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輝 吳可亞
1.大連市甘井子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1 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大連 116011
為了驗證本次評價項目采取的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和評價職業病危害程度及對勞動者健康的影響,有效預防和控制產生或存在的職業病危害,保護勞動者健康及相關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對該建設項目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控制效果放射防護評價。
根據本項目職業病危害特點,對有關放射工作人員可能接觸的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采取的防護設施和措施及其控制效果及職業健康影響進行評價。主要評價方法如下:
1.1現場調查 對照本項目的職業病危害放射防護預評價報告和工程設計進行職業衛生現場調查,內容主要包括:項目概況、運行情況、總體布局、工作流程、建筑衛生學、職業病危害因素及時空分布、防護設施和措施、個人防護用品、應急響應與準備和放射衛生管理等。
1.2現場檢測 根據現行檢測規范,對放射性危害因素等進行檢測。
本項目CT機房位于門診樓一樓北側,東側為操作間,西側和北側為走廊,南側為候診區,樓上為診室,下方為土層。新購一臺140kV,240mA CT。CT運行過程中產生X射線,主要包括有用線束、泄漏輻射、散射輻射,以及在輻射源照射下,空氣吸收輻射能量并通過電離離子的作用產生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它們是具有刺激性作用的非放射性有害氣體。由于臭氧(O3)和氮氧化物(NOX)的輻射產額較低,因此采用通風設計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放射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應注意加強對以上危害因素的防護。
3.1機房屏蔽防護 本項目CT機房四墻的屏蔽材料為實心磚,墻均為300mm厚,再涂抹相當于2mm厚的鉛當量的防護涂料,共相當于5 mm的鉛當量,屋頂的屏蔽材料為混凝土,相當于2mm的鉛當量。防護門均采用鋼板結構,內置4mm鉛當量鉛,觀察窗采用3.6mm鉛當量玻璃,以上屏蔽防護均符合《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GBZ 130-2013)第5.3條表3“CT機房在有用線束方向鉛當量、非有用線束方向鉛當量均為2 mm鉛當量(一般工作量)、2.5 mm鉛當量(較大工作量),機房的門和窗應有其所在墻壁相同的防護厚度要求”。
3.2安全聯鎖及其他防護措施 CT機房配備有遙控閉門裝置,在操作室內可將患者通道門鎖定,工作狀態指示燈和與機房相通的門有效聯動。在CT機房的機房門上設置電離輻射警告標志和工作狀態指示燈,上述內容滿足相關的要求。
3.3通風設施 機房內在北側墻體下方安裝動力排風裝置,排風管道為獨立管道,直接可將室內空氣排入室外,管道穿墻部分采用3mm鉛當量的鉛板屏蔽,經換算,通風換氣次數達到8次/h,在機房內還設置一臺立式空調機,以保持良好的通風。
3.4個人防護用品 本項目在CT機房為患者和受檢者配備4套鉛衣、鉛帽、鉛橡膠手套,為陪檢者配備鉛防護衣,均為0.5mm鉛當量,并在《個人防護用品管理制度》中規定,醫院對個人防護用品每年至少自行檢查2次,防止因老化、損傷,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的規定。
3.5放射防護管理 該院實行放射防護機構三級責任制,規定了放射防護負責人的職責及放射科主任職責以及各相關人員的職責。同時,科室人員將定期接受業務知識及放射防護知識培訓,并接受衛生監督部門的放射防護培訓和個人劑量監測,并建立個人劑量檔案。
4.1機房防護檢測 針對本項目產生和存在主要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場所CT機房及其相鄰的區域進行輻射水平檢測。經檢測,CT機房防護檢測結果均小于2.5μSv/h,符合《醫用X射線診斷放射防護要求》中規定的相應要求。機房屏蔽防護檢測結果見表1

關注點檢測點檢測結果(μSv/h)關注點檢測點檢測結果(μSv/h)控制防護門上邊0.10受檢者防護門上邊0.11右邊0.12右邊0.08下邊0.11下邊0.12左邊0.09左邊0.06中心0.08中心0.11觀察窗上邊0.09東墻巡測0.07~0.12右邊0.07西墻巡測0.06~0.11下邊0.09南墻巡測0.08~0.09左邊0.12北墻巡測0.07~0.11中心0.08機房上方巡測0.06~0.08
4.2CT機性能檢測 CT設備安裝調試后,對其與有關的主要技術參數進行全面的檢測,層厚、CTDIW、高對比分辨力、CT值、均勻性、線性、低對比可探測能力和噪聲等項目的檢查結果均符合《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影像質量保證檢測規范》(GB 17589-2011)中規定的相應要求。
輻射對人體的影響主要指輻射效應和輻射損傷,輻射效應是指輻射使人體健康發生的各種變化,輻射損傷則是指輻射作用于人體引起的各種類型和不同程度的病理性反應,輻射損傷是輻射效應的一種后果。正常運行條件下,放射工作人員接受的輻射劑量主要來源于射線裝置工作過程中產生的X射線。本項目采取的屏蔽防護措施和個人防護用品等一系列防護措施合理可行。通過對建設項目安全防護裝置的性能和防護措施的檢查,表明該建設項目具備的放射防護與安全措施功能有效。只要嚴格遵守已制定的放射防護管理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程序,預期能有效預防潛在照射,預防異常事件和事故照射的發生。但應定期檢查防護與安全措施的總體有效性,并定期或按需要對有關系統、部件和設備進行檢查、維修、試驗和保養,以便整個運行操作期間均能滿足輻射防護管理目標值的控制。