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元 李天逸 張曉梅 魏萍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成果。項目編號:202110022059。
作者簡介:趙欣元(2001-),女,漢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本科在讀,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研究方向:中日關系。
張曉梅(2001-),女,漢族,河北省邢臺人,本科在讀,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研究方向:中日關系。
李天逸(2001-),女,漢族,江蘇無錫人,本科在讀,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研究方向:日本社會。
通訊作者:魏萍(1973-),女,漢族,四川樂山市人,副教授,日本語言文學碩士,單位:北京林業大學,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日本社會文化,日漢翻譯。
摘要:21世紀的世界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對于中國的關心和關注達到新的高度。中國對外傳播加強了國家形象的構建,海外媒體話語中的中國形象也迎來新的變化。日本廣播協會(NHK)是日本影響力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媒體。本文從社會、經濟、外交幾方面入手,調查研究了2020年全年期間NHK關于中國的報道,對其內容進行分類整理,明確了所呈現的中國形象,指出了其有益之處與不足, 并分析了其原因,為中國國家形象的海外傳播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中國形象;NHK;社會;經濟;外交
1 前言
一個國家的國家形象主要由以本國媒體作為傳播主體的自我形象塑造和以他國媒體作為傳播客體的他者形象塑造兩方面共同構建。新聞媒體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在國家形象的構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西方占據輿論高地的當下,中國想要塑造一個客觀、真實的國家形象,需要能夠更好地運用新聞媒體的力量。
在紙質媒體方面,有在中國出版的《人民中國》日語月刊,有在日本出版的《月刊中國NEWS》。在網絡媒體方面,有日文版新華網、人民網、北京周報等,在電視媒體上,有CGTN Japanese電視臺及其日文網站等。這些日文宣傳媒介為關注中國發展的日本人提供了了解中國的豐富途徑。但是,對于一般的日本國內民眾來說,對世界、對中國的了解更多來自本國媒體。所以,研究當前日本媒體話語中構建的中國形象,明確其中的有益之處與不足,可以為中國國家形象的海外傳播提供有益參考。
日本廣播協會(NHK)也稱“日本放送協會”,是日本唯一的公共廣播電視臺,同時也是日本唯一的國營公共媒體機構,在日本民眾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日本新聞通信調查會2021年的媒體調查結果也顯示:NHK在日本民眾中的新聞信賴度得分69.0分,位居新聞信賴度榜首。NHK對中國十分關注,其為中國制作的紀錄片數量,遠超其他國家。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具有公立性質且影響力大的日本媒體進行考察,可以更客觀、全面地了解日本普通民眾所接受的日本媒體宣傳,更充分地考察日本媒體話語中的中國形象。
為保證研究數據的時效性和準確性,本文選取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的NHK新聞報道作為調查對象,對標題中帶有“中國”二字的相關報道進行了統計和整理,總計獲得新聞數據200余條。其中,有關中國社會的報道62條,有關中國經濟的報道53條,有關中國外交的報道56條,其他報道30余條。以下,筆者將根據搜集到的新聞報道資料,從社會、經濟、外交這三個方面具體分析所呈現出的中國形象。
2 社會新聞中的中國形象
2020年1月至4月,NHK對于中國社會的關注點主要放在了春節、線上工作以及口罩生產等方面。如:2020年1月18日“中國 「春節」の帰省ラッシュ本格化”報道了中國春節期間交通出行人流量激增的盛況。2020年2月1日“中國 春節の連休明けに向け予防措置強化の動き”報道了中國各地延長春節假期,并開始遠程線上工作的情況。2020年3月2日“中國 マスク生産能力「1日1億枚超」 異業種から參入相次ぐ”報道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超強的市場應變能力及生產能力??傮w來看,在2020年1月至4月,NHK的報道反映了中國穩定有序的社會面貌以及社會生產的高效性。
2020年5月至8月期間,中國的經濟活動得到恢復和發展,并創新性地利用大數據來檢測人流,進一步加強了公共衛生安全措施。對此,NHK表達了肯定與贊揚的態度。如:2020年5月11日的“中國 観光地の70%再開 入場制限など新対策も”就報道了中國已經重新開放了約70%的旅游勝地,許多景點采取措施,限制游客人數,并通過游客提前在網上預訂來進行人員分流。該報道還提到了中國利用"健康碼"系統,通過智能手機應用程序來完成檢測預防的創新做法。另外,在2020年5月22日的“中國 コロナ「第2波」警戒 対策に顔認証技術など利用”也報道了中國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檢測預防的做法。由此看來,5月至8月期間的NHK報道反映了一個在科技上創新、在公共衛生領域認真負責的中國形象。
2020年9月至2020年12月,NHK關于中國社會的報道集中于社會生產的快速發展以及中國扶貧工作的輝煌成果。如:2020年10月19日“中國 GDP伸び率 2期連続のプラス コロナ影響から持ち直し続く”報道了中國經濟強勢恢復,年輕人建立起了“儲蓄意識”等新的變化。2020年12月4日“中國 習主席「農村部の貧困脫卻の目標実現」共産黨會議で強調”報道了中國成功實現了脫貧目標的偉大成就。由此可見,9月至12月期間,NHK有關中國社會的報道肯定了中國經濟的高度韌性,以及脫貧攻堅工作的偉大勝利,基本傳達出了一個世界可以信賴、可以依靠的大國形象。
經過以上的分析可見,2020年度NHK關于中國社會的新聞報道,反映出中國社會生產恢復周期短、科技發展勢頭迅猛、脫貧工作效果卓越等現狀,向日本普通民眾傳達出一個“面對復雜艱巨的社會生產發展任務,善于審時度勢,快速應對,并運用政策與科技創新,使社會生活迅速得到恢復發展”的中國形象。
3 經濟新聞中的中國形象
2020年1月至4月,NHK發布的有關中國經濟的新聞,一方面聚焦于中國經濟政策的有力調控與快速應對,另一方面又表達出對中國經濟未來走向的些許憂慮。例如:在2020年2月14日“中國 王毅外相‘抑制可能 経済影響は一時的’”這篇新聞中,報道了中國在恢復經濟方面的堅定信心,基本客觀地向日本民眾傳達了中國的態度。而2020年3月10日的“中國 新型ウイルス影響で物価上昇 高水準続く”這篇新聞中,則報道了中國出現物價上漲的問題。
2020年5月至8月期間,中國經濟已經克服公共衛生問題的影響,經濟活動日趨活躍。對此,NHK也在新聞中進行了相關報道。 例如:2020年8月18日“中國 上海 コロナ対策のマスクや防護服などの國際見本市”的新聞中,報道了在上海舉辦的國際醫療用品展,指出中國生產的醫療用品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需要,也滿足海外需求,因此成功地將貿易逆差扭轉為貿易順差的情況,該報道反映了中國強大的經濟恢復能力以及迅猛的恢復速度。
2020年9月至12月,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了高速恢復的狀態。NHK新聞對中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進行了積極報道,指出日本應當尋求與中國經濟合作的報道有所增加。如:2020年11月04日 “五中全會 中國展望”這篇新聞中,報道了中國制定了到2035年的長期經濟發展目標,指出盡管會受到世界經濟整體形勢的影響,中國經濟仍然具有長期持續增長的良好前景。
總體而言,NHK新聞2020年關于中國經濟的報道基本反映了中國經濟的年間變化,并積極關注了中國為未來發展制定的宏偉的長遠計劃。雖然有復雜的國際形勢及公共衛生問題的影響, NHK的報道仍然提出要與中國合作的主張,并在報道中指出應采取更好、更全面的方式與中國合作。
4 外交新聞中的中國形象
2020年1月至4月,NHK有關中國外交的報道多與防護物資的跨國支援有關,如:2020年2月4日“支援物資に中國で感謝の聲 鑑真に贈った漢詩の引用も話題に”報道了日本馳援武漢的物資上引用中國詩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事。此外,對于中國向世界各國積極伸出援手,NHK的報道對中國所展現的大國風范表示肯定。如:在2020年3月16日“中國イタリアに醫療チーム追加派遣の考え”中,報道了中國派遣醫療隊援助意大利的新聞;同時,在2020年4月10日“中國 世界各國への支援をアピール”中,報道了中國外交影響的擴大。
2020年5月至8月,NHK對中國外交的報道重點放在了中美關系上。如:2020年6月18日“米中 高官がハワイで會談 関係改善の道筋示されず”中,報道了中美進行外交會談的情況。NHK在報道時采取了相對比較中立的態度,如:2020年5月4日“米 中國がコロナのワクチン情報盜もうとサイバー攻撃と警告”報道中,針對美國政客的言論NHK的報道未展現出明顯的傾向,保持了相對中立的態度。
2020年9月至12月,NHK有關中國外交的報道主要聚焦于中國日趨強大的外交能力,并表達出想要進一步加強與中國往來的意愿。如:2020年9月18日“日中韓とASEAN 経済の回復へ すべての政策手段を用いて対応”中,報道了中日韓三國加強經濟合作,共同促進經濟復蘇的情況。2020年11月30日“中國とのビジネス関係者などの往來 きょう30日から再開”一文中,報道了日本從11月30日起,恢復雙方商務人員出入境的消息。可以看出,日本希望通過加強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和人員流動來恢復經濟。
總體來看,2020年NHK有關中國外交的新聞報道基本呈現了一個“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積極承擔大國責任,與其他國家展開合作,共同促進經濟恢復發展”的中國形象。
5 結語
NHK作為日本唯一一家公共媒體,可以說代表著日本新聞消息的權威。從上述調查結果可見,2020年度日本媒體有關中國社會、經濟、外交方面的報道,向日本民眾傳達出一個社會生產生活迅速恢復發展,具有強大經濟發展韌性,積極承擔大國責任,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包容的發展助益世界的中國形象。
NHK的這些新聞報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樹立良好的中國形象,并對日本民眾認知真實的中國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 2020年新中國首部民法典誕生,國家隆重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2020年中國科技領域的多項突破等重大事件,卻沒有被NHK等日本媒體報道??梢钥闯?,日本媒體話語中所傳遞出的中國形象是不全面。在經濟上,中日利益關聯性強,日本謀求中日合作以促進日本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表達出對中國促進世界經濟恢復的期許。但另一方面,對中國國際影響力擴大、重大科技能力提升的不安也使得日本媒體有其報道的局限性。
在筆者調查期間,眾多的中國媒體也在積極開展國際傳播,進行了大量的對外宣傳工作,比如: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新華社、CGTN等媒體。日本在華媒體人竹內亮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同時面向中日兩國播出,也引起了良好的反響。未來,我們應通過增強自主對外宣傳,積極傳播優秀中華文化,講述好當代中國故事,營造更為真實、立體、全面,也更為優秀的大國形象,增強我國的國際話語權,提升我國的國際形象。
參考文獻
[1] 媒介上的日本形象——1990一-2000中國報紙的日本報道分析,李希光,崔保國,第2屆中日傳播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86頁
[2] 東西方視域下的中國形象——基于BBC與NHK紀錄片的對比研究,計冬楨,郭曄丹,新聞文化建設.2020,(04)
[3] 國際變局下日本智庫和主流媒體對中國形象的建構,張梅,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2021(01)
[4] 以<華語視界>為例分析NHK運營發展特色,劉明皓,新媒體研究,(2019)18—0056—02
[5] NHK紀錄片中的中國形象探析,汪洋,采寫編,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