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唐國際唐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 郭家強
制度不論在國家治理和企業管理中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解決職工訴求,更應將制度或者政策作為解決問題的根本依據。如何合情合理、依法依規地為職工解決正當訴求,進而構建關心關愛職工的企業制度體系,增強職工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就此筆者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的學習,談四個方面的體會。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問題進行了研究部署,是從政治上、全局上、戰略上全面考量,是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古人云:“凡將立國,制度不可不察也”。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根本是因為黨領導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可見制度對于一個國家治理的重要性。作為企業,要想實現科學、高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同樣靠的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規范運行。沒有制度的企業,就如一個國家沒有法律、沒有規矩,管理就會失去控制,企業目標將無法實現。可見,制度同樣是企業管理的基礎和保障。
有了企業管理的各項制度,全體職工,尤其是領導干部就應嚴格遵守制度、堅定不移執行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想問題、做事情、抓落實都要自覺對標、對表制度。必須強化制度的執行力,加強對制度執行的監督。只有嚴格執行制度,才能實現依法治企、合規管理,才能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使企業沿著健康軌道可持續發展。在實際工作中,職工反映的一些訴求,有些就是由于制度執行不到位造成的。比如在執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集體合同協商制度等制度中,就必須要牢記初心使命,準確把握它們的原則性和權威性,將制度執行到位、將關系職工切身利益的事情做實做細。
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優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建設。正是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與時俱進,充分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原則。進入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更加完善、不斷發展。企業管理中的制度建設,尤其是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制度,同樣要與時俱進,對已脫離實際情況的要及時修訂完善,以滿足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際工作中,管理者對于職工反映的個別意見不能給予滿意的解決,而只能用現行的制度或政策給予解釋,就是由于制度沒有及時修訂,制度已經不符合當前的國情、企情,不符合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沒有堅持把人民(職工)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順應民心、尊重民意、關注民情、致力民生。所以,制度要與時俱進,要始終保持與滿足職工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一致性,才能為解決職工的合理訴求提供科學的制度依據。
制度修訂要堅持問題導向,這里的“問題”是指與職工對美好生活向往需求不一致的事情。因此要暢通職工訴求渠道,開門搞活動,防止閉門造車、主觀臆斷,導致制度修訂以后仍然不接地氣。

河北大唐國際唐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規范企業管理,定期開展廠務公開。 (王曉莉 攝)
暢通職工訴求渠道,首先要發揮好職代會職能。首先是真正發揮和保障職工代表審議建議權等民主管理的職權,要給職工代表充足時間去審閱制度,要讓職工代表對不符合職工切身利益的制度規定敢于發表真實想法,避免民主管理過程中“走過場”等形式主義。同時,提高職工(代表)參與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履職能力建設。其次是完善聯系職工群眾的制度機制,要主動深入基層,到職工群眾中去,加強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制度修訂提供豐富的信息源。最后要廣開言路,利用網絡渠道收集各類訴求。“十四五”規劃編制網上征求意見建議是我國五年規劃編制史上的第一次,是五年規劃意見征求的創新之舉,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有關部門要及時梳理分析、認真吸收。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意見建議廣泛而具體,充分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要總結好這次活動的經驗和做法,今后工作中更好發揮互聯網在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廣益、凝心聚力。”要認真扎實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對收集到的問題,要認真梳理、認真分析,提出制度修訂的意見。不能敷衍了事、解釋了之。對于不屬于本級可以決策的事項,要善于和敢于向上級真實反映,避免報喜不報憂的現象。敢于反映問題也是擔當精神的具體體現。各級領導干部和管理人員要將能聽意見、敢聽意見特別是勇于接受批評、改進工作當作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現,發揚“團結-批評-團結”的優良傳統,對于各種意見和批評,只要不違反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就要讓大家講,哪怕刺耳、尖銳一些,我們也要采取聞過則喜的態度,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要站在群眾立場上,通過各種途徑了解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批評和建議,真抓實干解民憂、暖人心、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構建幸福央企的目標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作為央企的職工,他們身上同樣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高尚品德,他們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主人翁精神,勇于創新、爭創一流的進取精神,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體現了企業廣大職工的精神風貌。企業對他們的關心關愛多一些,他們就會更加快樂地建功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根植和培育,一些企業開始探索關心關愛職工、為職工辦實事解難題、建立和諧企業等好的方法,并取得一定成效,受到職工的稱贊和好評。河北大唐國際唐山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連續四年開展“和諧促發展、共建大家庭”活動,以建家活動為基礎,圍繞關心關愛職工、暢通民主管理渠道、開展文體活動激發職工工作活力、大力推進“六最”工程建設,實現營造“唐熱大家庭”氛圍的目標。活動開展以來,每年為職工辦實事15項之多,并形成常態化關心慰問機制,使得職工的幸福感增強。企業還將上級開展的大唐公民檔案、服務中心、訴求中心、幸福企業建設等工作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制訂計劃、明確措施、豐富內容,使幸福企業建設扎實推進。這種積極主動作為體現了新時代企業領導和管理者的責任和擔當,企業要注重總結提煉,將好的做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化下來并加以推廣。
制度的制定要注重系統集成,將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有效結合起來,并隨著實踐的深入而發展。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只有堅持黨對幸福企業建設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與企業改革發展相融合,堅持建立健全制度執行和保障體系,堅持幸福企業文化培育,堅持管理者服務職工價值追求轉變,創新工作方法,改進工作作風,才能有效減少職工中存在的負面情緒、意見,使職工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得到提升,最終實現“幸福央企”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