避免制度與實際脫節。第三,把好制度簽審關,督促業務流程環節中的各責任部門對制度的規定認真審查、會簽,多部門務必達成一致意見,未達成則不放行,避免事后扯皮。
二是做精三件事,讓制度好用。首先,以業務流程為驅動,梳理制度關鍵執行條款,將制度關鍵執行條款從完整的制度文本中“拎出來”,便于執行人員輕易識別出工作要求,降低制度執行難度。其次,所有制度必須完備具有“檢查主體、檢查對象、檢查周期、檢查頻次、考核條款、考核標準”等執行保障條款,不完備必須補充完善。在此基礎上,進行結構化提煉,為信息化運用創造條件,滿足快速查詢、檢查的要求,提高工作效率。第三,強化考核條款的審核,公司要求制度編制部門必須明確制度執行的負責單位、責任人,同時明確考核標準,把制度執行者最關心的違規成本亮出來,讓人人清楚不能干什么,違反后的處罰是什么,從而自覺規范自己的行為。
三是做好三保障,讓制度管用。首先,保障制度能以問題為導向,最終能通過制度解決實際問題。為此,公司要求制度在起草前必須針對問題進行充分調研,圍繞問題進行制度設計和規范;制度編制印發后,要求定期回顧檢查制度運行結果,未實際解決問題的,由制度管理部門敦促主辦部門進行修訂,直至問題解決。其次,保障制度科學性,讓制度有管全局、管長遠、管根本的健康“體魄”。將制度診斷、合理化建議、體系診斷、風險排查等工作與制度建設有機融合,在確保制度建設不缺位、不落項、全覆蓋的基礎上,注重制度與制度之間的上下貫通和有機銜接,加強梳理比對,盡可能消除制度之間重疊交叉和矛盾沖突,該整合的整合,該廢止的廢止。同時,突出制度的靈活性和操作性,為執行中千差萬別的具體情況留有余地。第三,保障制度執行,讓制度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管得住人、管得好事。建立月度跟蹤檢查及通報考核機制。制度管理部門每月通過制度執行力檢查系統,提取當期必查制度清單,提醒開展當期制度執行檢查;職能部門根據自身制度規定,開展制度檢查,其中至少完成必查清單的檢查要求,也可超過必查清單,對其他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檢查結果必須上傳信息系統,并附發檢查的佐證材料。? [2]
1.4 制度檢查考核剛柔并濟
“舞弊者得利,則接踵者繼;舞弊者受罰,則接踵者絕”,制度不以嚴格的檢查考核來保障執行,就像畫在墻上的虎,最終必將淪為廢紙。制度檢查考核存在的最大難題,往往是“好人主義”思想盛行。為此,針對性采取措施,“你怕考核別人,那就考核你”,“怕得罪人,就必須為應擔責的人擔責”??己颂幜P難的另一重要原因是部分管理者缺乏通過制度來強化管理的意識。對此,公司強化了對職能部門管理責任的考核,而且其負責人需承擔50%的處罰,以促進職能管理部門、特別是部門負責人以制度管人、依制度管事的意識形成。與此同時,進一步建立問題倒查機制,對企業在各類體系內外部審查,上級單位和地方政府的專項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以及企業各類事故中,凡是涉及制度執行的,一律倒查責任。同樣對制度主辦部門及其負責人進行處罰,以警示其加強制度執行的督促落實,涉及在以往的制度執行檢查考核中弄虛作假的,還要加倍處罰。當然,考核處罰不是目的,而是促進制度執行的手段,針對一些一般性問題,公司也采取了提醒、通報、約談等多種考核方式,剛柔并濟,保障制度執行。
2 利用低代碼信息技術為制度執行力管理提質升級
為提高制度執行力管理的效率、效果,從加強制度檢查、考核、監督等需求出發,借助低代碼開發平臺,低成本自主開發制度執行力檢查系統。該系統包括條款結構化、檢查考核、檢查情況的再檢查再考核、檢查情況統計及運用等四個模塊。將制度檢查過程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管控,便于制度管理部門快速識別和掌握業務管理關鍵管控點是否全部納入制度檢查;制度執行保障條款是否完備;制度是否按期開展了執行力檢查;制度檢查考核是否流于形式等。使制度執行力檢查考核既快速、全面,又有理有據,切實將制度管理從制度的文本管理為主,向以狠抓制度執行力轉變。? [3]
一是條款結構化。通過信息系統的“制度條款管理模塊”對關鍵執行條款和執行保障條款,按照“檢查主體、檢查對象、檢查周期、檢查頻次、檢查標準、考核標準”等維度,逐一梳理出制度條款對應的內容,導入系統,進行結構化梳理和網格化管理,不僅方便制度主辦部門快速識別和掌握制度關鍵考核點,關鍵管控點是否全部納入系統,制度執行保障條款是否完備,考核標準是否明確,提高檢查考核效率,同時為制度檢查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識別、篩查奠定基礎,為實現制度的文本檢查、執行力檢查的量化、可考核、可追溯提供可能。
二是制度的執行與檢查。結構化的保障條款在系統檢查模塊中極為方便地實現了識別篩查和條款執行情況檢查。檢查結果包括考核意見,考核對象,考核描述,考核金額,檢查佐證材料等,均為必填項。制度檢查部門授權用戶可隨時選擇制度規定的檢查條款,填報檢查結果,系統自動匯總本部門所有檢查記錄;所有授權用戶,均可隨時查閱授權范圍內所有制度的執行及檢查考核情況,一目了然。
三是制度執行檢查的跟蹤管理。建立月度檢查機制,通過在信息系統中設置禁止超期錄入功能,監控各部門按時完成檢查并錄入檢查考核結果,倒逼制度執行力檢查成為習慣。系統為便于制度主管部門統籌監督管理,提供了多種統計分析功能,主要包括:制度關鍵條款錄入匯總、制度檢查匯總、制度檢查考核明細等。可以清晰展示各部門上傳到系統中的制度清單、總數量和結構化條款總數量,制度檢查次數,以及制度考核情況等。
3 結束語
總之,要抓好制度執行力,需要從制度運行全要素和借助信息化技術兩個方面“雙管齊下”,統籌實施,互相促進,特別是要配套科學的激勵約束措施和落到實處的監督檢查過程。相信,隨著管理理論與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對制度執行力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會越來越多,本文介紹的方法也將被不斷完善,甚至被完全替代。
參考文獻
[1]? 李華青.提升企業制度執行力的影響因素與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1(05):193-195.
[2] 李偉平.淺談企業制度執行力的影響因素及改進對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05):152-153.
[3] 歐召大. 強化國有企業制度執行力[N]. 兵團日報(漢),2020-01-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